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最近几年来,钱币市场尽管比较低迷,大部分钱币价格连续走低,但市场里仍有一些人不断买进流通纪念币《建行》,致使《建行》纪念币的价格连连攀升,目前《建行》已涨到每枚1000元,达到了历史最高价。原因是《建行》作为流通纪念币里的珍稀品种,具有量小质优和群众基础好的特点,结果,凡买进该币的人都获益匪浅,并因此令投资与《建行》同类珍稀钱币的人均感觉有了保障。但有些珍币就没有那么好的命运,比如第一套人民币中的壹仟元《牧马图》,该币属第一套人民币中珍稀品种,现市场价约16000元,但由于市场里集藏第一套人民币的人很少,且又受品相新旧的影响,故该币有价无市,市场承接能力很差。
另外,买进的币种能否保值增值,还与某些特定情况相关。例如,有的集币爱好者为了满足“人无我有”的虚荣心,为觅得某些珍稀币种,在钱币拍卖会上表现“异常”,为表明自己志在必得的决心,盲目地把一些钱币品种的价格喊高,于是,最后便买回了一些价格奇高的珍币。
这么一来,问题就出现了:这种价格奇高的珍币有时已超出了钱币本身所应有的价值,也就是市场普遍所能认可的价格;甚至,也许在正常情况下,这种珍稀钱币再过上多年也未必能达到这个价格。如此状况,购买者手里的钱币,当然就谈不上保值增值了,剩下的唯有“被套牢“的份了。曾有一位集币爱好者以高价购入一枚珍币,不惜一掷万金,当时“心理”上感到很满足,可后来由于经济状况欠佳,无奈之下只得把这枚收藏多年的珍币抛售,可市场上对这枚高价珍币根本没有承接力,连续多日也无人问津,最后只得忍痛割肉,卖出价不到买进价的一半。
由此可见,搞钱币收藏,不能过分迷信所谓珍币,以及对珍币不能抱有过高的保值增值期望。因为,珍稀钱币虽说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但人们在花巨资买进珍币时,仍应充分考虑市场行情和可能的发展趋势,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