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铸梵文的“大元通宝”
http://www.socang.com 2007-11-21 12:36 来源:
|
笔者藏有一枚背铸梵文的“大元通宝”(见图),面文为“大元通宝”(直读),背文却是非专业人士能读懂的梵文。
古印度梵文,不仅对藏文化,而且对中亚及远东文化产生过影响、对我国中原文化也产生过影响,“大元通宝”背铸梵文,可以说是梵文对中国钱币文化的一个影响,这是一个例证。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名铁木真,1226年回师途中,灭掉西夏,1227年7月病逝,是年,其孙忽必烈建立了元朝。元朝,是中国历史上蒙古族统治者的一个王朝。蒙古族入主中原后,强制推行不兑换的宝钞制,甚至多次禁止金属铸币的使用,使纸币成为其基本币制,所以,元代铸钱的次数与种类虽多,但数量并不多。元代铸币,钱文读法、文字及内容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有的钱上有蒙、汉两种文字,而钱背铸有梵文的则更少,它们都证明中国的钱币文化是以汉民族为主,兼容了少数民族文化及古印度梵文文化。
元朝是成吉思汗建立的横跨亚欧的蒙古帝国的主要部分,元朝皇帝名义上是各独立汗国的大汗,各汗国之间有一定联系;但由于元军的强大,广泛的驿站制度,促使了交通运输业发展并导致商业畸形繁荣,中外贸易与民间贸易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西方交通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及民族的融合,也需要铜币流通。元武宗年间(1301——1311年)铸出了“大元通宝”。
此枚背铸梵文的“大元通宝”,外径为3.4cm,内径为3.2cm,穿径为1cm,厚度为0.2cm,面文“大元”二字大气,似有雄风余韵,再睹币背梵文,文化含量厚重,虽不相识,却耐人寻味,不可多得。 |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大元通宝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