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珠三角产业升级带来制造业大面积溃退,中国展览业纷纷卷入其中苦不堪言,位于北京的中国钟表展更是黯然谢幕,结束了17年历史。
这个时候,对展览业的CEO们来说,最糟糕的事情莫过于“恐慌”,尤其面对持续的制造业经济减速,而且这种减速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暂时都无法预测。
“尽你所能抓住机遇!”这正是深圳钟表展CEO朱舜华的做法。
眼下,朱舜华和他身后的深圳钟表制造商们正希望将钟表产业在人们心中的传统印象“有计划的废止”——转变钟表产品的商品概念,创造新的流行风格。
实际上,今天,在深圳钟表业的商业版图中,时尚、精密制造、奢侈品和其他一些类似词语已经占据了中心位置。并且,这一版图也已经改变了钟表的传统营销方式。
4月,露面瑞士BASELWROLD展是深圳钟表产业的一个开始。
虽然今天全世界71%的手表产自于中国,但这并不表示它已经和瑞士、美国、日本一样能称之为“钟表大国”。
为了提高“深圳制造”的声望,2008年,朱舜华和钟表协会组织了8家成表和配套公司在BASELWORLD设立了12个展位。
这一次,朱舜华的思路是“生产、代理外资钟表品牌”——在保证自创品牌的基础上,实现与全球一流钟表制造商的零距离接触。
虽然瑞士人控制了钟表市场,但今天,亚洲制表业的新锐力量也正逐渐崛起。而为了争取更多的机会,深圳钟表产业则将业务延伸到瑞士、美国、日本等演绎手表时尚潮流的各个角落。
在其他同行被拒之品牌门外而焦头烂额之际,朱舜华却从这场危机中敏锐地发现了机会,看准了钟表行业即将进入“时尚时间”。接下来,他要做的便是让深圳钟表的品牌身影更加清晰起来。
52%的产值,57%的品牌——在中国,没有哪一座城市在钟表制造上能出深圳之右。“但21世纪,越来越多的深圳钟表企业更需要通过品牌来得到世界的认同,就像汽车之于德国,珠宝之于法国。”
因为有些东西无法转移,在朱舜华眼里,追赶潮流远不如引导时尚可靠。
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朱舜华通过“国际化”战略推动深圳钟表展完成了一次自我重塑——通过服务于规模巨大、需求多样并且富庶的全球市场,深圳钟表展从以展示为中心转变为能够帮助企业控制风险,同时吸纳更多机会的平台。
虽然在一个行业里打下烙印,在产业界积累声望都需要时间,但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深圳制造”的钟表正一步步走向全球时尚商业市场。
收藏家常说,收藏钟表就是收藏了一段历史。深圳钟表展览市场上,品牌的力量正让深圳钟表业的历史闪烁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