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考古发现,早在距今4000年前,内蒙古地区的先民已开始使用黄金制品了,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大甸子乡,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学家发掘了一处夏代的古墓群。在总计800多座墓葬中,发现了一枚重1.4849克的金耳环,这枚金耳环位于一位男性尸骨的头部,它应当是目前已知我国时代最早的黄金文物。
同世界上所有的民族一样,内蒙古的古代先民们也把黄金视为珍宝,用黄金制造精美的装饰品。他们在长期的游牧和狩猎生活中,对草原上各种动物的造型十分熟悉。在他们的黄金饰品上,经常铸造雕刻有草原动物的形象。因此,内蒙古游牧民族所创造的金质文物很有草原文化的特色。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近年来一批批游牧民族的黄金文物被发掘出来。它们见证了黄金草原的历史,反映了黄金在游牧文化中占有的崇高地位。
一、匈奴金器
公元前3世纪前后,活跃在中国北方草原上的匈奴族开始兴起。到秦汉之际,第一代匈奴单于冒顿,以今内蒙古黄河河套及阴山南北为统治中心,建立了强大的草原王国。阴山南北地区,是内蒙古盛产黄金之处,匈奴人在此驻牧和游猎,使用高纯度的黄金制作出许多奇特的金器。
1972年,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上的杭锦旗阿鲁柴登,发现了两座匈奴大贵族墓,出土了鹰形金王冠、虎咬牛纹金饰牌、虎形金饰片、羊形金饰片、刺猬(图1)形饰件、金串珠、金锁链、金火炬饰片等一批金器。其中,鹰形金冠王乃是匈奴金器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珍品。由鹰形金冠顶和金冠带两部分组成。冠顶高7.3厘米,冠带长30厘米,周长60厘米,共重1394克。
这件鹰形金冠饰是我国迄今所发现的唯一的“胡冠”,其主人身份相当于匈奴王一级的人物。在这件金冠半圆形的冠顶上,傲立着一只展翅的金鹰,在其利爪下踏有狼咬羊的图案。在冠顶和金带间,原有皮革联结,因其埋入地下2000余年,金冠上的皮革已经朽蚀殆尽,仅留下珍贵的金冠饰。雄鹰是草原游牧民族崇拜的神物,在匈奴贵族的黄金王冠上,以金鹰为冠顶装饰,表现了匈奴人对雄鹰的崇拜和他们雄踞草原的气势。
二、鲜卑金器
鲜卑起源于东胡部族,当东胡被匈奴人击败后,其中一部分东胡人退居到今内蒙古东部草原的鲜卑山,故自号为“鲜卑”。他们也是一支强悍的游牧民族,生活的地区包括今东北、华北和内蒙古地区,其时代为东汉到南北朝历时近500年。鲜卑继承了匈奴的传统,也十分喜爱黄金装饰。从工艺发展的过程看,鲜卑人掌握了单模灌注,能制造平面浮雕式的饰牌,还能在金属上镶嵌宝石。此外,暴珠工艺、鱼子纹的敲打成形,反映了鲜卑与波斯和罗马交流的因素。因而,鲜卑的黄金工艺是中国黄金加工史上的重要篇章。
鲜卑人信仰神话中的龙。这是一件出土于包头市达茂旗的北朝时期的金龙,它全长128厘米,龙身用金丝编成,环环相套盘曲自如。金龙衔环构成一个闭合圈,可以作为高档的项链来使用。在金龙的身上,还有斧、戟、盾、梳、矛五种饰件。被有关专家称为“五兵饰”,认为它们具有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特色。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匈奴与鲜卑都把龙作为信仰的神奇动物,同时也是最高权力或神权的象征。这件金龙的制作,使用了许多复杂的金属加工技术,仅以龙头上的暴珠的焊接技术以及龙身上每一条金丝的联结而言,就显示了鲜卑金匠的高超技术。
三、突厥金器
