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等一回——柴烧钧瓷恢复始末
http://www.socang.com 2007-10-17 14:46 来源:
2004年11月23日上午9时许,消亡近千年的柴烧钧瓷,在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所长赵青云等专家学者及许昌电视台、《许昌日报》等新闻媒体记者们的注视下,于星航钧瓷公司郑重出窑了。这是柴烧钧瓷断烧后首次烧制成功,被专家们称为“千年等一回”,“华夏柴烧钧瓷第一炉”。
中国的陶瓷历史久远,中华民族的祖先们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发明了陶器,至秦汉时期发明了原始青瓷,到了唐代,花釉瓷应运而生了,唐花釉瓷打破了青瓷釉色单一的格局,开创了观赏艺术瓷种的先河,成为以自然窑变呈现艺术效果的钧瓷的萌芽。
尽管唐花釉瓷为钧瓷的窑变艺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但也不能说是钧瓷,一是当时还没有钧瓷这个名称,二是其制作工艺、窑变效果都与后来的钧瓷有一定差距。北宋后,由于铜元素的利用,釉色出现了月白挂紫红斑的绚丽彩斑。花釉瓷制作工艺日臻完美,窑变效果精妙,从民间走进了宫廷。宋室朝廷在禹州设立窑炉,专为皇家烧制贡瓷。因官窑临近夏启开国举行大典的钧台而称钧台官窑。
但是,长久以来烧制钧瓷的主要燃料是柴还是煤,在学术界颇有争议。
20世纪70年代,禹州市宋钧官窑遗址——宋代双乳状柴烧钧瓷窑炉被文物考古部门挖掘出土,遗址中有柴灰遗存。
笔者倾向于宋钧是柴烧而双乳状窑炉就是钧瓷窑炉这一观点,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就是亲自用柴烧出钧瓷。自宋代双乳状柴烧钧瓷窑炉出土后,数十年间,笔者从没有间断对柴烧窑炉的研究探索。
2004年,上级号召启动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工作,作为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的“禹州市钧瓷窑炉博物馆”,由星航钧瓷公司筹建。同年,柴烧钧瓷窑炉动工兴建。
2004年窑炉建成。为确保万无一失,笔者进行了钧瓷烧制实验。首炉柴烧钧瓷于11月21日早上7点点火,按照烧成工序,至22日凌晨3时达到预期的所需温度而停火,历时19个小时,用松、柞、槐木柴4吨。经过一昼夜的冷却,23日9时,笔者在禹州市委书记周庚寅等领导与记者们的注视下,和工人们一同打开了窑门,取出匣钵。
入窑60件产品,有宋代钧瓷神韵特征者达30余件,釉色莹润,艳而不妖,丽而不俗,窑变景观自然绝妙,堪称精品。
首次烧制成功。
作为宋钧官窑遗址发掘的主持者赵青云先生说:“真是千年等一回,令人激动。柴烧钧窑恢复成功,许多困扰钧瓷理论界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这为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之后,河南电视台、澳门电视台、香港电视台、许昌电视台、《河南日报》、《大河报》、《河南工人报》、《许昌日报》等10余家新闻媒体对此事作了报道。
但这只是一次试烧,笔者在总结了烧制经验后,于12月20日再次烧制。这天,邀请了禹州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郭水林、王和平、马福水、王国谦、苏金昌、包献珍、王伟红等人参加。这次入窑99件产品,品相俱优者达81件,成品率占80%以上,釉色姹紫嫣红、灿若云霞。
柴烧钧瓷的恢复,被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委员会、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特别贡献奖”。
2005年春,中国陶瓷美术学会理事徐国桢先生来到禹州,见到柴烧钧瓷后,感叹道:“从业陶瓷40余年,自钧瓷恢复至今,第一次见到最具宋钧神韵的佳品,其釉面的色彩与质地,其窑变艺术效果可与传世珍品媲美。”并即兴赋诗:“黄河后浪推前浪,瓷苑钧窑花更香。莫道柴烧窑变难,今有成器放春光。”
愿柴烧钧瓷这枝复苏的古老钧瓷艺术之花,能为钧瓷艺术百花园增添春光秀色!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柴烧钧瓷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