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跨湖橋史前文化的,是一支行蹤神秘的史前人類。華東師大學者通過對杭州灣跨湖橋遺址的研究認為,中國東部的水稻耕作起始於沿海濕地。從遺址沉積物中所獲得的花粉、藻類、孢子化石和木炭微碎屑表明,遺址當時所處的環境是濱海低地沼澤。在古人類活動的地層中,他們發現灌木花粉含量明顯下降,出現大量木炭微碎屑,野生禾本科花粉的含量也明顯增加,同時也出現大顆粒禾本科花粉,上述研究證實在跨湖橋存在人類水稻種植活動。
陳中原教授告訴記者:當時在跨湖橋的人類活動非常頻繁,古人用火燒的方法除去濕地的原生灌木,作為他們的定居點,同時他們保留、種植水稻類的濕地草本植物。在距今約7550年前,由於後期海平面不斷上升,海水逐漸向這片河湖入海口的洼地入侵,先民們就築起堤壩,防止海水入侵,直到有一天,海水衝破了原始的堤壩。沉積物中的大量木炭顆粒表明,跨湖橋居民經常焚燒灌木叢,有證據顯示他們可能使用豬的糞肥灌溉稻田。種植水稻可能用於釀酒
從研究發現來看,出土的稻穀還處於半野生半馴化階段。該研究團隊對種植稻穀的動機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說法:當時這裡物產富饒,因此他們種植水稻的目的並非果腹,也許是用來釀酒。不過,雖然他們比鄰近的河姆渡遺址還早了約1000年,但制陶手藝卻遠勝於河姆渡的後輩,一個帶槳的獨木舟成為跨湖橋遺址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
陳中原教授認為,在距離跨湖橋不遠的上山,已發現了距今1萬年左右的另處人類遺址也出土了種植水稻的遺跡。他說:“但用燒荒的方式來開墾稻田,跨湖橋的祖先可以說是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