突厥人属于中亚民族,有发达的冶铁技术,以游牧经济为主。公元552年突厥人建立起突厥汗国,势力扩展到蒙古高原。隋唐时期突厥的军事力量很强大,其文化风俗影响了后世的契丹和蒙古。
突厥以狼为图腾,在旗帜上绘制金狼头。可汗发兵时,刻木为信,并附上一支金箭。突厥人也很喜好金器,其游牧的阿尔泰山译成汉语就是金山的意思。在蒙古高原上,也留下许多突厥人使用的金质文物。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草原上,考古工作者发现一条突厥贵族的狩猎纹金带,通长167厘米,带的金属部分为黄金所造,其余为牛皮所制。在金饰品上,铸造出猎人骑马射猎的画面,黄金的纯度很高,是突厥贵族喜爱之物。由于突厥贵族的爱好和提倡,金腰带成为象征草原英雄身份的宝物。例如:深受突厥风俗影响的蒙古人,对金腰带就十分珍贵。成吉思汗少年时与札木合结为“安答”,即最亲密的伙伴。两人在成人之后共同战胜了仇敌篾儿乞人。据《蒙古秘史》所记载,当时,两位英雄互相交换了金腰带,并把自己喜爱的战马赠给对方。
四、契丹金器
“契丹”意为镔铁,是东胡系鲜卑人的一支,从南北朝时期见于史册,唐末五代时强盛,后建立了辽王朝,《二十四史》中专有《辽史》为其记史,主要活动区域及其都城辽上京与辽中京均在今内蒙古东部的赤峰市境内。
契丹不但拥有发达的畜牧业而且拥有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其金银器比鲜卑更进一步,名贵的装饰着金银的契丹马鞍在北宋时期就被称为天下一绝。契丹皇族陈国公主墓中出土的鎏金银质马鞍饰件,其上刻着繁复的图案,工艺十分精美。1986年在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出土的辽代陈国公主使用的黄金面具重293.5克,是依照死者生前真容用薄金片捶击成型,眉眼为局部錾刻,制作得十分精致。
契丹人在与中外人士交流的过程中,购买了许多来自中亚的琥珀,他们用琥珀雕刻成各种小动物,然后用金子装饰。出土于陈国公主墓的鸿雁形琥珀饰件高约4厘米,在鸿雁的背部有一个小金盖,上面由金链与雁脖子相连,其想像力十分丰富,堪称一件中西合璧的艺术精品。
五、蒙古金器
蒙古源于古老的东胡系蒙兀室韦部。在7世纪时,蒙兀室韦已出现在唐代文献之中。当时,蒙兀室韦居住在大兴安岭北部,额尔古纳河下游以东,过着狩猎与游牧相结合的生活。公元13世纪初,在其领袖成吉思汗(即元太祖,公元1162-1227年)领导下,建立了蒙古汗国。其后,又相继在欧亚大陆建立起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金帐汗国、伊儿汗国以及元朝。
成吉思汗与其直系子孙被称为“黄金家族”。在巡游、围猎、赏赐中大量使用黄金,使黄金工艺达到了更高的水平。经过考古发现的蒙古黄金家族的金器,主要有黄金马具、黄金餐具、酒具、黄金丝绸制品。其中,用金丝线织成的锦袍被称为“纳石失袍”,在历史上还是首次出现。纳石失是波斯语,汉语的意思是“金线”。用金线所织成的衣料制成的袍服,被称为“纳石失袍”意即“金袍”。经过考古人员的发掘,在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明水村,发现了一件纳石失袍服,上面织绘着双身双头的狮身人面图案,具有浓郁的西亚风格。经过研究,发现纳石失袍服的每一根线,都是用金丝缠绕在细线上的。这种工艺现已失传,因而这件袍子极其珍贵。
黄金是大自然钟灵神秀的造化,也是上天赐给草原民族的礼物。数千年来,生活在内蒙古草原的游牧民族以对苍天的崇拜之情来珍爱黄金,并且把黄金制成各种草原动物。鹰、虎、马、牛、羊的形象,是他们最喜爱的。马具和酒具等黄金制品,则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直到今天,黄金仍然在内蒙古草原上闪耀着吉祥之光,它永远是黄金草原上闪亮的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