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银簪妆点古代女人
http://www.socang.com   2006-10-09 16:09   来源:
    民间银簪是古代民间女性用于绾发和装饰的一种常用头饰。银簪最初的作用是“男以定冠,女以绾发”。男女都可以使用,实用为主,很少装饰。由于早期银的稀缺和贵重,只有贵族阶层才能佩戴。大约从唐代以来,随着民间银楼的兴起,使银簪走向民间,并逐渐发展演变为以女性使用为主,其作用也由实用为主转变为实用与装饰并重。随着岁月的流逝,早期银簪已很少遗世,现在存世的大多是唐以来,尤其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民间女性用簪,这些流传千百年的民间银簪十分精美,不仅为古代女性的生活增添了美的光彩,也给我们后人带来了赏心悦目的审美情趣。
  千姿百态的银簪造型,为民间女性不同需求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民间银簪造型精巧,种类繁多,按用途可分为实用和装饰两大类。实用簪主要起绾发髻的作用,同时又具有装饰功能。实用簪的常见品种有双顶簪、如意簪、扁方、通气簪、盘髻簪、耳挖簪等。两顶簪的形状好似扁担,呈三角形的两个顶端大小相同,纹饰相似。民国时期,两顶端的纹饰完全一致。双顶簪的最大特点是使用方便。任何一个顶端都可以直接插入发髻,这一方便的特点也使双顶簪成为民间女性最常用的头饰。双顶簪还以形状的不同,派生出单头顶簪和双头顶簪。如意簪是民间女性使用的一种较为高雅的头饰,如意簪的形状似如意物,寓意吉祥,如意头的制作尤为玲珑别致,如意头中的纹饰多为麒麟送子图和婚庆时代表喜神的和合二仙图,这说明如意簪大多为已婚女子所使用。扁方是满族妇女梳“旗头”的特殊用簪,簪身长,呈一字形,虽然资料中未提及汉族妇女是否使用扁方,但在收藏实践中,许多扁方都来自于汉族妇女居住地,只是形体更偏小,纹饰更精彩。这有两种可能:一是清代满汉文化生活的交流使扁方融入汉族妇女的头饰之中。二是汉族妇女早已使用类似扁头的头饰。在民间银簪的造型中,有一种通气簪十分特殊,它的形状是圆锥体,簪身空心,布满镂空的纹饰小孔,起到通气排汗臭的作用。古代工匠这种巧妙的构思十分科学实用。盘髻簪也是一种特殊的银簪,它是由盘罩和插簪两部分组成,用银链条相连接。使用时,发髻十分稳固,不易散乱。盘髻簪体重,耗银多,因此,用银制作的盘髻簪成本高,十分少见。在闽南一带,盘髻簪中的插簪往往制成刀剑形,可以当作不轨男女非礼时的自卫工具。耳挖簪具有头饰和耳挖的双重功能,一些富贵女性使用的耳挖簪制作十分考究,不仅形状优美,还镶玉嵌珠,或上珐琅彩。民间银簪另一类主要起装饰作用的银簪,头部的造型往往制作成某类物体的形状,称为象形簪。民间俗称花簪。象形簪的造型千姿百态,数不胜数。簪身都呈针形,可以随心所欲地佩戴在各个部位,使女性的发型呈现出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装饰效果。象形簪中的“步摇”,佩在发上会随着步子的移动而摇摆,体现出女性轻柔的动态美。有一种莲花“步摇”,摇摆时,花蕾中还会发出悦耳的银铃声。民间工匠这种巧妙的造型构思和丰富的艺术想像,为古代民间女性的头饰增添了无限的风情。
  民间工匠以精湛的工艺,将银簪装点得华丽精致、光彩照人。
