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收藏网    [ 登录 ]    [ 免费注册 ] 提建议 帮助中心 文字年代查询库 收藏夹 首页
有望成"绩优股" 难识别的"花钱"升值空间大
http://www.socang.com   2008-03-21 09:36   来源:
 

  “花钱”是一种不具备货币功能的非流通民俗钱币,雅称“花泉”,又称“厌胜钱”或“压胜钱”,最早出现于汉代,是在币面上铸有各种图案和文字的钱币,主要用于镇库、开炉、祝寿、赏赐、寄福、佩戴等。古代祝寿的老人佩戴一枚,祈求“延年益寿”;进京赶考的人喜欢戴着“连中三元”、“官居一品”。清代乾隆年间,人们不仅身上戴着花钱,甚至连抽烟的烟荷包坠儿上、老爷爷拄的拐棍上、大街上剃头匠的剃头刀把上也都挂着钱。“花钱”跟中国的民俗民风紧密相连,内容题材广泛,文化积淀深厚,但由于它不是流通货币一直以来却并不为人所知。

    美感决定价值

    品相好、形制大值十万元

    近几年,“花钱”收藏的市场价格一路攀升,各种题材都不断创出新高。到底哪些因素决定“花钱”的经济价值呢?李彦君认为,“花钱”年代越久远的价值越大,因为它不是流通货币,发行量相对很小,年代越久远的存世量越少;另外,铸造冶金工艺水平、书法篆刻越精湛的自然价值就高;具有重大民俗、天文、宗教等科研价值的“花钱”要比普通的略高一筹;还有从题材总体来看,宫钱类的比民间的普通“花钱”价值要大。

    中国民俗钱币学会会长陆昕强调:“‘花钱’价值的大小区别于其他收藏品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要在物以稀为贵的规律之上再加一条:美感。如辽代的‘花钱’以古朴美著称,其‘千秋万岁’光背或背月的品种,价格上万元一枚,品相好、形制大的可达十万元。”

    另外,“雕母”宫钱类“花钱”普通的也都上万元了,如清代同治通宝背福寿宫钱雕母“花钱”现在价位4万/枚不足为奇,因为大部分“花钱”是浇铸的,而“雕母”是手工雕刻而成,是铸钱前做出来给皇帝审看的钱样,意义自然非凡,留存量也极少。北宋“淳化元宝”小平背双佛金质“花钱”,2004年中国嘉德拍卖27500元/枚,2005年44000元/枚,现在这样一枚花钱市场价十万元也十分难求;乾隆通宝背天下太平,目前市场3000-5000元/枚,也是十分难得的品种。

    难识别的“花钱”有望成“绩优股”

    专家指出,在收藏过程中有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十分稀奇古怪或者图案文字根本无法辨识的“花钱”,往往是潜在的收藏佳品。比如由于分布广阔,“花钱”上可能会有少数民族的文字暂时无法辨识的,如满文、契丹文等币种将来极具升值空间;还有远古的“花钱”,上面刻有特殊图案或鱼鸟篆也无法释读的,也会被有慧眼的收藏者纳入珍品系列;还有古人在当时的普通流通货币上,用刀子改刻或磨出的花钱,比如“日月食花钱”,就是在发生日食或月食的时候,古人把普通的流通币磨成锯齿状或六角形等,挂在小孩的摇篮上,以寄托美好祝愿,这样的“花钱”都可能成为未来收藏的“绩优股”。 

    宋代“花钱”拍到上万元

    中国民俗钱币学会会长陆昕告诉记者,由于“花钱”不属于流通货币,之前在钱币收藏领域并不被关注,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借助网络收藏交流“花钱”的人才逐渐形成气候。如今“花钱”收藏价格整体来讲,一年翻一番,从几百元到几万几十万不等,如今想再像90年代那样几块钱、几十块“捡个漏”几乎已经不可能了。

    记者从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获得的准确数据表明,2007年11月的第4451号拍品龟鹤齐寿大型花钱(直径57mm),虽说属于题材十分常见的“花钱”,但成交价也达到了1344元;第4150号拍品洪武通宝背牧童骑牛吹笛花钱(直径45mm),成交价2464元;同场拍卖会第4435号宋代寿星龟鹤齐寿背十二生肖大型花钱(直径61.5mm),拍到5600元;第4446号拍品宋代本命星神肖鼠背道符大型花钱(直径54mm),甚至拍到11200元,而这样的价格在两年前几乎是不可能的。

    “花钱”的魅力在于民俗文化

    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李彦君根据自己多年来收藏“花钱”的经验把“花钱”按题材分为如下几类:第一类宗教驱邪类,诸如太上老君、张天师捉鬼图、四灵、八卦、本命星官等;第二类是祈福吉祥语类,包括莲生贵子、寿享千春、长命富贵、延年益寿、金玉满堂、一本万利、状元及第等;第三类宫钱类,主要是由宫廷发行,如乾隆通宝背天下太平;第四类民间故事类,常见的有崔莺莺写书、鲤鱼跃龙门、柳毅传书、各种神话传说等;第五类为镂空类;第六类为游艺密戏类,比如文字游戏等。李彦君告诉记者,“花钱”蕴含了丰富多彩、趣味横生的民俗文化,这也正是它的收藏魅力所在。

    ■专家支招

    “花钱”辨伪有高招

    在“花钱”的收藏价值逐渐显现出来的同时,作假的赝品、伪品也无孔不入地流入“花钱”收藏市场,试图鱼目混珠,谋取暴利。因此,在收藏“花钱”的时候,更要擦亮眼睛,免得为了假“花钱”花了冤枉钱。“花钱”专家李彦君总结了以下几点辨伪的高招:

    一看工艺和铸造方法。钱币铸造有模铸、磨砂和机器冲压铸制的方法,如不符合当时的铸造工艺者即为假。如1900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国外引进了机器冲压冷铸技术,生产出的钱就比较平整光洁,而作伪采用翻砂法制作的钱表面不平、有颗粒感,不如机器制的光洁规整,刻字口也比较浅,模糊不清。

    二看材质。明朝嘉靖以前铜钱的材质都是青铜,因含少量锡或铅,锈色发青、白或红色,之后才有了黄铜,如果发现有明朝嘉靖以前的黄铜材质的钱币,肯定是假的。

    三看包浆。出土的钱币包浆最外层带有泥土中锈变层,容易洗掉,有腐烂味。而传世品的包浆形成一种黑色或褐色的包裹物,即所谓的黑漆鼓,长年累月形成,因此十分牢固,而伪锈多是刷油泥,比较松,易剥落;真锈自然的锈比如结晶锈,有一定厚度,呈颗粒状,而伪锈是薄薄的一层,呈面状。

    值得注意的是,作伪技术也是花样百出,防不胜防,比如近期市场出现了一种“拼改币”,就是在老的钱币上局部修改,如“熙宁元宝”保留元宝两字不动,重新镀上比如“靖康”以掩盖“熙宁”两字,摇身一变身价倍增,这样的币由于本身就是老钱,包浆什么都是真的,真中有假,假中有真,需要仔细辨认才可弄清是非。(李斌)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花钱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后母戊鼎”改名后首展出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紫砂茗壶 紫砂茗壶 文人雅韵(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