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坐像 公元2至3世纪 高依
舞王湿婆像 公元9世纪 高依
毗湿奴立像 公元11世纪 高依
释迦牟尼立像 公元6世纪 高依
耆那立像 公元11世纪 高依
微型神庙 公元19世纪 高依
瑜伽修行者坐像 公元18世纪 高依
那罗衍那卧像 公元19世纪 高依
善财童子坐像 公元十一世纪 高依
今年正值中印建交60周年,日前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古印度文明——辉煌的神庙艺术”为观众提供了一个领略古印度神庙艺术巨大魅力的良机。
与中国同为四大文明古国的印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两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最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是唐朝玄奘法师前往天竺(印度古称)取大乘教义真经的故事。古印度文明的最大特色是它的宗教文化。本次展览来自大英博物馆与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精选了能够反映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的建筑、绘画和雕刻水平的106件文物。
古印度三教之中最为我们熟知的佛教发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乔达摩·悉达多是该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是教徒对他的尊称。由于印度教的兴盛,佛教内部纷争以及频繁的外族入侵等原因,公元8世纪以后佛教开始衰微。而作为印度第一宗教的印度教,其实是传承于古老的吠陀教义的多神教,其前身是婆罗门教,在融合佛教和耆那教教义后发展而来。遵循其哲学观念和处世之道,主要可以概括为因果报应和轮回之道。
同样创始于公元前6世纪的耆那教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相对陌生。“耆那”一词原意为胜利者或完成修行的人。该教信众追求理性至上,通过信仰、知识和操行使灵魂达到解脱的理想境界。观众们可以通过耆那教文物对其教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