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遗址保护全国格局初步形成 以150处遗址为支撑(图)
http://www.socang.com   2011-12-27 10:47   来源:《光明日报》

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猪龙

  作为我国大遗址保护展示模式的一大创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集中体现了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和体制的创新,不仅妥善解决了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根本扭转了大遗址保护的被动局面,而且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美化城乡环境、实现文化遗产永续传承等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赞誉。首批12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经初步建成开放,23个入选立项名单的考古遗址公园也在有序推进。众多大遗址摆脱了历史辉煌与现实凋敝的尴尬,实现了从城乡发展的死角到城市名片的华丽转身。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积极与地方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或共建协议,有效整合中央和地方在政策、技术及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与力量,有力地推动了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实践证明,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可以较好地解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发展问题,实现“文物本体保护好,周边环境整治好,人民生活改善好,经济社会发展好”的总体目标。11月,国家文物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大遗址保护现场会暨大遗址保护荆州高峰论坛,共商大遗址保护大计。本报将论坛上的讲话撷英采华,以飨同好,望能襄助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科学保护大遗址 全民共建惠民生
  单霁翔(国家文物局局长)
  进入新世纪以来,大遗址保护的全国性格局初步形成,并朝着“六片、四线、一圈”为核心、150处大遗址为支撑、覆盖全国、全面体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历程的大遗址保护新格局迈进。
  新时期新形势下,“科学保护大遗址,全民共建惠民生”必将是我们今后努力的重要方向。首先必须坚持科学保护的理念不动摇。要处理好遗址保护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不断深化各种制度设计,实现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变;要将考古工作贯穿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始终,将规划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通过规划来统筹指导各项工作,实现大遗址保护的全面推进。
  同时,必须坚持全民共建的思路不动摇。要坚持政府主导。发挥中央政府的指导和引导作用、地方政府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做好“五纳入”,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地方发展需要的大遗址保护和利用模式;要鼓励广大民众的广泛参与,让民众成为大遗址保护的生力军。
  此外,必须坚持惠及民生的目标不动摇。要理顺遗址保护和民生改善的关系,努力做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改善当地民众的生活空间环境,致力于为广大民众提供公共文化场所;要考虑广大民众的基本文化需求,突出城市自身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增强民众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大遗址保护 推动文化强省战略
  张昌尔(湖北省委副书记)
  我省荆州片区的楚文化遗存分布最集中、形态最完美、内涵最丰富,是我省大遗址最突出的特点和最主要的优势。抓好这些遗址的保护工作,对于我省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遗址保护必须跳出“就保护而保护”的狭义理念,追求“文物保护、弘扬文化、促进发展、改善民生”。要牢固树立规划先行的理念。2010年3月,湖北省政府与国家文物局签署了《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共建协议书》。同时,我们在规划布局中,充分考虑城市的功能区划、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大系统要素,着力提高大遗址保护的科学化、规划化水平。
  要注意运用科技作支撑。我省在遗址本体和出土文物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并成功应用于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的具体实践,如出土的丝织品和漆木器保护、熊家冢车马坑展示,就是成功的范例。
  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来推进大遗址保护,积极调动群众积极性,聚力于民,通过营造重视文化遗产的良好社会氛围,建立起基层参与文物保护的严密网络。同时,立足于改善民生,普惠于民,坚持大遗址保护事业的公益性,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有效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大遗址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孙雪东(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处长)
  我部一直高度重视大遗址保护工作,在国土资源管理各个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一是创新土地规划编制,保障大遗址保护用地需求。在土地规划编制中,将大遗址等用地划入禁止建设区,禁止在区内进行一切与大遗址保护不符合的建设活动。在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将西安、洛阳、安阳等大遗址保护和建设所需用地作为单独功能分区,不计入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做到应保尽保。同时要求在大遗址保护边界外预留一定宽度的缓冲带,控制土地开发强度和时序,为今后长远保护留下空间。
  二是充分发挥耕地的生态、景观和间隔功能。在大遗址保护中,重点鼓励建设休闲绿地模式,既提高绿化率,保护文物,又不挤占城市发展有限的用地指标。积极倡导保留大遗址内部及其周边的耕地,作为城市中的“绿心、绿带”,与其他建设用地穿插布局,形成良好的城乡宜居环境。
  随着一批大遗址保护公园的建成,极大地改变了遗址本体及周边的环境,真正做到了让遗址像公园般美丽,让公园有历史的底蕴。大遗址既是重要的物质存在,也是文明的重要载体,我们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将进一步支持和做好大遗址保护工作。
  楚纪南故城是荆州的名片
