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博物馆新馆正式对观众全面免费开放,吸引无数的观众前往参观。在这座出资9亿元、耗时近6年、蕴藏着无数珍贵宝藏的“月光宝盒”里,全方位地保护好每个珍品,防止不法之徒,安防成了头一号任务。
独特的设计
广东省博物馆新馆以崭新面貌迎接每一位前来参观的市民。“设计理念仿照广东艺术的象牙球,利用回廊和层层相扣的建筑空间,吸引观众不断深入‘宝盒’内寻宝,并在移步换景中产生独特感受。”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到。
新馆采用巨型桁架悬吊结构体系,在中部沿边长67.5米的方形四周布置钢骨混凝土剪力墙,在剪力墙上端设置8榀跨度为67.5米且两端各悬挑 23米、高6.5米的大型空间钢桁架,沿悬臂桁架外端设4榀封口桁架,再在封口桁架下伸边长6米的箱型钢吊杆,悬吊3~4层楼面体系。这种悬吊结构体系,在国内尚属罕见。
电子眼无所不在
在省博物管里穿梭,身边可能随时出现国家一级文物,价值逾千万元。3楼和4楼展览区,被分割成艺术展览、历史文化、自然资源三个区域,而“恐龙馆”和“海洋馆”更“活灵活现”地展示出展品原本的生活面貌。
据介绍,省博馆藏品已达16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404件,二级文物7284件;自然标本、化石4万余件(套);馆藏的陶瓷和书画藏品,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居全国博物馆前列。
为全方位地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防止不法之徒,电子眼——视频监控无所不在。据记者了解到,在博物馆的外墙上,每隔 20米即安装一个摄像头。在每个电梯入口处,安装了两到三个摄像头,全程监控进出流动人口。而在走廊上,每隔十米内,即安装一个摄像头。另外,在博物馆入口处,进场市民随身带的物品必经过安检。
据了解,博物馆的安防系统包括前端设备、传输设备和主控设备。电子眼会将画面传到传输设备,然后进入主控设备,工作人员便可以对博物馆里的实时情况,一目了然。
另外,从博物馆安防监控系统的实际需求来看,整个系统应包括音视频监控子系统、防入侵报警子系统、人员巡更子系统、门禁管理子系统、传输子系统、中心控制子系统、供电子系统、环境监测子系统等。
博物馆智能化的视频监控
据了解,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博物馆的视频监控已不仅仅需要人的主观来判断视频中的各种情况。在传统的视频监控中增添的智能分析设备,能够据事先设定好的“规则”,发现问题时,可以通过声光报警器进行警示,也可以通过短信、电话语音的方式对操作人员进行提醒,使操作人员在风险和危险发生时能及时得知报警信息,进行快速相应。例如,在参观大厅、通道等敏感区域监测是否有包裹或物品遗留时间过长或超过了预设的时间,则会发生报警通知工作人员、安全人员。而在参观大厅、建筑物出入口、参观路线等人流较密集的地方,智能分析系统采用定向移动监测、移动路径监测,监控参观人群的移动方向和路径,监控是否有人逆行,是否有人不遵守建筑物出入口规定,随意出入场馆等情况,避免秩序混乱;更可以清楚了解人群的分布和运动,避免造成堵塞。
相对于博物馆传统的视频监控,智能分析系统具有较大优势,可以全天时运行,对监控画面进行7×24不间断的分析,也提高了报警实时性,能在异常时间发生的第一时间报警,并可实时调动其他系统做出联动响应,大幅度提高整个安防系统的反应时间。另外,例如基于智能视频分析的人数统计功能,可用于博物馆统计每天的人流量,这些数据多博物馆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博物馆每天的人流量特别大,保护好珍贵文物是一项艰难的挑战,”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到,“博物馆内密布着各种各样的摄像机,记录参观者和工作人员进入或离开,凡进入人员都会看到摄像机在监视自己,对犯罪份子起到镇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