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进作品
罗永进作品
罗永进作品
身外之物-罗永进摄影展
展览时间:2011年10月23日-12月16日 10:00-18:00
展览场馆:全摄影画廊
开幕时间:2011年10月22日 周六 16:00-18:00
ARTISTS’ BELONGINGS - Luo Yongjin Photography Exhibition
罗永进,摄影艺术家,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1982年毕业于洛阳解放军外语学院,之后就读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1988年,他来到广州,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之后,担任中国美术学院上海分院摄影系教授。期间,他在北京、上海、洛阳、广东等地创作。
罗永进一直将建筑作为主要拍摄对象,他那些令人难忘的作品,不管是单张还是拼接,记录了中国近年来的迅速变化。十几年来,作为摄影家的罗永进主要是以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的表达确立自己在当代艺术中的地位的,《新民居》、《新衙门》、《加油站》、《城景》等系列共同建构了一种可靠的现实与图像的视觉连接,他的观察本身以及作品处理方式也因为一种含蓄的尖锐而获得肯定。
20年前我和罗永进开始探究艺术家的工作室。1990年的四月,我们见了许多艺术家并拜访了他们的工作室或住所(或房间)。那时当代艺术的影响尚处于小范围,那些为之奉献的人挣扎于重重困难中——最大的困难便是如何用非传统非常规的方法创作艺术。当时罗永进正忙于拍摄一部记录片——我们想在了解艺术家生活的同时留下一些影像资料,这是项十分艰巨的任务。熟悉这些媒介的人都明白,拍录像与拍静物对构思的要求不同,但我们没有别的选择。
那时罗永进依然深受西方摄影师的影响,比如卡蒂埃·布列松。他设法捕捉瞬间并聚焦于事物的刹那表现、活动及形态。他的主要拍摄对象为人物。当时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肖像,尽管还不能呈现人物所表达的感觉,但不久罗永进就发展出一种安静隐秘的拍摄方式,使事物最自然的一面不受拍摄的干扰。
我已提及他的拍摄对象为人物——即艺术家。更为恰当地说,“工作室里的艺术家”。罗永进可以迅速了解一个人的性格,不仅通过观察他/她本人,更是通过观察其所处的环境。摄影师不擅言辞,不愿花太多时间在聊天上。他宁愿当一位杰出的观察家;用他锐的目光捕捉在一个地方,一处风景或一个表情的琐碎细节。他喜欢随意游动,不必去款待自己所在地的主人。我不知道这是一种羞怯还是刻意为之,人使让他忽略时间的流逝。我预感摄影师在处理“非人”对象时所享受的“宁静空间”最终会使像他这样性格的人往事实更深处前进而不受空谈和情绪的相互影响。
从“新民居·洛阳(1997)”开始,罗永进的作品不再以人为主要对象。然而,罗永进拍摄的所有物品都是人造的。每一幅作品叙述着人类“宏观世界”的一段故事(例如宏伟的城市风光或政府建筑物)或“微观世界”,就像这一新系列:“艺术家的所有物”。
大约两年年,当罗永进告诉我他想以艺术家工作室为题拍摄一组照片时,我觉得这想法很好,但几个月后我所看到的和我当时想的完全不同。我本以为他会140度旋转镜头相机拍下整个工作室环境。但当我看见作品时,我才意识到他用了放大透镜从而使阴影、水滴、尘埃等细小物体突显……这令我十分惊讶和感动。
就我所知,绝大多数艺术家的工作室都已被罗永进严密而柔情的眼睛“检验”过。我可以从一些物品的细节处了解主人的性格。尽管这只是我个人欣赏作品的感受。特别是当看到他在我家拍的照片时,我感到格外亲切——这些照片让我深知朋友对我的了解。
谈及和不了解艺术家的普通观众所能分享的感受,我再次保证他们没有错过任何相关之处。正如每一件精心“培育”的艺术品,这些图像包含了不同层次的理解。尽管每幅作品都有标识,比如空间主人的姓名,但这对于整件作品而言无足轻重。即使知道宋海东的花瓶底下有死苍蝇也毫无意义。感受这些“静止的生命”才是关键。重要的是摄影师捕捉画面的能力,甚至连空间的主人也忽略了这些诗意亲切又煽情的场景。他帮助艺术家和观众追寻日常环境中的美、情感及非凡的视点(色彩如抽象画般滴落,尘埃留下有趣的轨迹,不经端详的景色)。
我觉得从各方面看罗永进都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人,无论在哪里,他总能发现吸引他目光的事物。他总能通过眼睛和相机转化事物并使之改善我们的生活。他把平凡的事物提升到另一境界,从而鼓舞我们并满足我们对美、宁静及和平的渴望。
—— 莫妮卡·德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