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佳士德新任CEO莫菲(图)
http://www.socang.com   2011-08-26 15:21   来源:FT中文网

专访佳士德新任CEO莫菲

  现如今,没啥事能掀起艺术界的波澜,即便听说了佳士德国际(Christie’s International)去年九月任命斯蒂芬•莫菲(Steven P Murphy)为其首席执行官这样的消息,艺术界唯我独尊的眼皮也都懒得抬一下。

  除了住在纽约这座行情火爆的全球拍卖中心之外,这位佳士德的新任CEO没有直接从事艺术与拍卖行的经验。他那几位学建筑与艺术的儿女都觉得“老爸刚刚获得了全世界最棒的工作,”莫菲兴高采烈说道。“Jung曾说家里最大的事就是父母未曾实现的梦想。对我而言,我实现了我儿女的梦想。”

  不过,莫菲在出版及音乐产业方面的背景的确给他增添了更为重要的资历:引领他的公司安全度过了这个飞速变幻的时代。我们在他伦敦市中心的办公室(他如今的工作以此为中心)会谈时,他举了一个他担任百代公司(EMI )Music/Angel Records总裁时的例子来说明:

  “我主持召开有7名员工组成的委员会开会,他们负责选出合适的胶带来密封CD盒,以此来设定行业标准,并确保无人能偷出里面的音乐作品。”他停下来,并懊恼地笑了一下。“同时在帕洛阿尔托(Palo Alto),四个倒戴着棒球帽的家伙却想出了解决办法……我们的音乐作品也惨遭盗版。”他又会意地停顿了一下说,“所以,确保对症下药地处理问题十分关键。”

  他接着说,艺术界正经历同样的骚动。“这样的骚动是无法规避的,因为它同时从多个方向飞速发展,”他说。全球化以及与网络的广泛应用正不断改变规则,而几乎无暇顾及比赛本身。佳士德需要一位想象力丰富与文质彬彬的掌门人执时代之牛耳,需要他那洒脱的幽默感。我们坐定后,我问他,他执掌佳士德多长了。“七个月,”他回答道,“连续不停的。”

  墨菲的第一份工作与出版业有关,这又是一个技术濒临全面革新的产业。工作了十年之后,他转投百代唱片公司;而呆了另一个十年后,他又重返出版业,并且担任了罗德尔公司(Rodale)的总裁。如今十多年过去了——他的工作经历遵循着异乎寻常的均衡时间段——他又做出了一个非同寻常的选择。55岁那年,他决定休整一年。

  “我决定改变一下原来的事业发展轨迹。在接下来的25年里,我想要过一种完全不同以往的生活。我当时并没有任何具体计划,我只想要休一年的长假,于是我辞职回家,但我内心仍然难以做到心无旁骛,我花了三个月才重新想通,自己外出度了个短假,最终,这一切豁然开朗,”

  我说,这就是通常所谓的中年危机或者叫身心疲惫吧。“坦率地说,没有,我并没有感到身心疲惫。但休完假后,我才意识到自己是多么地需要休整一下。”他说自己辞职并非出于焦灼(很容易相信他:他在我面前表现得镇定自若)但今后的生活如何走,自己想要“深思熟虑后再作决定”。

  带着这些问题,他游历了印度,他本打算与一位好友在那滞留一周,最终却呆了三周。两人一步步深入拉贾斯坦邦(Rajasthan)腹地,直到“自己骑着自行车,穿梭于麦浪滚滚的山谷中,看到地里是身穿鲜艳纱丽、收割麦子的农妇,才找回了自己。”莫菲陶醉在这画境之中,觉得再多的粉饰都难以描述这次印度之行给自己内心的震撼。

  “到了去年夏天,我接到了佳士德的来电,问我是否有意出任CEO,做梦都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好事落到我头上……”

  那么,面对如今一飞冲天的艺术品价格以及全球争相抢购的现状,该如何评价当今的艺术品市场?艺术品的拍卖价格似乎每月不断遭刷新,并吸引着从新加坡到沙迦(Sharjah)不断涌现的新贵富豪乐此不疲地沉湎其中。佳士德兴致勃勃地参与到了这场“艺术盛宴”之中:全球去年的拍卖额同比上涨了53%,私人销售额则上涨了39%。总的拍卖额达到了创纪录的33亿英镑。

