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随着科技、商品及大众传媒的空前发展,消费主义盛行,导致消费文化充斥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因而,对艺术创作者的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消费文化对当代油画创作的影响已呈普遍化趋势。当代油画创作中也已刻上了消费化、符号化、日常化、视觉化等时代特点,消费社会不仅为艺术创作和欣赏提供了物质基础,更提供了技术和手段。
最早提出消费社会理论的是生于1929年的鲍德里亚,现任巴黎第十大学社会学教授。他认为后现代社会就是一个消费社会,并提出"复制"是后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主题,它使我们生活在一个超现实的世界。摄影、广播、电影、电视和网络等微电子技术不仅使人们有条件精确的再现客观现实本身,而且改变了我们从前生活中靠肉眼、手工等天然工具对客观世界的传统认识。因此,后现代社会是一个复制的社会,它不仅复制我们消费社会的文化产品,而且复制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鲍德里亚还认为当代传媒社会是一个模拟的符号世界,并且电子传媒也替代了印刷媒介的权威地位,当这样极度逼真的模拟到处泛滥时,人们便开始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那就是人们不再从现实本身去理解现实,而是通过影像来了解世界和接触世界了,人们越来越满足于不加思索地接受外来信息和资料,越来越沉迷于直观的复制形象而不愿意进行个人的阅读或思考……。因此,鲍德里亚的理论十分有助于对艺术主题和艺术创作的意识形态的分析。我们通过对艺术家个案的研究来分析消费文化是如何对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产生影响的,并且在这种影响下使油画创作获得了如何的发展空间。具体分析如下:
政治波普中的代表性艺术家王广义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大批判-可口可乐》就是把文化大革命时期有着浓厚政治色彩的工农兵大批判图像,直接与现实生活中最具商业流行意味的可口可乐和万宝路香烟等商业形象巧妙的并置在一起,调侃的指出强势文化向弱势文化大举入侵的问题,体现了艺术家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社会性、历史性、政治性、商业性等文化符号和视觉图像超敏锐的组织能力,从而指出我们这个消费时代的真实存在。另一位波普艺术家李邦耀对包围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具体物质如电器、玩具、美容品、汽车乃至品牌等都有很大的兴趣,并把这些物品在画面上再现出来,明显具有消费主义的色彩。艳俗艺术代表画家李路明在《中国手姿》中将代表中国佛教文化的典型手姿的色彩处理为象征着色情和妩媚的玫瑰红颜色,使本来高贵优雅的手姿变成了很像流行美女的手姿,让人感到矫饰和造作,再配以各种消费时代下的高跟鞋、手机等流行物品,让人感到当下消费物品的盛行。罗氏兄弟把现代消费形象的卡拉OK机、可口可乐标志或产品并置拼贴,使作品具有了广告的效果。
以上举例的作品都是受消费社会影响的,我们在看到当代油画创作发展繁荣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到它潜在的一些危机,艺术市场在不断地发展,艺术家的创作出于对某种商业利益的考虑,只顾及创作的商品价值而忽略了艺术的本身,使油画领域出现了一种媚俗化的现象。在创作过程中,一些艺术家既要迎合市场又要考虑到消费者的口味。画面中运用了大量消费品,美女、流行的服饰等各种消费符号,这是当代油画创作中最常见的图像和主要创作方式。这些艺术家仅仅提供了消费时代的视觉表层图像,并没有对社会政治问题进行深刻思考,远离了对消费时代异质现象的批判与反思。这一类型的艺术家看重的并不是把图像转换为与社会或个人有联系的观念和内涵,更多的是想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将画面画的更漂亮、更吸引人的眼球等视觉语言的表现技巧上。我们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艺术又不是生活,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距离永远都不能为零,艺术对大众和现实生活秉承的应该是一种批判的态度。它要满足的是人类精神的需要,是生活的超越,并不是要沦为大众的日常现实生活。因此作为创作者,应该对社会负责任,在油画创作中保持一种批判的精神。当代艺术创作在消费文化的发展下成长,我们看到的媚俗现象,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发生的种种变化,一直都是与当代艺术所处的社会现实、生活环境以及文化语境密切相连,还有来势汹涌的大众文化和西方后现代艺术对中国油画创作的冲击和影响,这种图像媚俗化倾向并不可怕,但这种现象如果成为了时尚和潮流,成为了当代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那么此时我们就一定要警醒。因此,对于当代艺术中油画创作领域的发展而言,这种现象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批判的。
消费主义时代对艺术创作的正负影响,一方面给中国当代油画创作带来了生机,为传统媒介的油画开拓了发展空间,使得创作者对大众图像的使用和对观念的表达中渗透了智慧和思辩,为作品在精神层面与读者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条件下,部分创作者对金钱过于崇拜,追风潮流泛滥,真正具有文化性的作品日趋渐少,这种现象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因为油画创作是一件体现人自身精神性的事业,如果脱离人文价值,那它就成了一幅涂满丰富颜色的画布,仅能让我们看到表面的绚丽却深入不到人的内心,更远离了艺术前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