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大展:观众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他画了什么”
http://www.socang.com 2011-10-31 17:06 来源:美术报
在毕加索大展讲解员的招聘考试现场,面对着5个评委,张琛抽到的题目,是讲解毕加索的雕塑《男子头像》。这个中国美术学院上海张江校区的大四学生,学的专业是公共艺术,平时做的最多的便是雕塑。那段时间,他还忙着创作自己的毕业作品,是一个装置,他说,一切都和毕加索有着微妙的联系。
顺理成章,从来自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美院张江校区三所院校的200多位报名者中,这个清瘦阳光的“80后”男孩,成为了大展12名讲解员中的一员。
“平时大部分时间都在寝室、画室里憋着劲,或者听别人讲毕加索的故事。而这次是要把我吸收的东西告诉别人,很忐忑,但也很充实。”虽然平均一次讲解要花上40分钟,每一次要走完8个展厅,一天重复‘上一堂课’的次数,比老师还多,但张琛觉得,为不同的人讲解,讲的风格也会不同。
张琛说,他一般会准备2到3个方案,在讲解时,先和观众沟通,相互讨论,清楚他们对毕加索艺术的了解程度。如果是只听过毕加索的名字,对他并不是很了解的观众,张琛会在讲解中,多普及一些艺术家生活中的故事,比如他的情人、孩子。
当然,观众偶尔也会有一些“刁钻”问题抛给张琛,比如“这幅画现在藏在哪里”、“这幅画值多少钱”、“毕加索有几个博物馆”等等,不过问的最多的,还是这个最普通、又最难回答的问题——他画的究竟是什么?
“那时的欧洲正处于一个照相机时代,艺术家都在发问,有了照相机,还要画家干什么?”张琛站在《朵拉·玛尔肖像》前,开始向观众讲述毕加索诸多情人中,这个对他创作影响最大的女人。“毕加索觉得,照相机只能照一个面,无法看清侧面,甚至重叠的那部分。于是,朵拉·玛尔扭头那一瞬间的样子,被毕加索捕捉到了。时间进入了画面。”
画中原本夸张、扭曲的五官,在张琛生动的讲述后,变得温柔而多情。人们静静凝视着画中人,仿佛回到了1937年的一个午后,画室中,缓缓流淌着恋人之间的迷蒙与悸动。
“毕加索的艺术很感性,本身没有标准答案,也不存在看得懂和看不懂的人,只有喜欢和不喜欢的人。”张琛说,遇到人们提出“画了什么”的问题时,他不会说不知道,而是要根据作品存在的不同时期,引导观众了解毕加索的方法。“他在每个时期都有情人,有时候作品的名称就是提示,讲的就是他们之间交往的故事。”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毕加索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