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劲松:关于水墨当代性的问答
http://www.socang.com   2011-12-27 13:52   来源:艺术国际博客

  1.现代水墨与传统水墨在文化观上有何差异? 
  答:差异表现在“是艺术还是工具”的观念区别上。
  自有等级观出现以来,文化、艺术这些事关人类感性方式的载体就在分类上稀释了它原初的功能。找回它的本意是今天艺术家的文化企图。因此,现代水墨(水墨实验)更多关注此类艺术的精神特质、文化内容,以及它在当代主题条件内的更大表现性可能。
  2.水墨实验的艺术趣味和理念与当代社会、大众、收藏家之间有多大疏离?
  答:“疏离”主要表现在审美观和价值标准上。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尽管中国已由贫弱变得富强,思想观念的转型,从崇拜权势到崇尚文化这个看似只有一步之遥的距离,真正形成自主意识、敢于肯定自己的存在的价值,却不是简单的事。因此,在大家都有能力掂量口袋里的闲钱时,要自作主张地肯定自己的选择,如果没有充分的文化自觉,跟风随势就在所难免。如果对发生在身边的新生事物缺乏关注,对束缚自己想像力、创造力的东西没有反思,就不会调整自己的生活态度。水墨实验从“旧瓶装新酒”的文化突破到“新瓶装新酒”的艺术实验,一个显著特征是活化了这一载体的当代性需求,使泥古不化或师出有名的被动传承型水墨艺术转向了中国精神和时代内宾 主动性、同步性艺术。它激活了我们生命存在的想象力。
  因此,一旦艺术、社会、收藏三者间在思想观念上和自我认同的理想上趋向一致,这种疏离感就会消失。
  3.传统水墨有相对成熟的品评标准,但评价现代水墨还没有现存模式。如何建立此类水墨艺术形式的审美判断标准?并与当代艺术市场相关联,都将是水墨实验所须面对的问题。您作为其中一员会如何看待?
  答:“笔墨当随时代”此话点明了艺术的真谛所在。
  因此,“相对成熟的品评标准”虽然反映出上个时代集文化之大成的结晶关系,但也表明了一个时代应有一个时代的文化理想和创造性目标。任何新生事物从生涩逐渐成熟,并结出硕果,它的生命也就到此结束。留下的种子,其使命是在新的生长环境气候里完成它所承担的责任。简略而言,艺术所要彰显的是今天人对自己未来的文化愿景,而不仅仅驻足在过去的辉煌里。
  现代水墨(水墨实验),在我看来它首先是一个载体,一个有着鲜明东方文化特征的载体。其丰厚的人文信息和视觉密码还没有被今天的人全面彰显。其次,过去我们习惯从艺术形式、技法、规则等陈法上考虑“创新”问题,都以所谓专业深度和“绝技”这类工具主义思路作判断,因而忽略了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每个时代特有的文化想象力。随着中国社会融入全球化进程,文化大国除了拥有悠久的历史,它责无旁贷地也承担了对全球文化艺术发展起作用的想象。更何况东方的水墨方式是另外一种解释世界的方式,如果只是一味持守“陈法”,就很难在一个全新的、全球的文化格局里面对现实,输出活力。
  至于建立此类艺术形式的审美观和价值判断标准,那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因为,水墨艺术要保持恒久的活力,就必须面对现实问题,就应从我们的生命经验的真实中确立它们的关系。如果水墨实验不能准确地表达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生命真实,水墨或笔墨就真的等于零了。至于市场,如果中国人对文化艺术的原创性有了足够的珍爱感,市场就会丰富起来,就不会观风向地下订单。
  4.现代水墨材质的本土性,是否导致了被当代艺术置于边缘?但作为艺术家仍然坚持水墨材料的创作,其立场和理由是什么?
  答:“水墨”被置于边缘的处境,恐怕不是因为它的本土性。就象越南的漆画艺术。今天越南的当代艺术中很重要的一支力量就是他们的漆艺。关键在应用这些载体的艺术家。如果艺术家的文化观、创作观始终处在三心二意,欲罢还休状,被“置于边缘”是必然的。这个道理被蔡国强已玩透了,因此,现代水墨艺术或称水墨实验的这支力量只有不把“水墨”出身和笔墨陈法当作看家本领,追求艺术的创造力,就会焕然一新。

  我使用水墨材质做艺术,是因为再自然不过了。因为这个载体恰好能表达我应用其他载体表达想象力不足时的选择。
  5.现代水墨(特别是抽象水墨)沿袭的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精英道路,与当代艺术的大众精神相悖,您的观点是什么?
