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邮资机登陆中国的历程
4、银圆券时期的邮资机符志金圆券的大幅贬值,使国民党政府不得不在1949年4月27日正式使用银圆券,就像早期金圆券时期的邮资机符志—样,银圆券时期的邮资机符志也出现了“分”的面值(图1),或许你已经注意了,在日戳上并没有出现日期,这也堪称为当时的一种特例。由于邮资变化太快,中华邮政通知配有邮资机的邮局可预先在专用的签条上盖印“邮资券”,替代邮票供用户购用。广州、汕头、长沙、成都和贵阳等地发行过这种邮资券。邮资券有的日戳部分不印日期,或只印月份,也有的干脆废除日戳,只保留邮资戳,使用时须用邮戳盖销。图2为理查德收藏的—套四枚的贵阳的邮资机符志,上面只有月份,年份和日期都已经覆盖,而且在边纸上还印有版号,这些都表明这种邮资机符志更像是一种临时邮票。除了上面介绍的这些银圆券时期的邮资机符志之外,在前文所介绍的,理查德花467美元购买的一枚邮资机符志实寄封,也是—枚非常罕见的银圆券时期的邮品,上面不仅有“快快快航邮顶快”的邮政宣传语,更重要的在邮资框部分还有“银圆分”的字样,这在同类的邮资机符志中是非常少见的。
5、解放初期的邮资机符志随着南京、上海等原先邮资机最为集中地方的解放,华东邮政时期的邮资机符志开始进入 邮政流通领域。这时期的邮资机主要为英国UnivensalPostalFrankers公司的“多种面值”型邮资机和美国必能宝公司的“RF”型邮资机,其中“多种面值”型邮资机的邮资机符志为鸿雁图在邮资框的内部(图3),必能宝公司的“RF”型邮资机的鸿雁图则在邮政日戳和邮资戳的中间(图4)。另外,1949年底华南区广东邮政管理局也曾利用邮资机印制的邮资机符志作为临时邮票使用。邮票图案中将符志的日戳取消,邮资戳中仍保留“中华邮政”铭记。除了在上面的两大地区,在其他地区中也发现过邮资机符志,其中理查德在近期发现的一枚在杭州使用的必能宝“RF”型邮资机符志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这枚机符志使用在包裹单上,从杭州寄住上海,于1954年7月20日寄出。从1949年底至1950年初,邮资机符志上的“华东邮政”的字样逐渐开始向“中国人民邮政”过渡,期间也出现过“人民邮政”字样的邮资机符志。
6、币值改革之后的邮资机符志从1955年3月1日开始,人民币从旧面值向新面值开始转变,从这个时期开始至1978年,内地的邮资机符志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时期,各种各样的邮资机符志使得收藏大地一下子开拓了起来。如“邮资已付”放在右边,在面值处加上“元、分”这样的面值(图5)。
另外,像北京、上海都使用—些重新设计过的邮资机符志,其中美国必能宝公司在北京曾经使用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铭记的的邮资机符志(图6),以先前的相比,这种邮资机符志不仅设计简单,而且外形依然使用了邮票图形,设计简洁明了。同一个时期,必能宝公司为上海设计的邮资机符志。则使用原先分开的面值部分和日戳部分合在了一起(图7),这种类型的邮资机符志还是比较少见的。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区将原先的邮资机符志修改后进行使用,为收藏者添加了更大的困难。
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相继从瑞士Hasler公司和美国PitnevBowes公司进口了大批新式电动邮资机,给全国齐地邮局均陆续配置,我国邮资机的使用也开始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