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名山大川,散布着道家的“洞天福地”, 道家尊河南嵩山中岳庙为“第六小洞天”,道家认为这里是周朝的神仙王子晋的升仙之处,因有此说。
中岳庙的前身为太室祠,始建于秦(公元前221-207年),为祭祀太室山神的场所。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游览和礼祭嵩山,在登上太室山时发生了奇迹:随从的官员在山上听到好像有呼“万岁”的声音,虽为方士投帝王所好设的一个骗局。但汉武帝听后十分高兴,于是下令叫祠官增建太室神祠,中岳庙地位更加巩固。同时,太室山也被封为“嵩高山”,简称“嵩山”,正式与中国原有的四岳并列,称为“中岳”。
中岳庙的地位在有唐一代继续发展,武则天于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登嵩山封中岳时,加封中岳神,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武氏对中岳庙的“情”有独钟,使它的声望日益兴盛,八方传播。唐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仿照汉武帝加增太室祠的故事,对中岳庙大加整饰,扩建殿宇,是中岳庙的鼎盛时期。此后,宋、明、清历朝对中岳庙又多次整修,特别是乾隆时按照北京清故宫的建造方法,对中岳庙、作了一次大规模的全面整修。从此,中岳庙飞甍映日,杰阁联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整个庙宇的布局制式都与故宫相似。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十月初一,乾隆至中岳庙致祭,当夜御制《谒岳庙》诗二首,其一为:“正正堂堂地,巍巍焕焕京。到来瞻气象,果足庆平生。惬我长年愿,陈兹祈岁情。忽闻鸾鹤韵,疑有列仙迎。”中岳庙“得宠”于历代帝王,由此可见一斑。
世界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1公斤纪念银币背面图案
观世界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一公斤银币,币面上这座造型酷似北京天安门的建筑,叫天中阁,即中岳庙在明清时代的正门。如果曾到过中岳庙,脑海中自然会浮现出金碧辉煌的“名山第一坊”,走过牌坊,那条长长的中轴甬道,沉氲的青石板平铺而成,一路笔直延伸,仿佛引领我们越过了千年道场的沧桑,待得在“遥参亭”拜谒过岳神后,就走到了银币上雕刻的“天中阁”。 门额楷书“中岳庙”三个大字,刚劲有力,丰润肥厚。因“嵩山正当天之中”,故名“天中阁”。“天中阁”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褚红色外墙,绿色琉璃瓦,正脊两端置大吻,垂脊和岔脊上均饰以琉璃图案和脊兽。四周回廊,形制与北京天安门相似,屋檐下纵横交错的雕梁斗拱透视着中岳庙典型的皇宫式建筑所表现的庄重、威严。
币面上,“中天阁”之外,中国古典建筑构件“斗拱”和方位图相互交织,平缓深远地往外延展。“形而下”的“器”凝聚着“形而上”之“道”,道家第六小洞天之“中岳庙中天阁”坐中、“斗拱”、蕴涵乾坤八卦的方位图串联延展,就画面本身而言,结构方正,对称严谨,这种图案形象,不仅充分表现了严谨细密的传统理学精神和道家追求平稳、自持、安静的审美心理,而且画面形成了一种曲与直、静与动、刚与柔的和谐美;而就蕴涵意义而言,作为传统道家祭祀圣地的“中天阁”平稳居中,通过斗拱和方位图串联成千变万化,使它在严格的对称布局中又有灵活多样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又与“中天阁”本身的庄严肃穆风格不违和,且暗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学内涵。
中岳庙这座“道家第六小洞天”,千百年来,几经兴衰,几经浮沉,千年的道场沧桑,千年的历史行迹,观币焉。(供稿:江西赣银科贸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