  李新华(荆州市委书记)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大遗址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是城市发展的积极力量。正在实施保护性开发的楚纪南故城大遗址,已成为荆州独具特色的城市名片。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保护为前提,遵循大遗址保护工作的客观规律,重点突出规范保护、全民保护、科技保护,建立大遗址保护新体系;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根据《局、省共建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框架协议书》要求,策划编制了六大重点项目,共拆除各类建筑9万多平方米,清理场地13万平方米,征地1000多亩,拆除工业企业9家、经营户20多家,搬迁单位4个,安置职工300多人,搬迁并妥善安置农户60多户,遗址区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坚持以全民共建为依托,按照文物保护工作“五纳入”的要求,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全民共建”的大遗址保护建设模式,通过创新管理体制,完善文物保护机制,健全激励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打击力度,加大政策支持,全方位构建宣教平台,多举措丰富活动载体,多层次拓展参与渠道等工作,努力协调好大遗址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努力呈现大遗址保护新格局。
  以遗址保护增强扬州的发展活力
  王燕文(江苏省委常委、扬州市委书记)
  扬州历代城池层层叠压,记载了扬州的起源、发展和变迁。近年来,我们坚持系统规划引领遗址保护。一是确立正确的规划理念,坚持整体保护、全面保护、以用促保;二是编制系统的保护规划,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制定了名城保护体系,还积极编制扬州城遗址保护专项规划和明清古城保护专项规划;三是坚决维护规划的尊严,认真履行审批程序,严格审查项目设计方案。
  我们搬迁了遗址范围内约4000户居民、100多家企业单位,使遗址的风貌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的修复;结合遗址保护,重点实施绿化工程,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环境。同时,我们注重发挥遗址的当代文化价值,以遗址保护引控城市规划建设,以遗址保护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以遗址保护增强城市发展活力。我们将以参加这次荆州论坛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做好扬州城遗址保护工作,力争在2014年扬州2500年城庆之际建成扬州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塑造独具郑州特点的城市空间
  吴天君(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代市长)
  郑州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史上最璀璨的明珠。长期以来,我们统一思想,统筹全局,明确了大遗址保护工作的思路和方法;高度重视、加大投入,着力做好各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坚持走科学化、规范化发展道路,高起点、高标准地编制了大遗址保护规划;统筹协调,大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制定了城区发展规划;集中全力,实施多项本体维护及环境整治工程,郑州市大遗址得到了科学、有效地保护;围绕大遗址保护,促进城市布局优化和功能完善,实现了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注重工业遗址和近现代优秀建筑的保护工作,扩展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和内容,丰富了城市文化内涵。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进一步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走法制化道路;抓紧城市快速发展机会,完善大遗址保护各项工作,为城市增添亮色;进一步做好各个遗址的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使遗址保护工作规范、科学、有序;以申报、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契机,打造独具郑州历史文化特点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做好六篇“文章”保护洛阳大遗址
  杨炳旭(洛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古都,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1500多年的建都史。我们积极探索统筹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做好“规划”文章,有效解决大遗址保护和城市发展的空间矛盾问题;做好“立法”文章,建立了依法保护大遗址的体制机制;做好“结合”文章,注重在城市建设中延续历史文脉;做好“民生”文章,让人民群众共享大遗址保护成果;做好“投入”文章,努力为大遗址保护提供坚强保障;做好“教化”文章,让群众自觉关心、支持、参与大遗址保护工作。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创新保护手段,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进一步突出改善民生,按照“文化为魂、水系为韵、牡丹为媒、产城融合、组团发展、生态宜居”的城市发展思路,切实抓好五大都城遗址、丝绸之路、大运河沿线重要文物遗迹的保护,精心打造“千年帝都、河洛之根、牡丹花城、丝路起点”新的城市名片,让大遗址保护成果更好地造福民生。
  高标准保护西安的文化根基
  向 德(西安市政协副主席)
  新时期新形势下保护大遗址要坚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坚持“大遗址保护规划先行”的理念。积极推动大遗址保护规划的编制,突出规划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当地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相结合、与当地城乡建设相结合、与当地环境改善相结合。二是始终坚持惠民为本,使大遗址保护成为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三是始终坚持宽视野高标准,使西安大遗址保护成为彰显中华文化魅力的重要基地。2005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在西安举办了第15届大会,发表了在大遗址保护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西安宣言》,提出了“保护遗址及其周边环境”的新理念与新原则。四是始终坚持创新精神,不断实现大遗址保护工作的新发展。建设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致力于将汉长安城遗址建设为集文物保护、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具有“人文、生态、现代”特点的“后城市化”区域。五是始终坚持战略思维,面向未来全面保护西安的人文遗产与自然环境。以更长远的眼光、更高的标准、更加准确的定位谋划西安大遗址保护的未来,维护好文化遗产永续存在的根基。
  守住济宁的文化之根
  佘春明(济宁市委常委、副市长)
