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珍贵古籍特展”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展品最珍贵的一次古籍展览,汇集了第一批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代表性珍籍,共计400余件,全部是平日难得一见的珍品,包括已成海内孤本的司马光《资治通鉴》手稿残卷等国宝级文物。
400余件展品选自2392种古籍
据悉,本次展出的古籍很多是国家一级文物,平时多因珍贵而深藏不露,展出的400多本古籍来自全国各地120多家单位,是从荣登《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2392种古籍中遴选出来的,或为宋元旧本、明清精椠,或为旧钞名校、珍秘未传之本,还有生动优美的六朝隋唐写本和墨气逼人的宋明拓本及版画、简帛文书和民族语文古籍等。
100余件珍贵宋刻本亮相
国家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缮本部研究人员李文洁介绍说,此次展出的非常珍贵的司马光《资治通鉴》手稿残卷为海内孤本,还有《四库全书》《永乐大典》以及碑帖、舆图等珍贵古籍。她举例说,本次展览展出了100余件宋刻本,每部宋刻书都非常珍贵,放到拍卖会上,每部的价格都在千万元以上。
她说,宋刻本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时代久远,而且宋刻本除了文物性外,还有历史资料性。比如,宋代人刻唐代文集,由于两个朝代距离近,会更接近唐的原貌;如果到了明代,明人刻唐人的文集,就难比宋代人刻得完整。此外,最重要的是宋刻的艺术性,宋代刻书非常讲究,会请书法非常好的人来写书,然后再将其刻成雕本印刷,用的都是非常好的墨和纸张,因此宋刻书的艺术价值非常高。宋刻本流传到现在,经历战乱、天灾和耗子、虫子损坏,或人为因素等等,保存至今的已非常少。
版式、内容和藏书印值得鉴赏
国家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缮本部研究人员孙俊介绍说,此次展览中有一本宋刻本《春秋公羊经传解祜十二卷》,这本书经过了袁世凯次子袁克文的收藏,书上有一方袁克文的藏书印,印上刻的是“唯庚寅吾以降”。此外,这本书上还有两方袁克文的小印,一方是“寒云”,这是他的号;一方是“袁二”,因为他是袁世凯的二公子。
看书是一种玩赏,不但看书的版式、内容,还要欣赏藏书印。一部书经过上千年流传,经过许多人的手,很多人是名家,有的还是比较有戏剧性的历史人物,比如袁克文。袁世凯有许多儿子,袁克文是最有才华的一个,他10多岁时师从当时的一位著名版本学家学习版本学的知识,之后开始大量收藏古籍。1915年到1916年,北京琉璃厂的一些非常好的书以及皇宫流出的皇家书籍都被他高价买下,成为其藏书。后来,袁家家道中落,袁克文将自己的藏书散出。
《资治通鉴》手稿残卷曾经乾隆收藏
孙俊介绍说,司马光《资治通鉴》手稿残卷并非和我们目前看到的《资治通鉴》一模一样,而是一份提纲,上面有修改,还有一些避讳字,比如有的字为了避讳会缺少一些笔画。这部残卷也经过了许多名家的收藏,在古籍左上角有一方“乾隆御览之宝”的印记,证明它经过了乾隆皇帝的收藏。
还有一本和司马光《资治通鉴》手稿残卷同等珍贵的古籍《洪范政鉴》,是宋代宫廷内府写本,是供皇帝治国参考的书籍,字迹异常漂亮。书中也有“御府图书”等藏书印,说明该书被明代国家图书馆类机构收藏过。
《四库全书》《永乐大典》均现身
文津阁《四库全书》此次也现身展览,经、史、子、集4部,分别用青、红、蓝及棕色来区分。《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百科全书,纂修于清朝乾隆年间,所收之书几乎囊括了先秦至清乾隆之间的各类重要典籍,内容涵盖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共收书3503种,36000余册,分装6000余函,按照经、史、子、集4部收藏。《四库全书》先后抄成7部,藏于北京故宫文渊阁、沈阳故宫文溯阁、北京圆明园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上称“北四阁”),以及镇江文宗阁、扬州文汇阁、杭州文澜阁(称“南三阁”)。其中文源阁藏本被英法联军焚毁,“南三阁”除文澜阁藏本残留少数外,全都毁于太平军战火,只有文渊阁、文溯阁、文津阁藏本至今保存完整。
在《四库全书》旁展示的为内府录副写本《永乐大典》。《永乐大典》可谓古代最大百科全书,收录了古代各类典籍七八千种。原本写录了一部,藏于南京文渊阁,永乐十九年运抵北京,藏于文楼。嘉靖年间宫中大火,《永乐大典》险遭不测,嘉靖皇帝诏命誊写了一部副本。正本存于文渊阁,之后下落不明。副本如今也仅余400余部,不足原书的3%,星散藏于世界各地,其中200余部目前保存于国家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