  民间银簪的工艺十分精湛,民间工匠以高超的技艺,将银簪装点得绚丽多姿、光彩照人。银簪的制作工艺十分丰富,有印模、錾刻、镂空、花丝、珠花、鎏金、珐琅彩、镶嵌、点翠等。不同的工艺又呈现出不同的装饰效果。印模、錾刻、镂空三种工艺主要用于制作银簪的纹饰。印模的图纹呈立体浮雕,是银簪中的主体图纹。以錾刻阳纹表现的图纹比较少见,錾刻多数是在印模的浮雕图纹中刻画出细腻效果。镂空图纹更少见,它主要用于体现银簪浮雕图纹的层次。这三种工艺的综合运用,使纹饰显得层次分明,富有变化。花丝和珠花工艺都是以手工制作见长,精美的花丝簪,往往要采用拉丝、累丝、切片、镶焊等多道工序,既体现出复杂的手制技艺,又体现出精湛繁复的装饰效果。珠花簪相对工艺要简单得多,它是将珠子串在一起制作成各种花形。古代工匠十分注重对银簪表面的美化装饰,这种工艺称为“面饰”。鎏金是最常见的“面饰”。鎏金的银簪金光灿灿,考究的还包以金叶片,称为“包金”,因成本高,抗战以后的银楼很少制作,因此存世的也十分稀少。珐琅彩“面饰”极大地丰富了银簪的色彩,五彩斑斓的图纹具有逼真的效果。还有一种相似的珐华彩,色泽淡雅、温润似玉,但存世极为稀少。镶嵌“面饰”起到了锦上添花的奇效。镶嵌的材质与金黄色的簪面交相辉映,显示出富丽华贵的气质。银簪中镶嵌的材质有珠宝翠玉、珊瑚玛瑙、琥珀松绿、骨质晶石、玻璃料器等。银簪的“面饰”工艺中,最精彩的是点翠。它的工艺是将翠鸟的羽毛粘贴在特制的银框内,制作成各种形状,翠鸟的羽毛色泽鲜艳、天然纯真。翠羽簪不但深受民间女性的青睐,也深得宫廷后妃的宠爱。值得一提的是,在当今人们注重保护鸟类的文明社会里,以翠鸟羽毛作为原料的点翠工艺将成为绝品,一些品相完美的翠羽簪也正成为民间银簪中的珍品。
  精美的纹饰,处处体现出浓郁的民间文化情结。
  民间银簪的纹饰不仅展现了精美的图纹,也体现了古人们深深的文化情结。以吉祥纹为代表的民间文化内容丰富、表现活跃。常见的福寿双全、福在眼前、福从天降、福禄寿喜、双喜临门、喜得贵子、喜上眉梢、麒麟送子、和合二仙、青梅竹马、龙凤呈祥、八仙过海、岁寒三友、四位君子等。这些世代相传的民间吉祥纹是千百年来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一种精神文化寄托,至今仍经久不息。吉祥纹银簪作为民间文化的遗产,值得后人珍藏。花草纹也是银簪中十分常见的题材。以牡丹花为领衔的各种花草有几十种之多,表现形式有折枝花、莲枝花、团花、碎花、十字花、卷草花,以及大量变体形花草。有一枚银簪中的“瓜田纹”,寓意深长,它的构思以田字为中心,与丰收的瓜果相簇拥。这种以田为中心,瓜离不开田的画意,揭示了农田是丰收之源的深刻主题,对于我们今天保护农田的意识仍具有一定的启示,银簪中的人物形象以神话和佛像题材为主,一些寿星、仙女的刻画往往置身于祥云之中,使人如入仙境。现实生活人物的题材也十分精彩。一幅表现男女喜结良缘的图纹十分宏大,两对新人在庭院中喜庆欢舞,景物中的亭阁石栏、小桥流水、奇花异草一览无遗,这种诗情画意的图纹,极具审美情趣。还有一枚清代“蹴鞠纹”银簪,描绘的是古代军营中踢球的游戏场面,这也是足球起源于中国的一个佐证。民间银簪丰富的纹饰题材,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人的欢娱情趣和文化生活习俗,把这些图纹融合起来,犹如一幅民间民俗画卷,给世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银簪的戳记,留下了无数民间银楼的痕迹。
  民间银簪大多由民间银楼制作,银簪大多标有戳记。戳记的内容主要表示银楼的店号,如老凤祥、老宝华、信义楼、潘店等,类似现在的商标。戳记的作用,既可以起到银楼的商业宣传作用,还可以凭本店的戳记开展银簪的折旧调换、质量问题的退还业务。一些有实力的银楼还相互联合,对联合体内的各银楼出售的银簪,凭戳记可以相互进行调换和退还。有一枚清代银簪,还标有“包退还”的戳记,这种公开的承诺,显示了古代商人的诚信,也使我们看到了从古代商人的“包退还”承诺延续至今的“三包”服务,中国人诚信的经商美德都是一脉相承的。银簪的戳记除了表示银楼店号外,有的还标有银的成色,如纹银、原银、足银、十足等。古人对银的成色十分看重,成色的好差,直接影响银簪的售价。银簪的戳记一般都标在银簪的背面,以不影响银簪正面图纹的完整和美观。戳记的文字有阴阳之分。清代以前的银簪戳记以錾刻阴文为主,清代以后以印模阳文为主。
