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画家汪国新:挥毫泼墨展鲲鹏
http://www.socang.com 2011-11-14 11:01 来源:新浪
九月金秋时节,由中央文史馆主办的“纪念中国农工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文史馆书画展《长征颂》”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拉开了帷幕,悬挂在主席台上的一幅题为《延安岁月》的作品,画风俊逸豪放,领袖风采跃然纸上,深深地打动了参观者。在毛泽东诞辰113周年之际,记者走访了《延安岁月》的作者汪国新先生。在与汪先生交谈中,一提到毛泽东,他按柰不住激动的情绪,泪湿双眸,说话的语速也加快了。他慷慨激昂地说:“以毛主席为代表的那一代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传承这种精神,用艺术的手法把它表达出来,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精气神,这是艺术家责无旁贷的使命。”说着,他不自觉地挥舞着手臂,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我出生不久,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虞役,在毛主席的领导下,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从孩提时代到长大成人受到的教育、熏陶是对毛主席的崇敬,崇尚艰苦奋半、自强不息、精忠报国。这是我创作《延安岁月》的原动力。
“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延安。在最困难时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以及七大的胜利召开,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加强了党的团结,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延安岁月》表现的就是这一时期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穑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东观向上、朝气蓬勃、精诚团结、艰苦卓绝的精神。”
《延安岁月》这幅作品,从构思到创作,长达三年之久。那时,汪国新经常去图书馆、博物馆、军队档案馆,翻阅了大量的有关介绍行泽东的书籍资料。挤时间去书店,凡是他能看到的有关毛泽东的书籍、画册、音像资料,他都买下来反复地看、听,把毛主席不同时期的音容笑貌刻录在大脑里、融化到血液中。有一次,看话剧,当“毛主席”走上台时,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情不自禁地从后排的座位上猛地站起,一口气冲到台口,为的是能近距离看到“毛主席”。为休验生活,1995年12月,在风雪交加的日子里,他来到了革命圣地延河边,仰望宝塔山,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从凤凰山到杨家岭,从枣园到王家坪,他跑遍了延安的沟沟坎坎,皑皑的原野上留下了他的串串足迹。他曾在毛泽东使用过的书桌前奋笔疾书,用心去感受伟人的魅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8年冬,一天深夜,嫌感飘然而至,他一轱辘从床上爬起来,掀开被褥,把宣纸铺在床板上,提笔就画,激情一泻千里,随着墨迹力透纸背,一气呵成。“由于对毛主席的崇敬,笔墨当中融入了深厚的感情,笔为心声!”
“作为艺术家要用艺术的语言、艺术的载体来表现历史的横断面,要做时代的艺术代言人,因为我们今天也在创造着明天的历史!”
是啊!汪国新正是以长江之水破峡而出的豪迈之气,携长江万里奔流的浩荡之势,融十余年长江考察的精深之思,怀创泱泱大国艺术之情,奉献出鸿篇巨制《长江三部曲》《长江万里风情图》。“推开三峡出长江,艺海追寻华夏光”这豪迈的诗句背后,又有几多辛酸和血汗,这个中的艰辛又有谁人能知呢。
携妻担子彩绘三峡情
万里长江,横亘中华。江岸,走来了一男一女两个艰难的步行人;男的挑担,担中有一岁婴儿;女的扶持,背上有考察用品,这就是画家汪国新和作家郑桂兰夫妇。1980年,为了解读大江的诉说,这对青年男女用男女稚嫩的脚板丈量万里长江。
