一、授牌仪式情况介绍
中国美术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创意)园授牌仪式暨创意领头雁人才工程签约仪式于12月5日上午10:30,在[之江文化创意园]凤凰·创意国际大草坪举办。与会的领导有黄坤明、蔡奇、邵占维、蒋泰维、于跃敏、翁卫军、陈振濂、陈小平等省市领导,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陈盈晖、教育部科技司高新处副处长舒华、国家科技部高新司工业化处处长焉岿然,中国美术学院书记钱晓芳、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西湖区委、之江度假区党工委书记郑荣胜主持会议。活动现场国家科技部、教育部领导正式将“中国美术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牌子授予园区,标志着全国第一个以艺术创意为特色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正式落成。同时,会议现场西湖区(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与中国美术学院之间签订了合作开展创意领头雁人才工程培养计划,进一步推动区校合作互动,推动人才库的培养和打造。
二、中国美术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创意)园规划模型展介绍
12月5日,在[之江文化创意园]凤凰•创意国际中央展厅,还将以多媒体影像、模型沙盘、宣传展板等形式对中国美术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创意)园整体规划进行现场集中展示,向来宾展现一幅宏伟蓝图。
具体情况如下:
中国美术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创意)园,位于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内,紧邻中国美术学院象山中心校区。总规划面积为2351亩,由核心示范区、产业拓展区、生活配套区三部分构成。
作为中国第一个以创意为特色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区,以艺术与科技结合为主题,以新经济为载体,促进产业模式创新;构建国际化的创意思想高地,打造山水田园式的人文生态创意区;发展校区园区相融的创意社区,建设景区街区交叠的艺术城区,以新漫城、新民俗、新时尚为理念,营造一个具时代感、创业感的艺术生活家园。
园区通过中国美术学院和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携手合作,坚持“区校引导力、企业运作力、市场配置力”三力合一的运作机制,实现创意企业的孵化、创意成果的转化、创意人才的培育与集聚,拉动环美院产业带的联动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转型创新,探索新型城乡发展的实践模式。成为杭州市打造创新型城市的主平台,浙江省打造文化产业大省的重要基地,长三角区域自主创新的策源地,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示范区,全国新经济区域发展的试验田。
规划点一:凤凰·创意国际——研发孵化基地
凤凰·创意国际:作为中国美术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创意)园首个启动项目,占地面积332亩,规划建筑面积约为10万平米,拟打造成为集产业发展、产业孵化、展览展示、艺术休闲、特色配套等为一体“国际化、品牌化、专业化”的创意产业园区,成为具有民族特色、辐射全国乃至国际的科技型创意产业发展基地。
凤凰·创意国际园区由原双流水泥厂改建而成,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由水泥厂改建而成的LOFT创意园区。目前,一期已全部改建完毕,可用建筑面积达35000平米,欧洲艺术馆、台湾动漫馆、国际动漫节杭州俱乐部等产业平台已初步建成。凤凰·创意国际以设计、动漫、艺术品、新媒体为四大产业为主导,先后选签了117家企业,68家已入园办公,包括全省最大的工业设计专业公司和影视后期制作公司,入驻从业人员500余人,先后吸引蔡志忠、日本著名设计师六角鬼丈、何见平等知名创意人士入驻。
自08年开发建设以来,先后荣获“2009年中国最佳创意产业园区奖”、“2009年度浙江省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杭州市级特色工业设计园”、“杭州市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拓展区”、“杭州市首批留学生创业园”等多项殊荣;被列为2008年度新增中央投资项目。
规划点二:凤凰大厦——主要示范平台
位于凤凰山脚下,紧邻凤凰·创意国际园区,占地48.8亩 ,规划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
凤凰大厦依托基地南侧依山傍水的特点,建筑物布局以多层穿插的立体接到和十幢各具特色的建筑单体,以一种“多元汇聚、点石成金”的设计意象,反映了转塘地区汇聚多方之力,从原有的“石头经济”向“创意经济”转型的时代历程。
作为中国美术学院大学科技(创意)园的管理与服务、展示与交流平台,为整个园区进行入园服务与管理,提供创意展示与交流、知识产权转让与交易、投融资平台等各方面的服务支持,同时也是创意产业的示范平台。
规划点三:象山艺术公社——创意创新中心
位于中国美术学院校区西侧,象山望江山脚,占地70亩,规划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
在对现有村庄及环境进行更新改造的基础上,按照村落形态,氛围艺术工作区、配套商业区、公共服务区、以围而不闭的“艺术圈子、生活圈子”为整体空间形态,以“艺术之廊、生活之廊”为设计主线串联组团空间,形成连续流动的肌理形态。以双流为记忆特点,以乡村语言为设计手段,以灵活多变的使用空间为载体,打造一个富有艺术气息的当代乡村艺术公社。
艺术公社以“艺术+科技”为特色,通过多学科的思想交流、汇聚,触发科技创新、艺术创意,推进创意理念落地,开展国际间的科技、品牌、设计及创新的探究,打造高度融合的产业链,营造国际化的艺术创意中心,成为中国美术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创意)园的思想源泉、创意引擎。
