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走中体验信仰的乐趣——我所认识的晨光(图)
http://www.socang.com   2011-08-22 15:37   来源:新浪

  文/罗博学

  晨光出版的时代意义 

  晨光文化传播公司,近年来出版了很多好书。比如《麻雀变凤凰》、《我心狂野》、《漫长的人生归途》、以及新出的《自由的故事》等。乍听书名,感受到这些书蕴涵的信仰的力度、思想的含量。

  除了出版,晨光还销售其它精美工艺品。第一次去晨光,便被那些精致的圣经人物雕塑、十字绣、以及各种与十字架相关的饰品所吸引。这些工艺品,是现代工艺和现代审美的完美结合,诠释古老信仰的独特魅力。我认为,这也是一种丰富的信仰美学。

  晨光有一个非常简短而独特的广告语:“知书识礼在晨光”。

  这一命名,符合“礼仪之邦”的文化诉求。然而,目今太多的“非礼事件”,让人们遗失了很多优良传统,于是,任何改造都变得艰难。我们只有另觅它途。

  是的,在这块土地上从事与信仰相关的事务,难免受到多方面的压力。据我所知,目前在中国大陆开展的许多福音性质的出版事业,正在一步步走向成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上帝正在以祂超越的方式,叩响这块土地久闭的门。

  尤其是,在这个疲于奔命的年代,在这个自古以来缺乏信仰、不问终极的国度,网络快餐文化对传统阅读构成重大挑战,国民阅读率直线下降。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国人的阅读趋势,普遍倾向于实用和功利,比如成功学、厚黑学、经商秘笈、致富宝典等实用类书籍卖场火爆,而人文社科方面的读物只能静待闺中。可见,福音性质的图书市场的开拓,尤其需要超越的视野和定位。

  大约数月前,与老师谈起我的困惑:曾经年少时痴迷的作品,如今再看,找不到丝毫感动,反而是圣经的语言,或是与圣经有关的文字,总能适时地给我提供许多可供汲取的精神资源,尤其能带给人心灵的力量。老师认为,基督信仰所具有的宽容、饶恕、爱等主题,带有永恒性。其它作品也会牵涉到类似的主题,但只是在人的维度谈论人的需要,并不是以神本主义的信仰高度来审视这一切。

  因此,福音性质的图书出版,短时间看,似乎并没有预期设想的那样“畅销”。事实上,如果按照世俗的成功法则来定义一本书是否成功,圣经应该是最不成功的书——它在历史上遭受过多次焚烧和抵挡;但是如果按照“畅销书排行榜”来定义一本书是否畅销,圣经一直位列全球畅销书排行榜也是不争的事实。在这个角度,与福音相关的图书,并不应以销售量的高低作为其畅销与否的凭据,而应当以这本书本身,能否在几十年甚或几百年之后,依然持续地影响人类的心灵作为评判依据。

  这种说法也许过于理想化,但我一直相信,最好的东西永远经得起岁月的检验。大浪淘沙之后,留下的,依然是那些深藏于海底的珍贝。

  晨光出版的很多书,都是直接探讨人生的重大课题。《麻雀变凤凰》是写给女性看的书,教我们如何认识造物主眼中的女性;《我心狂野》是写给男性的书,这本书的出版,在这个性别角色日益模糊的时代尤为必要,它引导我们发现男人应当具有的本色,重新回归圣经中的男性形象;《自由的故事》通过对美国建国前夕五百年欧洲历史的追溯,带领人看清历史的真相;《漫长的人生归途》和《一生的呼召》都是葛尼斯先生的作品,前者是写给寻道者的路标,一步步吁请在路上的旅客拨开一切荆棘,踏上迢迢返乡路,后者则指导我们如何恰切的与上帝建立持之以生的生命关系……

  这些课题,古今中外,无人幸免。很多非基督徒同样在谈,或停留在现象和表面,或成为一种无病呻吟的慨叹,但是经过基督徒作家的梳理,为你抽丝剥茧,层层解析这些现象的根源,以上帝的道作为中心主轴,你读的时候,就不会轻易失去方向。直到翻过最后一页,你长舒一口气,叹曰:“原来,人生还可以这样过!”你也会惊叹于:原来圣经的世界如此丰富!基督信仰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宗教,而是可以体验、可以考证、可以证实、可以与不同思潮对话的宝藏。

  我相信,这就是晨光以及所有福音出版公司为之而努力奋斗的动力。他们期待每一本书,都能将人带回上帝的心意,使每一个流离在外的孩子,找到一个家。 


  读书会侧记 


  晨光围绕图书出版,开展各类讲座、活动、培训,是福音机构中卓有成效的。他们一直在做一种尝试,平面化的出版尽管是重要环节,此外,也会透过很多实体活动,联结读者之间的友谊。这也是全人关怀的一种方式。他们每周举行的读书会,有非常良好的氛围。