“我最早接触美术,是在我父亲怀里,看连环画、听故事。听了之后就在地上、墙上乱画。后来看了《山乡巨变》《铁道游击队》,我明白了,把人做事的过程画出来就是连环画。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艺术世界与现实是如此的接近,自此我踏上了艺术创作之路。”
“我曾经有一个阶段,在创作上非常苦闷。那时,连环画陷入低潮,自己也找不到出路。”当时,汪国新不仅创作艰难,而且生活窘迫,他们夫妻俩的工资加在一起只有70多元,又有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嗷嗷待哺。“在这样艰难的日子里,对文字痴迷的妻子为我量身打造了10集连环画文学脚本《长江三部曲》,编写了1666幅连环画的初稿。我下决心,要以长江为突破口,用连环画表现中国的变化,表现更为丰富的内容。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我们毅然挑起一岁的婴儿,担起背包洞江而上,踏上了十年游历长江首尾,十年采风于江岸村庄的漫漫长途。从长江源头沱沱河到上海浦东入海口,30余次往返上下,游历两岸城乡,搜尽奇峰打草稿。没有钱,我们就坐五等仓,睡铁甲板。一次,深夜船在峡江中穿行,桂兰坐在船尾甲板上,怀抱着酣睡的儿子,脸被船尾灯照得惨白惨白的,像一座汉白玉雕塑。为节约栈房费,半夜上下船,我们干脆在候船室坐到天亮。”
在三峡峭壁、川西原始森林、青藏高原艰苦跋涉的数年之中,他们的小宝宝在爸爸的担子里,在妈妈的背篓里,渐渐渐长大。小小的孩子,跟着父母风餐露宿,吃尽了苦头。“我在铁匠铺写生时,儿子被飞来的铁屑将稚嫩的小手烫伤,通宵哭喊。在深山里儿子被猴子咬伤时,撕心裂肺的哭声,使我至今难忘。我和妻子因忙于画画、拍摄,致使儿子在石宝寨走失,深夜当我们看见儿子正蹲在码头上哭时,妻子像疯了似的飞奔过去,一把搂住儿子失声痛哭起来,母子哭成了一团,我的视线也模糊了。儿子丢过几次,东西也丢过多次。有一次,在火车上改诗到下半夜4时多,由于疲惫不堪,我抱着几百首诗的稿子睡着了,等醒来,背包被偷了,我说:"运气好,诗稿没丢。"好像小偷做了好人好事似的。”
回忆三峡旅途,汪国新颇为感慨:“儿子刚刚一岁就开始跟我们走长江,川江一带路上途上的一些桃夫、轿夫都认得我们。在我们一年一年的相遇、相识中,儿子也一年年长大了。这其中遇到了种种艰险,他们就是见证人。
用命换的作品献国家
长江从源头奔腾入海,全长6000多公里,源头海拔达5000多米。从1980年至1990年整整十年期间,五国新一家三口往返于长江源头和入海口途经成都、重庆、武汉、南京、杭州、上海等地30多次,行程10万多公里,拍摄了数千张照片,作了20本[现生。搜公证机关了大量人物、环境、地貌、风物等资料。汪国新、郑桂兰夫妇
联袂,完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长江史诗《长江三部曲》,再现了1924年到1949年的长江风貌。
从1992年开始,汪国新用9年的时间创作了158米的绢本长卷万里长江风情图》,表现改革开改的新长江。这幅百米长卷从长江源头沱沱河一直画到入海口浦东新区,把两岸山水、民俗风情以及诗词书画融于一卷。这幅长卷在美国展览时,被美国媒体称为“国宝”;在中国香港、澳门等地巡展时,被雀为新时期的“清明上河图”。
苦尽甘来,汪国新不仅没有被接踵而至的荣誉冲昏了头脑,反而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每个人都一个"人生命题",都应该在时代里留下痕迹。对是代而言,再长寿的人都是短寿,重要的是要表达什么,留下什么。一个人,必须要有他的人格力量,为了实现目标,就必须学会自我控制。社会上的诱惑那么多,更应该明白自己"不做什么"是最重要的。古人说:"以戒为题。"就是要求自己甘于寂寞,矢志不渝。在我的创作《长江三部曲》的时候,很多与我一起搞绘画的人都靠其它途径挣了大钱,可我当时却连作品能不能出版都没有把握。但是我告诫自己:不能贱卖艺术生命,再艰苦也要坚持下去。我们用命拼出来的艺术品都是不卖的,今后要捐献给国家。
“诗书画是热血男儿的事业。歌颂光明,鞭挞邪恶,警醒愚昧,扶助弱势。没有爱就没有恨,没有爱和恨就没有文学艺术。在大是大非面前,要与党和国家保持一致,把诗书画艺术追求和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结合起来。”
汪国新夫妇多次为公益事业,慈善事业捐款。如出资修建山岖致富公路,为三峡移民、敬老院、希望工程、环保事业捐助款捐物,以此来回报社会和人民。他们用实际行动履行着自己的诺言。
“一个有大志向,热爱祖国,关公社会的人会把逆境中的苦当乐,不是缩在角落里念个人"苦难经",而是把它化为时代长河的"川江号子",成为鼓舞人们奋斗的号角!”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汪国新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