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铭:最想重见父亲手刻的奠基碑
http://www.socang.com   2008-05-04 11:25   来源:
 

  他们是最早“获悉”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的寻常百姓镌刻纪念碑奠基石的殊荣五十年前光临三代碑刻世家———

  4月26日,陈光铭收到了北京画院寄来的请帖,作为纪念碑“前传”的亲历者,4月29日举行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工程参与者五十年再聚首”活动邀请他出席。1949年开国大典前一周,北京琉璃厂著名的碑刻工坊“陈云亭镌碑处”迎来了一单特殊的生意:碑文150余字,限期7日内完成。在这个传承三代、从业长达八十年的碑刻世家即将隐退之时,一份特殊的荣誉从天而降,当时年仅十岁的陈光铭和所有家人一样,并不清楚这块石碑意义非凡。它正是1949年9月30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上亲自铲上第一锹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碑。转眼五十年,年逾古稀的陈光铭用十年的时间寻找当年父亲刻碑的资料,一张照片、一纸拓片影印件……他希望告诉世人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立碑前的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还有至少在北京已经绝迹、带有传奇般色彩的手工碑刻文化。

  ■神秘客来访下“订单”殊荣降临碑刻世家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陈光铭的祖父陈云亭在北京琉璃厂里打响了金字招牌“陈云亭镌碑处”,京城多处都有他的手迹,哈尔滨文庙建成后,他曾受邀赴哈尔滨,镌刻张学良将军亲自撰文的碑文。然而世道动荡,碑刻生意也日益没落,家里的生意很是萧条,到1937年,京城只剩下陈家这唯一的碑刻工坊勉强支撑。

  1948年和1949年,陈光铭记忆中全家最难熬的日子。几乎没有正经的碑刻生意,父亲只能靠偶尔为人刻墓志有些微薄收入,陈光铭和大他两岁的哥哥不得不每天清晨4点起床,站在街边卖报,贴补家用。

  1949年9月23日,突然到来的两个陌生男子给陈家上下带来了久违的惊喜,终于有人来刻碑了!后来陈光铭知道,他们是冲着家门口“陈云亭镌碑处”的匾来的。

  父亲陈志敬哪里想到这块石碑做何用处,只是听对方自报身份是全国政协的,有种朦胧的光荣感。陈光铭对当时最深的印象就是“紧张”,“他们提出必须在9月30日之前完活儿,正常情况下刻一块石碑要20天到一个月,可是他们给的时间只有不到一个星期。另外他们当时并没有碑文。”陈光铭说,碑刻行儿里的规矩是“以文定石”,拿着碑文找石头,根据碑文的字数多少、大小、笔体寻找合适的石料,“可是如果等他们拿到碑文,我父亲再到郊区的石料厂选石头,就更加来不及了。”好在家里有几块旧碑,反复比较后,对方选中了一块高五尺、宽两尺有余、厚半尺多的石碑。

  虽然时间紧迫,但考虑到刻一块碑的收入能当全家两三个月的花销,陈志敬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尽心完成,但条件是第二天必须送来碑文。

  ■昼夜赶制石碑

  事后方知是奠基碑

  当天,全家人都听父亲的差遣行动起来,十岁的陈光铭和哥哥、母亲轮流干了两三个小时力气活儿,先用粗砂石把旧碑上面的碑文除掉,然后用细水砂石把石碑磨光,父亲上墨、上蜡,一直到夜里12点,才把准备工作做完。

  第二天,碑文如约送到。上面的文字正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碑文由毛主席起草,名士叶恭绰书写。

  “父亲看到的版本和现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略有不同,多了‘为国牺牲的’五个字,毛主席在奠基仪式上念的就是这个版本,现在广场上纪念碑的碑文是后来修改过的。”但是当时全家人并不知道这150多字的出处和用处,凭着手艺人的本分,陈志敬找来哥哥帮忙,两人整整一周时间“歇人不歇工”,没白天没黑夜地干,1949年9月29日临近12点,终于将石碑赶制完成,他们也成了第一个见过这个碑文的普通人家。转天上午,陈志敬在琉璃厂雇了一辆人力车把石碑送到了天安门广场。

 陈光铭拿出一张几年前在新华社找到的资料照片,上面是毛主席手持铁锹,往英雄纪念碑奠基碑碑座下铲土的场景,紧挨着主席的是朱德。那块奠基碑正是陈家夜以继日赶出来的“作品”。陈志敬一直等到奠基仪式结束后才回家,他在现场看到毛泽东和周恩来,还有刚刚结束会议的全体政协委员,才明白了这块碑的意义。

  陈光铭最后一次见到这块奠基碑是在1950年,他跟同学到天安门玩儿,竟在广场千步廊墙根下,看到了自己曾趴在地上费力打磨过的石碑被随意放在这里,心里却有说不出的纳闷。

  制作完奠基碑后,陈志敬在1952年刻制了生命中的最后一块碑———袁崇焕祠重修碑记,1954年,因生意太少难以为继,陈云亭镌碑处歇业,陈家、乃至全北京最后一个碑刻艺人陈志敬改行。

  ■多方寻找原件无果

  余生心愿重见奠基碑

  转眼十岁的顽童变成了白发老人,尽管陈光铭多次和别人绘声绘色地讲起当年制碑的场景,却没人在意也没人相信,“什么碑?谁见过?”

  1998年陈光铭退休,他的生活在那时忽然跳回到五十年前,他和哥哥帮父亲打磨石料的场景反复在脑海中出现,“是时候找找原来的东西了。”他决定把全部精力放在寻找家族碑刻资料和研究北京碑刻文化上,他想找到那块奠基碑,还有一切和祖父辈有关的碑刻物件。

  他找到的第一个物件就是毛主席为奠基仪式铲土的照片。1999年,他辗转得知新华社记者给当年的奠基仪式拍了照片,托了熟人才见到了原件,他求对方能不能给他冲印一张,对方说可以,可冲印一张照片竟要了他180元钱。

  直到找到了奠基碑拓片的影印件,陈光铭才真正有了“底气”。他终于在北京档案馆看到了拓片复印件,他希望能帮他复印一份带走,可是复印的费用竟然要200元钱。“当时我的退休工资才每月400元,说实话我没舍得。”他仍然不甘心,转而去中央美院寻找,没有;再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还是没有。直到和梁思成的妻子林洙联系上,他才获得了影印件。“有了它,我就硬气了。”陈光铭将自己寻找的经历写在了碑文拓片复印件的背面。

  然而至今,他还没有任何关于奠基碑原件的线索。两年前,因为对碑刻艺术和文史知识的熟悉,陈光铭在首都博物馆当上义务讲解员,“虽然手工碑刻这门手艺没有了市场,虽然这段历史淡出了人们的脑海,但我还想尽力留下些东西。”陈光铭说,于公,他想打捞一段被人遗忘的历史;于私,他想让自己父辈的努力得到保存。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陈光铭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后母戊鼎”改名后首展出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紫砂茗壶 紫砂茗壶 文人雅韵(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