  济宁是著名的“孔孟之乡、运河之都”。大遗址是济宁的文化之根、内涵所在、灵魂所系,体现了济宁独特的城市个性、人文魅力、深厚底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弘扬文化、传承文明、改善民生为宗旨,以科学保护、全民共建、合理利用为主线,齐抓共管、扎实推进,大遗址保护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坚持严格控制,初步形成了大遗址保护的规划体系、政策体系和制度体系。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遗址区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遗址区居民的经济收入、完善遗址区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扩大遗址区居民公共文化空间作为大遗址保护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坚持制度创新,将大遗址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综合考核体系、纳入责任追究序列,在全市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大遗址保护工作格局。
  探索大遗址保护的“无锡模式”
  曹佳中(无锡市副市长)
  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先后成为古代吴文化、近代民族工商业和当代乡镇企业的三大文化发祥地。无锡市委市政府认真算好眼前账与传承账、经济账与发展账、局部账和大局账,在国家级高新区、在环太湖风光带寸土寸金的土地上,规划建设鸿山大遗址公园、阖闾城大遗址公园。无锡市对大遗址的保护利用力度不断加强,按照“坚持科学发展观,谋求多方共赢”的保护利用思路,全面开展了考古、规划编制等基础工作,建立了市区联动、以区为主的领导体系,结合无锡加快“生态城、旅游与现代服务城、高科技产业城、宜居城”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现代化滨水花园城市”的城市定位,探索大遗址保护的“无锡模式”。
  依托大遗址保护建构朝阳经济格局
  王 宏(朝阳市副市长)
  朝阳是东北与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城市。朝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牛河梁遗址保护工作,确定了以强化文物本体和生态环境保护、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重点工作为牵引,综合规划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工作目标。近年来,逐步健全机构,颁布实施了《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保护规划》和《辽宁省牛河梁遗址保护条例》,编制了《牛河梁遗址申遗文本》,夯实大遗址保护基础工作;加强政府主导,强力推进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依托大遗址保护成果,对考古遗址公园和牛河梁红山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新城建设进行三位一体的统筹安排,初步形成以大遗址保护成果为牵引的“考古遗址公园—旅游产业园区—新城区—老城区”链条式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由点到片的成都之路
  师 江(成都市政府副秘书长)
  大遗址保护成都片区的工作经历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最终形成片区保护的发展历程。2010年国家文物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大遗址保护成都片区框架协议书,通过对成都金沙遗址、广汉三星堆遗址等大遗址的考古规划、保护、展示和研究,努力将成都片区建设成为我国南方大遗址保护重要示范区和四川省成都平原生态文化旅游中心。成都市人民政府将制定《成都市大遗址保护管理办法》,明确大遗址保护的法律地位;拟委托国内著名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制定《成都片区大遗址总体保护规划》,明确整体保护的组织管理框架和实施保障体系;同时,做好大遗址考古工作,积极推动条件成熟的大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充分发挥大遗址保护的综合效益。
  “神秘湘西”的保护实践
  叶红专(湘西自治州州长)
  湘西历史文化厚重,“神秘湘西”享誉世界。湘西州把文化遗产保护放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抓,将文物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政策、资金、机构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逐步实现文物保护和经济建设的良性互动。州委州政府做好立法与机构建设工作,积极探索大遗址保护展示方式,规划先行做强品牌,加大资金投入,实实在在做工作。总之,我认为,只要在大遗址保护实践中坚持正确的理念,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的方针,坚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正确态度,坚持让保护成果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紧紧结合在一起,我们的大遗址保护、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事业,一定能够取得长足发展。
  桂林大遗址的个性化保护策略
  陈丽华(桂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
  结合桂林市正在实施的“文化立市”与“旅游兴市”的发展战略,我们积极做好大遗址保护与多学科研究、与旅游、与城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促进桂林由“功能城市”向“文化城市”转型。桂林市人民政府坚持规划先行,成立了“桂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领导小组”,并根据不同的遗址类型实施不同的大遗址保护策略,建设“小而精”的桂林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国岭南最大的桂林靖江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桂林靖江王府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形式,逐步解决资金缺口较大等瓶颈问题,把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成为造福人民、群众拥护的惠民工程。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遗址保护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2011西泠秋拍即将开始----拍卖圈贺岁档本周三上演 2011西泠秋拍即将开始----拍卖圈贺岁档本周三上演 油画修复暴露中国油画难传世(图) 油画修复暴露中国油画难传世(图) 125艘中国古船模型遗忘比利时 125艘中国古船模型遗忘比利时 含各省古船规格(图) 张同禄、熊建军联袂力作《吉祥中国》珐琅尊问世 张同禄、熊建军联袂力作《吉祥中国》珐琅尊问世 芭芭拉-赫普沃斯雕塑作品于伦敦公园被盗(图) 芭芭拉-赫普沃斯雕塑作品于伦敦公园被盗(图) 男子诉央视鉴宝专家售赝品败诉 男子诉央视鉴宝专家售赝品败诉 中國近現代書畫拍品綜述(图) 中國近現代書畫拍品綜述(图) 媒体评论:给世界一个看得懂的中国 媒体评论:给世界一个看得懂的中国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