规划点四:外桐坞艺术村落——专业交流基地
占地100亩,规划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借助优美的茶乡自然环境及中国美术学院的人文艺术资源,以及便利的交通、独特的村落文化等多方面优势,形成集国内外艺术家工作室、艺术经营机构、艺术展示交易空间、配套艺术主题商业于一体的多元文化空间,营造国际化的“艺术村落”,通过艺术作品的创作、展示、交易等活动,打造国内最活跃的艺术交流基地。
规划点五: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七号楼——人才培养基地
位于中国美术学院象山中心校区内,占地2.2亩,规划建筑面积3千平方米。
依托中国美术学院在人才资源、信息资源、国际交流等方面的优势,以高端设计培训为特色,培养复合型以及紧缺型的国际化人才,并提供专业技能培训以及其他各具特色的人才培训计划,形成错位互补的人才培养思路,为科技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多元化的人才储备。
规划点六:山北创意产业拓展区——接产配套基地
位于石龙——凤凰山北麓,包括双流水泥厂矿区范围外的周边系列废弃矿山用地(包括转塘双流石矿、第二水泥厂石矿、双流村石矿),总面积约808亩。
拟建成为接产和服务配套基地,用于科技创意企业研发、创意生产的接产、创意产品交易、物流集散以及宾馆接待、专家楼、公寓式酒店、宿舍等配套服务设施。
规划点七:综合配套区——生活配套基地
位于中国美术学院象山中心校区和凤凰·创意国际之间,范围包括规划广场、公园、小区绿地及两侧地块和320国道以南象山路两侧地块,面积990亩。
以特色街区为中心形成的个性化生活方式,营造艺术社区的街区生活包括生活服务、创意展示、艺术长廊、主题活动等多种艺术形象行为。
三、中国美术学院科技创意成果展介绍
本次科技成果展涵盖了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十一五”期间,中国美术学院发挥学科优势,整合创意人才,积极服务社会的重要艺术创意合作项目和重大学术活动。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政策背景和浙江“创新强省,创业富民”政策指导下,以创新文化为导向,以创意产业为抓手,践履着世界一流美术学院的社会责任。
整合校企资源 提升服务能力
自2006年校办企业清理整顿以来,学院进一步摸清家底,清晰产权,剥离不良资产,整合优质资源。企业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有力地支持了学院的建设、科研和教学。2010年在教育厅指导支持下,我院整合下属企业正式成立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减少学院风险,增强企业活力,吸引社会资金合资合作文化创意产业。全面提升我院服务社会能力。
加强校地合作 彰显学院力量
2007年我院与杭州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8大方面,共计36个项目展开全面创作。我院提出“环美院创意产业带”园区建设理念:西湖创意谷、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凤凰•创意国际园区逐年开放;以南宋御街•中山路、地铁概念设计为代表,围绕城市有机更新的一体化设计项目,依次全面展开;开拓会展经济,提升城市品牌,几年来我院发挥学术影响和人才优势。与杭州市政府联合创办并连续主办中国国际动漫节、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西湖国际雕塑邀请展、中国国际陶艺双年展等。凭借学院文化影响力,彰显城市软实力,为杭州走向世界,提升城市品牌,发挥“智库”和“创意引擎”的作用。
积极参与世博 推进城市进程
三年来,中国美术学院整合全院学术力量,筚路蓝缕,克难攻坚,成功创意设计本次世博会中的城市生命馆(主题馆)、浙江馆、杭州馆、宁波馆、中国红、中国馆贵宾区空间和艺术品创作、江南广场地景艺术、沿江景观带公共艺术、城市未来馆(主题馆)第四展区等十余项重要工作。是参与上海世博会创意、设计、制作项目最多的机构之一。尤其是以“幸福城乡、美好家园”为主题的浙江馆,成为全国省市区联合馆中的佼佼者,受到各级领导、观众和媒体的广泛赞誉。
中国美术学院勇于面对城市化所带来的工业化、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的挑战。通过政、学、研、产一体化发展,在服务中促进了学科建设和发展,在服务中提升了师生能力,在服务中带动了教学研创,在服务中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值此中国美术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创意)园开园之际,提出打造中国第一个以艺术创意为特色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在科技部、教育部和省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美术学院将继续在国家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指引下,为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为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积极贡献。
四、美大科创园的创意及特色亮点介绍
特色一:创意之源:艺术+科技
中国美术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中国第一个以创意为特色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园区以新思想、新山水田园为特征,构建国际化的创意思想高地,打造多元复合的人文生态区;以艺术与科技结合为主题,以新经济为载体,拓展科技创新与艺术生产的产业互动,促进艺术资源与数字技术的模式创新;以新漫城、新民俗、新时尚为愿景,发展校区园区相融的创意社区,建设景区街区交叠的艺术城区,营造一个具时代感、创业感的艺术生活家园。
