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鹤 城市地标“渔女”之父
http://www.socang.com 2010-06-25 10:13 来源:
人物档案
潘鹤,1925年生于广州,致力美术创作至今60余年。广州美术学院终身教授、咨询委员,曾任第三届全国美协常务理事,全国城市雕塑艺委会副主任。代表作有:《艰苦岁月》、《珠海渔女》、深圳《开荒牛》《广州解放纪念碑》、北京卢沟桥《怒吼吧!睡狮》等。
人物点评
代表着一代人价值观和审美观的“珠海渔女”,如今成了城市的“地标”,他是“珠海渔女”之父,是珠海一个时代集体记忆的触发者。
城市标志是由历史来决定的,不是哪位领导人或作者可以定的。珠海渔女代表的是那一代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潘鹤
1982年3月,原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同志到珠海检查工作,“渔女应无恙,当惊珠海殊”,这是他留给珠海和珠海渔女的美好祝愿。珠海渔女,珠海的城市地标。今年刚刚获得中国美术界最高荣誉———中国美术终生成就奖的雕塑大师潘鹤,就是珠海渔女的创作者。
3000元建成石景山公园
潘鹤回忆说,他与珠海的第一次合作并不是珠海渔女,而是石景山公园。当时一群艺术家考察了香炉湾的一个山坡,决定在这里搞一个公园,因为那里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我对吴健民说,桂林之所以‘甲天下’,就是因为有石头。吴健民对我说:”市委没有钱,我争取一万元够不够?‘我同意了。“
当时的香炉湾只是一片蒿草荆棘和乱石,但潘鹤却发现很多石头本身已经像一些动物什么的,便从雕塑系带来十几个师生,用石灰水在石头上勾出轮廓,然后进行少量的加工创作。这样用了不到3000元,两个月就搞成了石景山公园。为此,潘鹤得到了吴健民的支持和信任。
“石头女人”引发较大争议
为了在香炉湾的海里雕塑一座城市代表的形象作品,回到广州美院的潘鹤发动大家绘制草图,而草图几乎全是斗天斗地的男人形象。潘鹤觉得,珠海是一座具有渔业基础的城市,可以通过女性渔民的形象来代表珠海。
1979年底,珠海渔女的形象正式定稿,而之前做的工作主要是结合现场构思和反复修改模型。在珠海香炉湾现场,除了海中间最大的那块岩石准备放雕塑外,潘鹤还看到水中有很多小石头。“雕塑的基石很像鱼背,旁边又有一块石头很像翻起来的鱼尾,当时的构思就是渔女站在鱼背上,很美。”
改革开放初期,在室外搞大型雕塑很多人都不赞成当时有些说法令潘鹤很气愤。“珠海有不少领导反对搞一个‘石头女人’,说有伤风化。后来有人提议说把雕塑放到山顶,还有人说雕个石头女人还不如在山上搞个亭子更方便旅游。”
潘鹤认为,当时用女性形象来做雕塑是一种不复古、现实的浪漫主义。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当时全国的雕像一般都在4米以下,而珠海渔女近9米高,在当时也是一种创新。珠海渔女使潘鹤的“先有雕塑后有城市、先有雕塑后有传说”的想法得到了印证。
“城市标志是由历史来决定的,不是哪位领导人或作者可以定的。珠海渔女代表的是那一代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潘鹤说。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潘鹤 城市地标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