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此次无锡市收藏家协会联同新成立的淘宝楼古玩市场一起邀请了三位来自北京的国家级古玩艺术品鉴定专家,为当地市民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免费鉴宝活动,在锡城掀起了一场民间“淘宝”热。
这位市民最“保密”:梅瓶收藏20余年无人知
记者当天9点半来到淘宝楼时发现,来自无锡各地的市民已经纷纷带着自己的家藏“宝贝”在焦急地等待取号,现场十分的热闹甚至有些混乱。工作人员告诉说,原本活动是9点开始的,但是8点就有市民已经等在门外了,所以不得不把时间提前到了8点半。而就是仅仅一个小时时间,已经有400多市民领号等待专家给自己的宝贝“把脉”认定。
而在众多焦急的人群中,老无锡孙先生却显得相当的“冷静”,他坐在人群的后面几乎不大说话,只是盯着自己的宝贝,偶尔和临近的人们聊两句。记者打听下来才知道,原来他是对自己的宝贝——“清代梅瓶”感到“紧张”,“我都收了20多年了,除了家人,其他朋友都不知道,我想让专家给我瞧瞧。”孙先生一边这么低声地告诉记者,一边还谢绝了拍照,用他的话说,就是为了“保密”。
几经周折,孙先生最终才透露了其中的秘密。原来,20多年前,他用自己珍藏多年的一个宝贝玉器和朋友换了这只“梅瓶”。因为太过珍爱,以至20多年来,除了他的家人,亲戚和朋友谁都不知道。“我的家人也只是刚换回家的时候看到过一次,如果不是有这次活动,我是不愿意将东西拿出来的,想看的话,等会儿我让专家鉴定的时候你再看吧。”而当天,为了求证这件宝贝的价值,他一大早就来到了现场。
不过令他倍感郁闷的是,专家告诉他,此瓶只是仿清的现代品,并无多大的价值。尽管如此,孙先生还是不死心,临走时他还念念不忘地和记者说:“我玩收藏的时间已经很长了,这个东西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东西,肯定有很大的价值,回头我去找一些大的专家再鉴定下”。
这位市民最“张扬”:随身挂着7件玉器配饰
脖子上挂着和田玉佩,手腕戴着绿玉镯,腰带上挂着玉扣,甚至腰间衣服里还藏着玉挂件,身上的玉器加起来至少有7件……在玉器鉴定室里,记者在人群中发现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此人不但脖子、腰肩、手腕上佩戴玉饰品,甚至腰间衣襟下面都藏着玉。也因此,这位全身上下挂满玉的玉器收藏爱好者在人群中显得非常“扎眼”
据了解,这位有着10年收藏史的玉器爱好者姓陈,来自锡东梅村。他告诉记者说,带着这副行头出门已经有4年多了,主要是为了方便随时和其他爱好玉器的同行们交流。“老是要带到家里看,也不方便,干脆就随身带着,方便!”陈先生还说,带着这些玉器,他甚至感觉到了某种自信,因为他觉得,带着这些货真价实的玉器,是身份的象征,体验了一个人的品位。“与玉相伴,看着它,也能让人心静,挺好,还彰显品位!”
而在开始收藏的5、6年间,他可没这么高调。他告诉说,刚开始收藏时,心里没底,也不敢带,“怕带的东西万一是假的,就会很丢人。而现在,自己的鉴赏能力有了,就会带上这些收藏品了,彰显个人的身份。”现在,身上带有五、六件玉器对他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当记者笑问是否担心遇小偷时,他倒是很自信地回答不怕,还笑称:“小偷一般是不会偷玉器的,他还得把它换成现金,很麻烦”。
这位市民最“传统”:喂鸡香炉当“传家宝”
“这个香炉是福建漳州的地方窑烧的,不再光滑的表面让它很有沧桑感,大概有百八十年,建议您好好保留。”在瓷器鉴定室里,一位大约80岁的老人始终抱着一包用报纸包着的东西,就是不愿意向别人展示,直到专家开始接手时,才用颤抖的双手一层层地揭开裹着的报纸。当专家告诉他,这只香炉价值颇高时,老人紧锁的眉头当即就舒展开了,一副开心的表情。
而说到这件宝贝的来历还颇有趣。老人告诉说,这个香炉是他们家祖传的,以前一直是喂鸡用的。“听我妈妈说,这个香炉以前是用来装鸡食的,后来,我爸爸觉得不一般,就让我妈妈收起来了。”至于香炉到底是哪位祖先留下来的,他也不知道了。反正他觉得,是父亲传下来的,总归自己要好好保存。
老人还告诉记者说,他有一个女儿、两个儿子。之前在报纸上看到有专家鉴宝时,本不愿意拿出来,是两个儿子非要让他拿出来鉴定一下真假,当天也是两个儿子特地开车送他来的。他想,既然专家都建议好好收藏这个家传“宝贝”,所以他得和子女们商量下,看看怎么处置。按老人的想法,最好能传给自己的某个子女,“这是我父亲他们传给我的,我不会将它拍卖,我要把它传给我的后代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