园区坚持“区校引导力、企业运作力、市场配置力”三力合一的运作机制,实现创意企业的孵化、创意成果的转化、创意人才的培育与集聚,拉动环美院创意产业带的联动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转型创新,探索新型城乡发展的实践模式。
园区总面积为2351亩,包括核心示范区、产业拓展区、生活配套区。通过对现有村庄及环境进行更新改造,以“艺术+科技”为特色,有包括近年来已经成功引入较多创意公司的凤凰•创意国际园区、凤凰大厦、象山艺术公社、外桐坞艺术村落、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7号楼等,功能俱全,包括国际艺术与科技交流中心作为国际著名艺术家、设计师、科学家、工程师等各领域专家的跨界交流平台,大师工作室“引凤筑巢”成功吸引创意行业领军人物如蔡志忠、孟京辉等加盟,品牌设计工作室以及若干散布周围的咖啡馆、酒吧或茶室所构筑的休闲交流空间。
特色二:一个没有围墙的产业圈:区校互相“给力”
这不是常规的规整版块,而是学校、科技园、乡村等不同区块混杂的艺术社区。没有围墙的产业圈将创意与周边紧密结合,以中国美术学院这所创意院校为“发动车”,通过学院的艺术、设计、动漫等学术力量进行多学科的思想交流、汇聚,推进创意理念落地,通过院校和国际学术力量以及品牌互动,打造具有高浓度“创意含量”的产业链。
为促进科技园的发展,中国美院同时开放自己被教育部立项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和在全国美术院校中配置顶尖的专业图书馆,供科技园中的企业和公司使用。尤其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实验室,学校近年来已投入近亿元建设,种类齐全,促进了美院从常规的专业技能传授到综合性创意人才培养的成功转型。在国内美术院校中,中国美术学院实验室无论在项目的规模投入还是学科的广度、深度上都处于顶尖地位,在教学科研、培养学生创意实践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小视的规模效益和专业特色。实验室也曾承担上海世博会、杭州中山路改造工程等诸多大项目的实验需求,具有极强的科研基础。
西湖区(之江度假区)则在政策及资金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和保障。西湖区(之江度假区)已先后投入近2亿元用于启动区——凤凰•创意国际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近日,又投入近2亿资金以竞拍方式取得48.8亩商业公建用地,将用于美院国家大学科技(创意)园示范区建设改造,今明两年还将投入资金分别用于规划建设象山艺术公社、外桐坞艺术村落等大学科技(创意)园的重点项目。西湖区(之江度假区)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中国美术学院大学科技(创意)园的财政扶持若干意见(试行)》,为园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之江度假区每年专设500万元的产业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培育、扶持中国美术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创意)园内的创意企业和团队。同时,西湖区(之江度假区)将双流村改造为象山艺术公社,并划拨70幢农居改造的工作室给中国美院师生,鼓励艺术家、创意人入驻。
此外,根据浙江省明确提出的“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在中国美术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创意)园区建设过程中共同形成了创意、科技、艺术的多产业集群模式,并根据之江地区产业发展状况确定了四大特色产业:艺术、设计、新媒体和动漫游戏;重点领域发展方向:新媒体业、动漫游戏业、现代设计业、艺术品业,实现了科技园与人才培养方向的一致性,有效促进教、学、研的整合。从这个角度上看,中国美术学院和西湖区互为动力,学院教学为科技园提供了永不枯竭的“创意力”,西湖区则为学生创业、就业、创意落地提供实践、资金、场地和落地的可能性。
特色三:良好的孵化体系:校漂者的乐园
国家大学科技园为各类创意公司搭建了良好的多形式孵化体系,它致力于艺术科技与新经济模式的深度结合,成为投资创业、抵御风险的知识产权产业化基地。首先它提供了全国首创的一站式全方位的运营服务体系,集注册、金融、法务、管理服务等为一体,为初创者节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同时科技园内还设有以艺术与科技自主知识产权为主的产权管理及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知识产权的再开发和成熟技术的商品化,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成果的实施转化提供资金保障。
据了解,中国美院毕业生中自主创业意向达70%,他们常常会成为环美院周边的“校漂”一族。科技园则让“漂客”们有了驻点。园区为创业者配备创业导师,有创业辅导员、创业导师等对新手创业进行指导。同时,首期启动项目——凤凰•创意国际园区内现已改建大学生科技创意中心3500平方米,可吸纳80多个大学生团队。入驻该科创中心的大学生企业均可享受两年的全额房租补贴,免费配备办公桌椅、公共洽谈间、会议间及网络宽带服务等,实现“拎包入驻”。“零成本、零风险”的创业极大程度上减轻了大学生的创业压力,目前,该科创中心已吸引入驻中国美院大学生创业企业28家。园区还定期举办“就业•创业•创新•展示”对接会,每年组织120名在校生参加见习活动,牵头联系学生见习基地企业10家,向中国美术学院等高校学生提供就业、创业及留学深造咨询等服务近千人次。
此外,此次活动现场西湖区(之江度假区)与中国美术学院签订了创意领头雁人才工程,构建“名人名家+高校+培训机构+园区+创意企业”五位一体的创意人才产业链,通过双向挂职培训、选派国外学习、扶助本土青年艺术人才等形式切实加强对创意人才的开发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