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和艺术市场》封面
近期,世界权威艺术市场研究机构——欧洲美术基金会(TEFAF)发布了题为《全球化和艺术市场》的2008年新兴经济体和艺术交易报告,报告以大篇幅关注了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对中国古董市场近年来的强劲走势给予高度评价。
报告先回顾了中国艺术市场的总体发展情况。由于西方艺术品数据库2006年才开始收录中国拍卖企业的数据,所以报告中2000年至2005年的数据引自其它网站,收录的数据约占整个中国艺术品市场的55%。
昌收录的数据中,从2000年到2002年,中国春季拍卖的总成交额在1.3亿至1.95亿欧元间波动。2003年春拍受到非典的影响,成交额降至3500万欧元,但随之大幅反弹,此后中国拍卖总成交额以年均55%的增速迅猛增长,年成交额从03年的8600万欧元增至08年的11.9亿欧元,增长了1280%。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年份是2003年至2004年这一触底反弹的阶段,成交额上升了近750%,艺术品的升值潜力可见一斑。
紧接着,报告分析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目前的成绩。
中国已有2000家拍卖公司和50000家艺术品商,整个中国艺术市场年成交额达38亿欧元,占全球艺术市场份额的8%,列世界第三位。2007年中国艺术品进口额5.25亿欧元,出口额3.3亿欧元,成为艺术品进口国。与1995年6300万欧元的进口绝对值相比,增长了727%。
来自中国的买家也出手不凡,过去4年中,中国买家占香港拍卖会参加人数的64%-70%,在全球拍卖会中,中国买家的比例也从2005年的3%-4%升至2008年的7%-8%,其购买水平上涨了100%。
无论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还是中国买家,都不容小觑。
报告还对中国艺术品市场中最重头的拍卖业进行了分析。
根据估算,2007年全球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额约23亿欧元。2007年全球中国艺术品拍卖的平均价格为37750欧元,与2000年的23275欧元相比增长了60%。因为早期数据不足,仅以苏富比和佳士得的中国艺术品拍品数量为例,从2000年的4485件增至2007年的10200件,翻了一翻。
以区域划分中国拍卖行业的市场份额,香港占45%,北京占28%。香港更擅长于古董和当代艺术,而大陆更擅长于中国书画。
而拍卖市场中的四巨头也已浮现,香港佳士得、香港苏富比、北京保利和中国嘉德占据了市场64%的份额。2007年香港佳士得获得了中国现代美术拍卖市场中最高份额,约28%。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和中国嘉德拍卖各以17%和14.5%居第二名和第三名。此时,香港苏富比占市场份额约14%。2007年,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从第四大拍卖行跃居成为中国大陆最大的拍卖企业,与2006年9%的市场份额相比,增长了一倍。其总成交额与去年相比增长了262%,拍品数量增长了37%,大约其成交额的40%来自海外买家。
虽然当代艺术受到更多的关注,但是数据显示在中国艺术市场中的增长并不仅局限于这个部分。中国传统及现代绘画的价格相对低,但却显现出强劲的增长。传统书法在中国大陆的价格走势更是强劲。工艺品中例如皇家瓷器,玉器,红木家具等在拍卖场上的表现也非常不错,尤其是在中国和在伦敦和纽约的一些专场。
根据估计,同比2007年春季拍卖,2008年当代艺术的市场份额由29%降至24%,而古董珍玩部分却由28%升至34%。在2007年春季拍卖会成交前100件的作品中,有54个是古董珍玩,占此前100名作品总成交额的11%,其中有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以1000万欧元拍出的明代三脚金炉等。可见古董市场显示出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在当前的形势下具有更大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