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九歌2009秋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将于12月21日在北京天伦王朝大酒店举行。这场汇集了数百件中国古代、近现代、当代绘画精品,油画佳作以及瓷器杂项,拍卖会将充分展现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的恒久魅力与发展潜质。北京九歌国际拍卖股份有限公司本着“至真、至诚、至美”的经营理念和规范的市场化运作,赢得了行业的尊敬和好评。
傅抱石 《二湘图》 纸本设色 镜片 133.5×68cm 有傅二石文字说明
傅抱石《二湘图》。二湘是古代舜帝之二妃——娥皇、女英。相传舜南巡狩猎,不幸崩于苍梧九嶷山。二妃闻耗哀怨不已,不久死于湘水,葬于洞庭之山。这一动人传说自古成为画家喜爱的题材。傅抱石自40年代起亦常常“湘君”、“湘夫人”及“二湘图”。此 “二湘图”作于1962年。二湘之形象典雅端庄,设色淡雅清丽,略带忧伤的表情中透出仙气,大有别于一般的美人画。而画家对人物神情的刻划,尤其令观者折服,这也是傅氏人物画所具有之独特魅力。画中随风飘落的树叶,加强了画面的空间感和动感,更突出了秋天的悲凉之意和作品的主题。傅二石先生为此作品撰写了文章并确认为抱石真迹。款识:一九六二年七月南京写,傅抱石。
范曾 《齐璜牧归图》 纸本设色 镜片37×45cm
《齐璜牧归图》为范曾1985年乘兴之作。画坛巨匠齐白石一生的艺术道路极具传奇色彩,出身寒门的他在放牧、砍柴、做木工中度过了童年时光,而正是这样的生活为他以后的艺术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白石先生“牛角挂书牵小月,星堂濯足娱昏虾”的故事也传为一段佳话。画面构图饱满,少年白石回首相望,神情优游自在,前方留白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牛角间悬挂书本,苦中有乐,趣味盎然。作者用笔洒脱,以淡墨勾衣纹,轻巧明快。干笔侧锋快写牛身,厚重沉稳。中锋浓墨重题书绳,书的轻巧与牛的稳重形成对比,正所谓意趣所在,为非常手段。画面墨气淋漓,一挥而就,气韵流转。范曾善画牧牛,常通过笔墨发思古之幽情,而有此独到深意和趣味的作品只此一幅。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范曾先生笔下的陶渊明格调不凡,潇洒脱俗,有道是画如其人。与其说画中人物刻画的精彩细腻,不如说是作者心灵的真实写照。范先生绘画作品之所以能传神,与他胸中满溢的诗情不可或分,他首先感动了自己,然后就是借助一只非同寻常的画笔,传神写照,使览者在观画之际,爽目而动心。好的作品,在于一眼即可打动人,后屡看而不厌,在画面上往往有所新发现,得到审美的愉悦,范先生此作笔力深厚,运斫成风,勾勒之际如云之出岫,墨酣笔畅,无妄生之圭角,无矫饰之情趣,正如他在自己的诗中所描述的:“一线穿空若有声,千岩滴透原无色。”天然造化,一气呵成。此幅作品为壬午(2002)年所作品,线条更加趋于简练概括,清新典雅,潇洒飘逸,画中陶渊明神态的刻画细致入微,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酣畅洒脱的线条,苍劲飘逸的法度,儒雅古拙的意境,真可谓气势恢宏,风骨独具。
“天绅亭望天垂绅,智如亭见智慧水。风卷泉分九叠飞,如龙各欲从潭起。”张大千《黄山九龙潭》所绘高士坐山望川,气韵生动,怀古思幽。两山盘桓而起,挤出山间飞瀑直落清潭。笔致奔放洒脱、痛快淋漓,如入清新绝俗之径,透出一股出尘脱俗之气。当为即兴神来之作。著名鉴定家萧平先生题跋:“张大千先生一九三零年之作,先生少时学书曾农髯、李梅庵,斯时款书尤可见一斑。其画则取法清初黄山派,与石涛、梅清尤为相似,如此五尺大幅,气壮而笔厚,殊不易也。”
还有齐白石的《荷花图》。经历了数十年的艺术探索,齐白石深知画家必须能够把握绘画的个性特征与精神所在,外形似而非是。他的荷花即通过毕生的观察,力求深入表现荷的形神特征。此作以重墨为主,干笔画茎,湿笔写叶,三处红花格外显眼,笔墨凝练,奔放奇纵。雄健浑厚,挥写自如,造型简练质朴,画面生机蓬勃。黑墨与留白形成强烈对比冲撞观者的视觉。
