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唤起人们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意识与爱心,共同维护生态平衡,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1998年6月2日发行了“中国珍稀野生动物”系列中的第六个品种——《朱鹮》特种流通纪念币。
该币全套1枚,面值5元,重量13.50克,直径32毫米,厚度2.2毫米,材质为紫色铜合金,质量普制,由沈阳造币厂铸造,发行量600万枚。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北京康银阁钱币有限责任公司还同时发行有编号为98-2-1-l,总装帧量为58万的同名“装帧卡”。
该币的正面图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和“1997”字样的年号。它的背面图案为一只朱鹮鸟站在树枝上,“中国珍稀野生动物——朱鹮”的主题文字和“5元”字样的面值。
朱鹮(Nipponia nippon),又名朱鹭,隶属鹤科,是一种涉禽。留鸟。成鸟体长约0.6-0.8米,体重约1.8千克。朱鹮雌雄羽色相近,体羽白色,额、脸、喙尖及腿、爪为朱红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初级飞羽基部粉红色较浓。嘴细长而未端下弯,长约18厘米,黑褐色具红端。腿长约9匣米,朱红色。成年朱鹮到繁殖季节,脸部转为鲜红色,更加美丽。而体羽则沾为灰色。朱鹮喜群集,栖于森林边缘,在水田、河滩和沼泽地带活动,以鱼、昆虫等为食。朱鹮通常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鸟,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围游荡。4-5月份开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淡青色具褐色细斑。由双亲孵化及育雏,雏鸟约在30天后破壳,经哺育约40天后离巢。
朱鹮是稀世珍禽,过去在我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曾有较广泛的分布,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20世纪70年代野外已无踪影。我国鸟类学家经多年考察,于1981年5月在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朱鹮种群,也是世界上仅存的种群。
朱鹮,誉为“东方瑰宝”、“东方宝石”,它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在1960年第十二届世界鸟类保护会议上,朱鹮被国际野生动物保护机构规定为“国际保护鸟”。
我国对朱鹮的保护和科学研究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特别是饲养繁殖方面,我国于1989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孵化成功,自1992年以来,雏鸟已能顺利成活。至1995年,我国的野生朱鹮种群约35只,饲养种群有25只,为拯救这一珍禽带来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