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视界
http://www.socang.com   2007-12-07 13:44   来源:

  当代艺术随着科技的演变,已经逐渐超越古典艺术的创作思维和批评的范畴,当代艺术家们也致力于各种媒材的实验和概念性的创作。17世纪以后,影像和数字成为现代社会的一部分,甚至被认为是生活的必需品。一旦抛开数字和影像,现代生活几乎无从可谈。手机铃声响起,陌生的号码映入眼帘;电视屏幕上的晨间新闻显示着时间图像、各地的气温图、预计降水量等……,这些信息都以数字和影像的形式传递给观众,甚或体育比赛的结果和记录也都以数值或影像来表现。这些数值化的统计和影像无所不在,毫无疑问地已经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并且在艺术领域发挥了巨大的影响。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近代到现代的变化比起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丰富许多。20世纪初期开始,科学的思维和视角席卷了整个艺术界,例如:从光学角度分析、表现光线的印象主义、提倡功能性设计的包豪斯(Bauhaus)运动、主张科技发展中亦可包含艺术的意大利未来派运动……特别是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期,为了摆脱艺术怀疑论,所进行的各种尝试和试验……其中与科技相结合的典型范例就是电子音乐的登场和录像艺术的尝试。录像艺术始于以电视机的显像管和电子束取代传统画布和颜料,从而描绘出非物质性的图画的时代。1999年,美国美术杂志《艺术新闻》选出了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25位艺术家,包括毕加索(Pablo Ruiz Picasso)、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达利(Salvador Dali)、莫奈(Claude Monet) 以及录像艺术领域的开创者白南准(Nam June Paik)等。

  白南准生于韩国,是世界著名艺术家,“视频艺术之父”。他于 1963年,在德国的小镇乌帕塔尔(Wuppertal)举办了名为“音乐的说明——电子电视(Exposition of Music-Electronic Television)”的展览,这次展览是向轻视13部电视的人们进行了宣战,并暗示了这次音乐的展示和电视屏幕有巨大的关联。作为视频艺术的第一次展览,‘音乐的说明——电子电视’成为了值得纪念的历史事件,它也成为了白南准艺术生涯的第一步。在当时,白南准已经是小有名气的音乐家、行为艺术家,他的这次展示不仅开创了以“视频”为艺术主题的新形式,还掀开了视频艺术历史的新的一章。他展示了13部电视中的12部,完全没有介绍电视的功用。有的电视屏幕被倒置,观众用脚踩使图像出现;有的电视被操作,他们把一根系不楞登的线称之为“TV参线”。观众们都是通过随意摆弄了解了电视的配置,可见TV文化是具有“公众参与”的特征。这次展览的主题理念就是打破60年代人们与电视的正常关系,把电视理解为“影像+绘画”,通过对他们的结合进行艺术领域的革命。

  录像艺术家就像使用画笔和颜料一样,利用电视显示屏和摄像镜头,透过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大众媒体,不断尝试新媒材,进行试验性的挑战。科技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附加物和技术,被艺术家再发现,被作为新的创作材料。而且这样的媒材变化最终改变了艺术的框架和意义。虽然录像艺术的开端在现在不过40余年,但是它非实体绘画的概念、电子形象和不按线性时间来叙述的特质却深入人心。所以,20世纪60年代录像艺术在“以极简派艺术(minimalism)为终结,现代艺术已消亡”的绝望氛围中担负起了重振艺术的责任。

  2000年后,数码相机和计算机的连接,又引发了现代美术的一场革命。由于网络的出现,现今的人类社会正经历着颠覆性的结构革命。以地区为中心的社会,转变成无地域概念的的社会,即文化分散的社会。分散的中心又存在着连接性。最先使用“web”(“蜘蛛网”之意)一词的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在《Weaving the Web》一书中,这样描述关于网络发展的前景:“在地球上的每一台计算机上建立起可以连接任何事物的空间。”利用大量的超文本链接把各式各样的信息联结在一起的梦想,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得以实现。

  然而,因为大众媒体的发达和网络科技的发展,现在人的生活无疑地穿梭在这些虚虚实实的空间中,早就超乎我们所认知的三维世界,这些看不见的四维世界早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如果用佛洛伊德心里分析的角度来看,这些看不见的世界似乎更接近人类的本质:如果说我们所处的实体社会是理性所构成的,那么这些看不见的世界无疑是人类感性的抒发地。“梦”就是典型的例子。梦表现了人类无意识的欲求、愿望和矛盾,这也是自我的本能构造。弗洛伊德把心理现象分为意识和无意识,后者又分为潜意识和无意识。根据精神分析法,无意识才是可以意识化的部分。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的心理内容是由被压抑的观念和本能构成,它虽然被压抑着,但如果集中注意力,可以使之回复到意识世界中。意识通过人类的感觉器官表现出认识到的一切,无意识却是深藏于感觉器官无法触及的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潜存着本能、热情、被压抑的观念和感情等。所以,与其说人的行动和思维是有意识的、合理的,不如说是无意识的、非合理的。

  人类的艺术创作,就本质上而言,原本就存在欲望的抒发与幻象的投射。影像或装置艺术的本质和特性,更是让人深刻地体会到此点。媒体艺术结合了影像、音乐或互动性这些元素,这些元素的本质往往直接且贴切地袭击观者的感官,直觉性引领我们进入另一个超乎视觉的世界。