“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马是中华民族励精图治的精神象征。悲鸿先生画马造型准确,透视感甚佳。近年来在拍卖市场中亦屡创新高,本幅作品是本场拍卖会的亮点之一,也是藏家朋友收藏的重量级作品。此幅立马图作于一九三七年,此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之际,悲鸿先生为救国救民创作了大量的作品。画中之马迎风而矗立,未有丝毫退缩之态。构图饱满完整,笔墨肯定洒脱。鬃毛飘然,体态匀称,显示着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并存。箫平为其题写了跋文,米景扬先生书题签条。
清人画兰,以“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最为著名。郑板桥是一个注重师法自然的人,他画过盆兰。但尤嗜好画“乱如蓬”的山中野兰,为此,他曾自种兰花数十盆,并常在三春之后将其移植到野石山阴之处,使其于来年发箭成长,观其挺然直上之状态,闻其浓郁纯正之香味,因而得山中兰“叶暖花酣气候浓”的贞美实质。此幅《芝兰图》构图文雅别致,笔法清秀俊俏。山石作为衬托,淡墨皴擦而过,兰竹则细笔勾成,具有书写味道。兰繁而不乱,干笔写叶,湿笔点花,行笔速度恰到好处,出峰悠闲中带有自信。竹叶浓墨挥洒,“个”字“介”字错落可见,君子之风可见一斑,此正是板桥“胸中之竹”。作者长题的位置也极为巧妙,显示了浓厚的文人画气息。此件作品2008年11月在中央电视台《寻宝》活动中被评为山东省民间国宝。
在油画拍品方面,艺术家胡钜湛、陈秀莪于1973年创作的经历画《干革命要刀对刀,枪对枪》具代表性的历史画作品,1972年广州军区领导将几位善画人物画的教师抽调回广州,集中在广东省博物馆闭门创作,主题是宣传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当时还有陈衍宁、林墉等参加此次创作活动,《毛泽东视察广东农村》的巨幅历史画就是陈衍宁创作的。1972年《干革命要刀对刀,枪对枪》画的第一稿是为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义务画。此画主要表现毛泽东在东校场给学员讲授“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此画于1977年有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73年经过对史料更深入的研究和论证,艺术家决定对同一主题做更深入得第二次创作。为了突出变现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特殊历史环境:画面增加了当时任黄埔卷小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同志,以及两位来报名参加集训的农民。地点设在农讲所讲堂门厅,背景是农讲所广场正进行这老学员的操练,国民革命军正在为北伐做准备。画家通过慎密的构思,用其扎实的造形能力,纪录下了这一瞬间,并通过作品的标题,向读者作出了明确的提示。这是中国现当代美术史上少有能反映该时段革命历史的优秀历史油画作品。
尹朝阳的《有射灯的广场》据资料考证此作品在他成名的天安门系列作品中第一次出现了以节日射灯为场景的画面,层层覆盖的色彩在画面上表现了这里沉淀的重重迭迭的历史内容,过往了如此行色模糊的人流,这是一种对于时空的宏观观看方法,把目光从时空中抽出来,旁观式的回朔历史遥望过去。这一系列作品中时间性征就是清晰的“时空”概念。《有射灯的广场》是艺术家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准备的个人献礼,是尹朝阳长时间一直在创作天安门广场主题中的精品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