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87系列No.6》
巴蜀诗书画艺术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为推动四川书画艺术的发展,华西都市报与四川省诗书画院联手为群众打造一个喜闻乐见的艺术及收藏知识、传播的交流品牌平台《巴蜀诗书画讲坛》。每次授课的内容将围绕诗、书、画开展艺术欣赏与品鉴及收藏,囊括了书法、国画、山水、人物、花卉等知识的讲解以及历代名作赏析及收藏知识。每次授课的老师均是国内外的著名艺术家。他们将充分利用图片及影像资料,甚至现场观摩各类艺术作品、收藏品等方式生动地向大众传播艺术与收藏知识。欢迎收藏家及收藏爱好者到现场聆听。
8月26日,成都艺术家张自启的《蜀风雅韵·张自启》系列国画作品资产权益份额发售成功,将自9月26日起在会员投资人之间进行转让。这是成都继《汪国新·朋友》及《钟飙·致未来》两个艺术品“资产包”的再一次尝试,也是成都文交所首次推出的巴蜀画派作品。
艺术品“资产包”不仅将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振兴成都艺术品市场,也具有极大的引导和探索意义。
艺术品投资探寻新模式
2009年,“亿元”级别艺术品登上历史舞台;2010年,神奇再现,10件艺术品成交价破亿,这让人们相信艺术品不再是泡沫经济,而是稳步进入了市场投资的“高速路”。
随着艺术品价格在近十年内的不断攀升,艺术品价格指数创下近11%的年收益率,在2008-2010年间大涨了225%,超过大多数包括债券和股票在内的投资品种,仅次于黄金。可见,就收益率而言,艺术品投资已经成为投资的必选项目。
不过市场数据繁荣的背后,却凸显了艺术家两级分化的严重倾向。
据统计,目前能够登上拍卖场的艺术家及作品,包含了大部分古代及现当代艺术家,而当代艺术家则占据了极少份额。如何让当代艺术家更好地与社会经济繁荣结合到一起,共同推进艺术品的整体发展,如何准确引导市民进行艺术品的合理投资,成为了成都艺术品市场面临的新任务。
“资产包”对接巴蜀画派
今年年初,天津文交所的艺术品权益产权拆分,似乎为艺术品市场打通了一条“罗马”大道。虽然饱受诟病,却也成为了一种探索艺术品投资新倾向的最佳模式。
今年8月26日,成都艺术家张自启的《蜀风雅韵·张自启》系列国画作品资产权益份额在成都文交所发售成功,并将自9月26日起在会员投资人之间进行转让。这是成都继《汪国新·朋友》及《钟飙·致未来》两个艺术品“资产包”成功发行后的再一次尝试。
据悉,该艺术品资产权益份额产品,是成都文交所首次推出的巴蜀画派作品,其成功发售标志着巴蜀文化与资本进行了有效对接,将积极推动巴蜀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蜀风雅韵·张自启》艺术品资产权益份额产品囊括了张自启30多年来的精品画作,包括15幅工笔画、35幅写意画,共计847.89平方尺,总价值3500万元人民币。
新投资方式开启新时代
而这也是另一个开始,自这“成都第三”的艺术品资产包开始,成都文交所自引入艺术品保险机制后再次创新,首次引入了艺术品会计测量机制。根据该测量机制,所有进入资产包的艺术品都将由会计师事务所对平尺数进行精确测量,并出具详细测量报告,使艺术品权益持有人的合法利益得到充分保障。
目前,市场上的艺术品资产包是通过艺术品权益产权拆分为若干份进行买卖的,使门槛高、价格昂贵的艺术品投资成为社会化、大众化的理财方式。艺术品资产权益份额拆分后,通过艺术品的流通过程,产生“转让升值”,从而带来更高的价值,带来丰厚投资收益。
艺术品“资产包”成为了成都市场上一种新的投资理财方式,也更大程度地吸引着成都本地的艺术收藏爱好者和投资者,更标志着成都艺术品市场新时代的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