  这些数据表明“人们参与各种形式与规模的艺术品销售的兴趣与日俱增,”莫菲在公布数据时宣称。如今,他对艺术品价值的持续增长有了一个更细致入微的理论:“我觉得虚拟世界、更为便利地接触高清品质的画作以及通过网络全面了解艺术品——都增加了拍卖物品本身的价值。”他说,包括佳士德在内的拍卖行的角色就是“赋予拍卖品应有之尊贵地位”。

  “佳士德有这样的行话,我们的专家评估拍品的价格时,就会说,‘我还没有实地品鉴油画。’不管他们已经观摩了多少回,也不会轻易说出自己的意见。”说到自己的同事时,莫菲显得兴致盎然。“我对艺术或许算是略知一二,但比起我的同事来,本人显得孤陋寡闻,对此我算是心服口服。”他说自己也很钦佩那些拍品处理师,他经常无意中听到他们在“事无巨细地搞清楚(所拍物品的)来龙去脉。”

  我询问他中国在当今艺术品市场所扮演的角色,他重复了诺埃尔•考沃德(Noël Coward)在《私生活》(Private Lives)中的一句台词:“中国,非常强大。”而且中国买家也越来越趋于多元化。他说有经验的中国买家越来越热衷于收集本国艺术家的作品(包括现当代的作品),而且开始对西方传统的艺术流派产生兴趣。

  但是,还有30多、40多岁更年轻一代的中国收藏家,随着其艺术品味的不断提高,对各种流派的品鉴越发显得老到。“我曾与一位公元一世纪中国北方佛教塑像的收藏家共进晚餐,他的艺术眼光与居住在巴黎收藏文艺复兴时期铜像的藏家一样老到、精准。”对于阿联酋、新加坡与南美的年轻一代藏家,他也一样赞誉有加。

  当然,这并不代表欧美的买家落伍了。“去年,有28%的买家都是刚步入艺术品市场的,而其中又有47%的买家来自欧美,并不仅仅是来自中国的新买家。”年轻的买家进入艺术品拍卖市场,竞买时并不拘于某一种风格。“他们并不局囿于某一特定艺术流派。”他举了佳士德的一位大主顾为例,对方最近买了一幅修拉(Georges Seurat, 1859-1891)的画作,几把围手椅,以及一幅古罗马时期的裸体躯干雕像。“这些客户既会毫不犹豫地去买一幅艺术佳作,也会去买一本11世纪的伊斯兰手稿。”

  这时候说话比较随意了,于是我问莫菲全世界都痴狂于艺术品对我们的文化意味着什么。他停了一会儿后说。“我上个星期在纽约第三次看了汤姆•斯托帕德(Tom Stoppard)的戏剧《阿卡狄亚》(Arcadia),剧中人物之一瓦伦丁(Valentine)说,‘这是一个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年代,你认为你所知道的每一件事都是错误的。’”

  “随着世界权力中心从西方向东方转移,金融市场乾坤倒转,因特网颠覆传统产业,这种焦灼感便盛行全球——所有这一切好比一碗迷魂汤,使人把注意力转向物品,转向艺术品。

  “他们希望站在油画前。”

  译者:常和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专访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旧版纸币1毛钱可买一辆小车(图) 旧版纸币1毛钱可买一辆小车(图) 鉴赏生动活泼的西周玉鱼(图) 鉴赏生动活泼的西周玉鱼(图) 紫砂拍卖将在京举行(图) 紫砂拍卖将在京举行(图) 茁壮成长的印尼当代艺术(图) 茁壮成长的印尼当代艺术(图) 【现场】鲁迅的面容-中国新兴木刻运动80周年暨鲁迅诞辰130周年纪念特展今日开幕(图) 【现场】鲁迅的面容-中国新兴木刻运动80周年暨鲁迅诞辰130周年纪念特展今日开幕(图) 故宫以炫耀口气谈论文物被盗案(图) 故宫以炫耀口气谈论文物被盗案(图) 中翰清花:金秋大拍9月10日举槌(图) 中翰清花:金秋大拍9月10日举槌(图) 官窑中的官窑—— 官窑中的官窑—— 记中翰清花秋拍两件珐琅彩瓷器(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