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专电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巴黎中国电影资料中心主任纪可梅女士的推动下,不久前在巴黎举行的第三届“我的第一个电影节”特设了中国动画影片单元,放映的30多部中国动画片受到法国小观众的热烈欢迎。日前,汉学家纪可梅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讲述了她对中国动画产业的看法与期望。
纪可梅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她热爱中国文化,对中国戏剧、电影、动画等都有很深的研究。1979年,她首次参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拜访了中国动画界泰斗万氏兄弟,从此便“痴迷”起中国动画电影艺术。
在谈到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历史时,纪可梅说,上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堪称中国动画片的“黄金时期”。万氏兄弟先后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等多部高品质动画片,引起巨大反响,标志着当时的中国动画艺术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直到上世纪70至80年代,中国动画作品一直保持着独有的绘画特色,体现了花样繁多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剪纸片、木偶片、撕纸片、水墨片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随着美国迪斯尼动画片和日本动画片的大量涌入,中国动画业饱受冲击,一度低迷,直到今天中国动画创作都带有太多美日动画片的痕迹。
纪可梅高度赞扬了中国老一代艺术家创作的动画片,认为“哪怕一部短片都让人耳目一新,因为它融合了中国丰富的艺术形式”。她引用万氏兄弟老大万籁鸣的话说:“中国有些古老艺术是很好的,应当利用西洋技术来表现中国艺术。中国人、中国动画片应该有自己的风格。”
纪可梅以法国为例,回答了如何面对动画业中存在的国际竞争。她说,20年前法国动画产业同样受到来自美国的冲击,面对这种情况,法国政府决定出资帮助本国包括动画片在内电影的拍摄、制作和发行。目前看来,这种做法收效良好,“现在法国是欧洲唯一一个电影产业持续发展的国家,动画产业的发展也令人瞩目”。
纪可梅提到,目前在国际动画市场上流行的“预售”做法值得借鉴,即一部动画片在开拍之前,先制作一段样片拿到国际动画市场上吸引潜在买家,在拿到预售资金后再开始拍片。这种做法在筹得资金的同时,也降低了风险,可谓一举两得。
纪可梅还特别提到,儿童是电影的未来,他们的兴趣决定了电影的发展。据她介绍,为培养儿童对电影的兴趣,法国一些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影院观看影片,然后回到课堂上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讨论。影院方面则会在价格上提供最大优惠。
在谈及“我的第一个电影节”时,纪可梅说,虽然听不懂汉语,但法国儿童完全能够领会动画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并会随之或喜或悲。电影节结束后,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的专业人士纷纷与她联系,希望能够让中国动画片在更多的电影节上亮相。
纪可梅说:“中国儿童现在看不到中国动画老片,实在是一大憾事。老片其实是一笔珍贵的财富,值得传承发扬。”她建议中国应该“发掘中国传统故事,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制作纯正的中国动画片,让全世界的大人和孩子了解中国的精彩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