  金昌谦(KIM, Changkyum)为一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他把幻影与3D影像、雕刻混合,创作出别具一格的作品。这些作品以西洋的影像技术为媒介,加入了冥想、思考这些东方的心理元素。通过把实存的雕刻物与影像混合的方式,使观赏者产生一种视觉上的错觉。“Memory in the mirror” 中,镜子不仅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形态,还扩展为托在‘物廓’上的表面。内容主要以现实世界为素材,并包含有冥想、思索等东方的心理特性。

  DAHLBERG, Jonas则以特定的空间为模型制作作品,然后用录像机拍下来,把现实空间与虚空间的关系用超现实的手法表现出来。“Promenade”这件作品都是以西班牙古老的美术馆Calle Acale 31的空间为模型制作而成的。通过相机的移动特点,不仅展示了影像内的空间,同时也通过错觉现象,把视觉上的空间感展示出来。Ann Lislegaard 的作品很多元,他关注于时间、空间、地域,光线这些存在于现实空间中的元素,“Double vision”作品中,对于这些元素如何引导人们的感官经验,一向是他喜欢检视的问题。Ann习惯建构出一个虚拟的空间,然后抽去现实空间中该有的元素,例如色彩或光线,使观众的感官认知产生变化,进而思考日常实境中常被我们忽略的元素。

  Claude的作品灵感来源主要来自无所不在的大众媒体信息,Closky对于大众媒体的态度犹如顽童般,“Black hole”作品中,他把大众媒体的图像内容、声音效果全部融合在一起,使观者产生强大的压迫感,暗示这些无所不在的影像和声音犹如黑洞般,永无止境地包围着观众。Claude俨然像一位大众媒体的实验家以后现代的拼贴方式建构自己的美学基础。不同于Claude直接批判,Sawa Hiraki的录像作品,则是带有诗意地把熟悉的日常生活地域幻化为另一种旅行之地,他把带有异域色彩的动物或物体,一一挪移到这些日常生活的空间,替换原有场域该有的元素或景象,例如,棉被中隐约出现的摩天轮,四处游荡的马儿或羊群。他的影像把索然无趣的日常空间赋予了诗意。表现了媒体时代下人类更直接的“欲望”。

  孙原和彭禹的录像作品中,一向重视当代艺术的实验性,寻求刷新表达形式和方法的可能性,往往都有一种先声夺人之势。与其说他们是艺术家,不如说他们更像社会学的实验家,“争霸”作品中,他们打破散打的既定规则,将原有的两人擂台赛,改为三人擂台赛,并且记录了整个比赛的过程与结果,强调实验艺术对社会的审美惯性和既定思维产生冲击。

  渡边豪(WATANABE, Go)的作品则是致力于探索、试验机械、人、与媒体之间的关系。他利用“洁白及透明”的物理特性,使作品中的少女头像呈现出一种类似合成机器人的印象,丢出了真人及合成机械人间的界线及定义问题给观众。渡边豪延伸了有机体的世界观,虽然大量利用机械、电子技术为创作的框架,然而透露出来的却是一种虚实的辩证问题。不同于渡边豪的虚实辩证,洪东禄的作品中,更是直接地探讨机械体的精神性,“Spiritual”作品中,带有佛教意象的莲花,俨然变为一个机械装置,一旦观者走近,机械莲花便与观者开始互动,不停地开阖,比起真实的莲花,究竟哪个更具有精神性呢?洪东禄把人类所独有的精神性,放置一机械装置上,特意突显了看不见的存在性。此外,莲花的核心部分,特意放置三个屏幕,屏幕里头的空间,为一虚空间,画面不停地转动、旋转、前进,仿佛把人拉进一种异次元的空间里,洪东禄乾坤大挪移地把中国传统文化里头所认知的莲花精神抽离置换,让我们再次思考事物的本质与名词的对应关系。

  当今的媒介环境是在网络和多媒体的日常化的情况下所形成的,事实上,今天的人们对现实和虚拟世界并没有太大的争议,对虚拟文化也没有太多的关注。然而这些看不见的世界,本质上却是由看得见的元素所组成,因此我们可以说,看不见的影像及事物并非不存在,如同卡尔维诺笔下的那些城市,我们看不见,但是透过想象力,我们却看见了那些城市;影像艺术的魅力亦是如此,透过这些科技媒材的特性,艺术家仿佛为我们打开一扇想象力的大门。站在这个角度上,我们揭露了不可见的世界,通过丰富的艺术语言把虚拟世界上所具有的两面性升华为统一的状态。这次展览充分运用尖端技术,艺术的想象力打破了各领域之间的界限,注入新的媒体方式,改变了传统美术的基本创作领域,提升了媒体艺术的地位。这次展览中,将会展示9位艺术家以及他们的作品,这些作品把现代艺术的面貌与艺术家的哲学世界融为一体。此外,我们更期待这次展览能引导出具未来指向性的视觉效果,也希望透过这次展览,大家能对媒体艺术有更深刻了解。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视界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后母戊鼎”改名后首展出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紫砂茗壶 紫砂茗壶 文人雅韵(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