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文化之工艺篇
作为一项绵延数千年的工艺,漆器的技法可谓细腻而繁复,即使沉浸其中数十载的专业人士,也未必能尽得其妙。从总体上说,漆器的制作和装饰工艺可以分为金银、螺钿、雕漆等几大类。这些技法都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并代代演进,流传至今。不论是大件的屏风和漆木家居,还是小件的摆设、奁盒,如果我们能在实用与视觉欣赏的同时,对其中的工巧洞悉一二,那将是一种会心的感受。
金银:最久远的华贵装饰
在人类的记忆里,金、银一向是财富的参照物,尤其是黄金,几乎成为一种永不褪色的高贵富丽的象征,装点着人们生活中的几乎每一个细节。
在漆器表面,用金色描绘花纹是一种古老的装饰方法。描金在黑漆上最为常见,其次是朱漆和紫漆。沉稳的深色漆地,配以华贵的金色纹饰,视觉效果相当强烈。
在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中,有一些以黑褐色漆为地,上贴金箔,然后用油彩描绘的。这种方法的成本比描金高得多,称为金银平脱,是将金银薄片刻制成各种人物、鸟兽、花纹等,用胶粘贴在打磨光滑的漆胎上。干燥后再髹漆二三层,而后再经研磨显出金银花纹,使金箔与漆面平滑,金银光泽与漆的色彩相互辉映,精美华丽。
除了描金和平脱以外,还有戗金的手法。戗金也叫针刻,是在器物上涂漆,等干固后,再以针刻刺出图案,然后用金屑撒于罅中,称为戗金。撒银屑的,称为戗银。这种技法也在汉代就已出现,又称“锥画”。
西汉中期以后,流行在盘、樽、盒、奁等器物的口沿上镶镀金或镀银的铜箍,在杯的双耳上镶镀金的铜壳,称作“银口黄耳”。有些漆器如樽、奁和盒的盖上常附有镀金的铜饰,有时还镶嵌水晶或玻璃珠。
螺钿:对自然物的巧妙利用
把贝壳削成薄片,制成人物、鸟兽、花草等形象,嵌在漆器上,这种装饰技法称为螺钿。这种技法汉代已有,乐浪汉墓出土的一件漆盒上,有用玳瑁片作为装饰的漆器。
点螺漆器作为一种传统工艺,流传了两千多年,至今仍是漆器工艺中最常见的种类。1966年,北京元代遗址出土了一件漆盘残片,上面有用螺片镶嵌的广寒宫。
明代是螺钿漆器的繁盛时期,工艺水平相当精湛。当时用贝壳、夜光螺等为原料,制成薄如蝉翼的螺片,再将薄螺片点在漆坯上,故又名“点螺”,点螺的用料较一般螺钿镶嵌更薄,而且更软,故又称“薄螺钿“和”软螺钿“。现在江浙一带是点螺漆器的中心。比如,扬州的漆器就以点螺工艺著称。
堆漆:流传至今含义创新
长沙出土的西汉大墓的漆棺上的花纹,都是用浓稠的颜料堆起,花纹的边线是用特制的工具将颜料挤出作为钩边,具有一种浮雕效果,这就是堆漆的技法。这种出现于两千年前的技法一直流传下来,而现在的堆漆有用胶制材料的,可贴金和涂彩,含义较为广泛。
堆漆之外还有填漆。《遵生八笺》记载:“宣德有填漆器皿,以五彩稠漆堆成花色,磨平如画。”《帝京等物略》记载:“填漆刻成花鸟,彩填稠漆,磨平如画。”这种堆刻后填彩磨显出花纹来的髹饰技法称之为“填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