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竹、木器出土后保护技术(一)
http://www.socang.com 2006-09-21 08:46 来源:
我们在田野考古中均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当墓室打开时,映入眼帘的精美绝伦的漆、竹、木器煞是喜人,可谓是色彩斑斓、纷然不可胜识,使人忍不住急欲起取以把玩观赏。然而,悲剧也就在这一瞬间发生:那些看似美仑美奂的器物竟到了不堪稍许外力的地步:有的方捧起即已坍塌,有的则因根本不能起取,触之若嫩豆腐,有的则因失水过速而引发起翘、开裂和扭曲呈麻花状。
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呢?我们试以木为例来讨论。大家知道,木材是有孔隙的物质,是由植物的细胞构成的。它的主要成分是:含有45~50%的纤维素,另有20~35%的半纤维素和15~35%的木质素。此中,纤维素是经还原多葡萄醛酸的羧基而由多糖醛酸形成的,是一种按直链结构连接而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在纤维素的单位结构式中,有着较多的亲水基团——羟基(OH),它很容易促使木材的胀、缩,而半纤维素是为低分子量的多糖,化学稳定性小。木材由于其各自木纹的不同,当水分处于不同的木纹方向时,其脱、吸水的速率是大相径庭的。当木材长期置身于地下水充沛的坟墓里时,由于水分的不断侵入而不断吸纳乃至饱和,同时,受地下各种细菌的侵蚀而使木材纤维素、木质素遭到破坏,加速了该木材质料强度的降解。而当木材离开水的环境而趋向于干燥时,其中的自由水(即毛细管水)先行蒸发,然后吸着水(指吸附于细胞壁微纤系统之中的水)开始析出。一般来说,自由水的散失或者增加,对木材的胀、缩性及其强度影响不大,而吸着水在纤维饱和点以下时的水分减少倒易使木材体积缩小或增加。另外,木材在干燥的过程中,往往因木材表面与内部脱、吸水的不均衡而产生不良应力,从而导致木材翘曲变形。
数十年来,我院文保工作者与国内同行一样,出于对文物的偏爱和责任心,展开了对饱水漆、竹、木器脱水方法的科学研究工作,做了大量的实验和实践,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为使大家有所了解,现分别介绍如下:
1.硅胶法:硅胶是一种蓝色胶状体,含有硅酸和极少量水分。在相对湿度为100%的环境中,其吸水率可达31%以上,且可反复使用(将吸满水且已变色的硅胶取出,铺摊于烈日下曝晒,至其回复原色时即可再次使用。有条件的单位,可将之置于干燥箱内烘烤,以除去水分)。此法是利用其容易吸附极性较强分子的原理而使之成为一种既经济又方便的属于自然脱水技术范畴的脱水剂之一(其它如木屑、湖砂棉絮等均可为之)。
其工艺过程如下:
① 拭干器表,测重、尺寸,照相;
② 在干燥器皿内铺上一定数量球形变色硅胶,上置托盘,将器物放于盘上,盖紧;
③ 根据器物之大小、胎质和吸率等情况,择定硅胶置换周期;
④ 注意观察,当器物重量恒等、硅胶不再变色,则脱水工序即告完成。
⑤再次秤重,以脱水前之重量减去脱水后之重量,求出该器物的含水率。
值得注意的是,此技术(包括其他自然干燥技术)只适用于质地较好和没有开裂、扭曲且含水率相对较低的器物。反之,则慎用或不用此法。
2.聚乙二醇加热渗透法:聚乙二醇系乙二醇经缩合而制得,分子式为HOCH2〔CH2OCH2〕nCH2OH,平均分子量由200~6000。英文简写为PEG。
此法之运用原理:在整个浸渍的过程中,当溶质接触木材界面时,由于膨胀作用,其大分子即向该木材的纤维腹腔渗透,同时,随着温度的提高,分子链之间的滑动会更加容易,其活性亦即相应增加,也就是说PEG对木材的浸渗速率亦因此而加快。在这一过程中,木材内部的水分子沿着纤维边缘向木材表面膜层渗透,由此进入PEG液内。然后,PEG与水分子的混合液再沿着业已穿透的膜层孔隙深入木材细胞腔内,从而维持了原纤维结构,使该器物得以稳定。
此法对木器进行脱水处理较具成效,相对漆器而言,则因其表层漆膜致密而作用甚微,然对于那些漆面破损的漆器则可以为之。另外,在必要和允许的特殊情况下,采用此法处理漆器时尚可辅以电火花打孔技术,以增强PEG液对木材的渗透力。
3.醇-醚-树脂联浸法:此法主要是利用了乙醇具有较强的渗透力和亲水性极佳的特性,使其充分渗入木材细胞之中,使木材中的水分子同乙醇相互混溶,再替以较高浓度的醇液,直至浸渍液中高浓度溶液趋于稳定,然后再以醚来置换乙醇,其递增周期以及工序操作大致与醇相同。最后,视器物之情况可考虑在醚液内添加适量天然树脂(如松香、乳香胶等)以使失水后的木材纤维细胞腔壁得到加固而不致坍塌。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漆、竹、木器出土后保护技术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