  答:这里面至少有三个误区:“现代”一词是为西为之物,但“在地”解读的结果却是五花八门。也导致了众多的歧义。重要的区别在东西文化为两个解读世界的系统。自19世纪以来,由于物质与精神生产力的悬殊,导致了弱势文化趋向融合,用强势文化观改造的中国文化已使其内在活动丧失,“现代”观其实没有什么真实的判断内容,因此,上世纪90年代鼓吹的“精英意识”其内容和形式都与中国问题相去甚远。故我不认为现代水墨中的抽象水墨是在倡导“精英”文化。误区二,抽象水墨或称意象水墨都是被比较出来的结果。是由于有强势文化的西方抽象主义理论和形态在先,被冠之于“抽象”,在理论上似乎“师出有名”。但这个观点恰恰遮蔽了中国现实。从具像到抽象,从现代到当代这类西式线性美学史观已经深刻地俘虏了中国人的想象力和理论阐释能力。如此,便对自己的文化元素和地理征候视而不见了。中国的水墨实验有形态或无形态,“象罔”观,大象无形观,有无观均只能配当佐料了。这便是水墨实验或称中国水墨艺术所自设的瓶颈。若是任由下去,是难于指望这支潜力股不被大盘套牢的。“大众精神”如果内涵是指波普艺术,或指达达艺术,那当然就另当别论。但就学面含义,“大众精神”却正是水墨艺术如鱼得水的元素。恐怕稍事文墨的国人,都多少比熟悉筷子还熟悉水墨的气息了吧。误区三是自己把水墨艺术的门槛垒得太过严实。水墨艺术家们把自己的创作心得挂靠得太玄乎所致。
  因此,我的观点是把身段放软,放下来,落地生根。
  6.当代艺术近两年在市场上表现比较火热,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这样的市场对当代水墨及其艺术家会有什么影响?对水墨的发展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答:种种迹象表明,全球将艺术品投资的目光转向中国,是因为连续30年中国经济发展,国力提升的缘故。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四大文明古国经历了几百年衰败,中国率先振作了起来。经济在无可辩驳中腾飞,那么它的文化呢?这些因素决定了全球好奇心的必然归向。
  艺术是唯一不需要语言翻译的文化形态。中国当代艺术在短短30年中,完成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这一点虽然未必为国人普遍认同,让西方人感到诧异的地方是层出不穷的想象力。中国当代艺术已不再复制西方艺术了,积极创新的苗头与在地文化的内在关系让花样翻新弄疲惫了的西方人眼前一亮。因此,市场火热的另一个代词是“潜力股”。
  毫无疑问,当代水墨(水墨实验)的目标和理想,千万别再沉渗在形式、材料等语言实验、技巧技术层面内,应将目光投向生命的真实和遭遇的问题上。诚实一点,使这一载体能够承担我们的文化想象和视觉经验,使自己的创作流露出启发性、创新性内容来。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杨劲松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金泽光“回”字形的墨上建筑(图) 金泽光“回”字形的墨上建筑(图) 2011西泠秋拍即将开始----拍卖圈贺岁档本周三上演 2011西泠秋拍即将开始----拍卖圈贺岁档本周三上演 油画修复暴露中国油画难传世(图) 油画修复暴露中国油画难传世(图) 125艘中国古船模型遗忘比利时 125艘中国古船模型遗忘比利时 含各省古船规格(图) 张同禄、熊建军联袂力作《吉祥中国》珐琅尊问世 张同禄、熊建军联袂力作《吉祥中国》珐琅尊问世 芭芭拉-赫普沃斯雕塑作品于伦敦公园被盗(图) 芭芭拉-赫普沃斯雕塑作品于伦敦公园被盗(图) 男子诉央视鉴宝专家售赝品败诉 男子诉央视鉴宝专家售赝品败诉 中國近現代書畫拍品綜述(图) 中國近現代書畫拍品綜述(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