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中期佛龛(见图)高3.95米,宽5.56米,厚1.09米,其雕之精,发色之美,器形之大,保存之完美,可以说无出其右。 佛龛采用的是朱金木雕技法,金碧辉煌。结构分三层,飞檐红瓦,顶梁的中心有佛光普照缠枝莲花的“万”字图案。顶梁的左右出角雕松鹤延年和凤穿牡丹。底层有两排共二十个连续菱形方胜镂空贴金花卉,贴金巧妙有花上压花感。其上有五个较矮的小佛龛,作中心对称,小佛龛前有护栏,里面壁上以黑漆地双钩描金的技法画出清代的人物戏文故事,文臣武将,书生淑女一应俱全,线条流畅,构图丰满,人物传神,面相古朴很有当时的时代特征,称之“京体班”。 “京体班”的构图、格局采用立体透视法,运用夸张手法,人物头部比例都较大。 有“无肩美女、无颈武士、无须书生、凸肚爷爷、挺胸英雄”的程式化倾向,引人入胜。小佛龛上部是对称的十只黑漆地描金花卉抽屉,黑漆厚实光润,细察之其上已有自然开裂的细片纹状如裂冰,此乃年久漫漶的痕迹使然。抽屉上部是佛龛中心,前有护栏,可置佛三尊。中间佛龛大,背景作法轮常转,两侧稍小。佛龛间雕刻门扇叠叠,花板密布,工艺繁复,金光璀璨。最上层四角置四根盘龙立柱,中间的一座大雄宝殿含有三个佛龛。雕龙透枝,充分运用了木雕技法中的浮雕、透雕、镂雕、圆雕、阴刻等技法,精工细刻,有时玲珑剔透宽可走马,有时层层叠叠密不容针,有时可仰视,有时作俯视。佛置于其中自有高入云霄之感。 佛龛为香樟木。香樟木中含有一种樟脑精的成分能防蛀虫,防腐,且有芳香感。其材质细腻,便于雕刻,变形收缩率很小,江南寺庙中的佛像皆用此木。 该佛龛的雕刻风格属于朱金木雕一类。所谓朱金木雕绝大部分雕刻上只有红金两种颜色,以生漆拌朱(朱砂)作底色乘漆未干之际再在正面需要的地方贴上金箔,此类工艺谓之木雕贴金。 朱金木雕在清代的传统地区是在浙江宁波沿海一带,它在海内外的木雕界有较高的地位。造型生动、刀法浑厚,金彩相间。它的艺术效果主要来自漆的修磨,刮填、彩绘和贴金,故外形的效果特征有“三分雕,七分漆”的称誉。多作雕刻神佛,庙堂装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