  民间银簪,曾经有过的辉煌与失落。
  民间银簪源远流长,大约从先秦时期银簪的产生使用到唐代民间银簪的流行,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是以贵族阶层使用为主。银簪的形状多为长扦形,很少有图纹和其他装饰。唐代经济的繁荣和多元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了民间银楼的发展和民间银簪的百花齐放。唐代女性体态丰腴,普遍梳“高髻”发式,与之相适应的银簪形状肥厚硕大,唐代女性开放的性格也造就了银簪纹饰的热情奔放、不拘一格。自宋代以后,民间银簪的总体风格趋向素雅大方,但仍不失古朴浑厚。明代时,宫廷银簪已十分精美,民间用簪则体现出简练流畅、生动活泼的特征。尤其是图纹的刻画往往是寥寥数刀,神形毕备。清代是民间银簪最辉煌的时期。这时期银楼遍布,银簪制作工艺十分完备和娴熟,民间银簪中的精品已能与宫廷制作的银簪相媲美,有些宫廷后妃的用簪也取自于民间的能工巧匠之手。清代民间银簪的风格已一改唐以来的古朴浓厚,显示出俏丽华贵的特色。实用类银簪的造型中规中矩,端庄之中透出秀气。装饰类象形簪的造型十分花哨,形状千姿百态,处处体现出妩媚动人的装饰美。银簪的制作工艺以精细著称,达到了“无工不精”的境地,錾刻工艺的精巧之处,纤细如发,令人赞叹。一些层次丰富、立体感强的高浮雕如鬼斧神工,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银簪的纹饰画面繁褥,装饰华丽,给人锦上添花的美感。银簪纹饰丰富的题材中,以民间吉祥纹表现得最为活跃,可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将民间吉祥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清代民间银簪达到了传统精湛工艺与优秀民间文化的完美结合,成为历史上民间银簪中最精美的头饰。辛亥革命后,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和女性发型的改变,发夹的流行,使银簪的需求量日趋减少,加上民国时期连年战乱,导致许多银楼倒闭,工匠流失,银簪的制作水平下降。这时期,银簪的制作主要采用一次成型的印模工艺,银簪的造型也以实用性强的顶簪为主,只是形体变窄,厚度增加,更加坚固耐用。一些装饰类银簪大为减少。银簪的纹饰以花草为主,图纹十分简单。但变体手法的大量运用,也使纹饰显得生动活泼。除传统题材外,还出现了新的纹饰题材,如飞机纹、西洋纹等,特别是辛亥革命“双旗”纹在银簪中的出现,具有宣传共和新思想的革命意义,因此“双旗”纹银簪具有革命历史文物收藏价值。新中国成立后,万事俱新,各地银楼在公私合营改造中终结了民间银楼制作银簪的历史,新时代女性在告别昨天的同时,也逐渐告别了传统的民间银簪。
  半个多世纪以来,散落在民间的银簪已逐渐被人们所遗忘,改革开放的春风又使民间银簪重新焕发了迷人的光彩。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银簪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后母戊鼎”改名后首展出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紫砂茗壶 紫砂茗壶 文人雅韵(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