  晨光的老师,大约也是看到了,目前中国基督徒在阅读方面停滞不前,以至于我们对信仰的认知和理解有待调整,我们在公共舆论中的言说也有待装备。举行读书会,既有助于大家思想的交流,情感的互动,也有助于提升各自生命与思考的境界。

  几年前,上海的姜原来老师举办过几期“马槽沙龙”,当时吸引并聚集了上海的许多知识精英阶层,也有很多莘莘学子加入对话行列。尽管“马槽”相当破旧,各位朋友围绕哲学、信仰、文化、音乐、艺术等,展开热烈讨论。那种思想的碰撞极富力度,在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中,却抚慰了多少年轻而空白的心灵。这一幕场景,使人联想起昔日希腊城邦中,众位大哲和知识青年的对话,也使人想起拉斐尔在《雅典学院》中,所描述的那一幕思想的盛宴。

  其实,读书会的内容倒不重要。重要的是,各位读者的参与,表明了人心共通的渴望。尽管时代的变迁已今非昔比,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与日俱增,但是依然有那些饥渴慕义的心灵,期盼在众多的书籍中,在与信仰者的对话中,找到共通的体验和感受。

  是的。真理一直在等待着我们,等待我们叩门。

  第一次参与晨光读书会,大家一起分享葛尼斯先生《漫长的人生归途》。这本书之前我已拜读,并写了不成熟的评论文字。但这一晚,每位朋友默读一个章节,之后分享自己的心得。我读的是第十五章。这一章里,作者主要告诉我们以下几点:

  ·上帝透过耶稣基督主动寻找我们;

  ·信仰需要个人化的生命体验;

  ·在全人投入的信仰体验中,信仰也包含知识(理性)的层面;

  ·我们应当从家庭传承的信仰中,转移到个体化的信仰;

  葛尼斯在该章开篇,讲述了异议人士瓦茨拉夫·哈维尔和“七七宪章”的事迹。同时引证了c.s路易斯的信仰故事。吊诡的是,第一遍读,并没有太多感触,第二遍读,竟读出了截然不同的意味。对我的感触是,个体化的信仰既包含对上帝的生命经验,同时也包含理性的救赎而产生的信仰与人生的归正。归正后的理性不仅不会成为信仰的阻力,反而有助于信仰的解释和认知。我惊讶于,阅读既是一种个体化的行为,也同时需要在群体中进行适当的反思。当你读完一本书,去和周围的人分享时,你就有了新的看见。团体的力量鞭策着你不得不找到新的角度和立场。

  读书会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聆听每一种声音,甚至大多数的沉默,也是一种表达。正如同晨光总策划尤先生所说:“每个人都可以作为解读者,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对信仰的解释。针对这本《漫长的人生归途》,作者将两种世界观,即基督信仰的世界观和非基督信仰的世界观,放在一个平台上进行比照,得出的结论显而易见,那就是基督信仰的世界观是永恒的世界观。”

  很多事情,其实稍加比照,或者换位思考,往往会得出与众不同的结论。一本好书,并不试图控制读者的思想自由,而是引发读者在作者所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发现更美的风景。

  “世界是朝露。

  世界就是朝露。

  然而,

  然而……”

  葛尼斯先生善于将许多名人轶事和他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儿,以及最后的人生归宿,罗列在读者面前。当读者分享这句日本诗人的名句时,有的读出了禅的意味;有的想到陈晓旭的落寞人生;有的分享高行健在《灵山》中所要表达的人类精神困境的主题;有的联想到没有信仰的人生本质的幻灭;有的观察到诗人那种消极、悲凉的世界观;还有的在这句诗的基础上,联系到《圣经·传道书》中对于虚空的描述。但如果人生的终局只是虚空,只是幻灭,其间所经的路途,便都是毫无意义的冒险之旅。因此,读者将这一诗句,提升到《传道书》最终的落脚点:敬畏神,并且遵行祂的诫命。如此一来二往,就看出了基督信仰的世界观以及非基督信仰的世界观本质的区别。

  读书会,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想交流会。每个人都不是权威,每个人也都有各自不同的心得。这些心得尤其重要。尽管在这次读书会中,个别读者承认自己读不懂这本书,那也无妨。事实上,读不懂本身,可能也是作者写作此书的意图之一。每个人在面对这些重大的人生课题时,都如吃奶的婴儿,甚至很多人尚未思考人生是怎么回事,生命就已经不在了。因此,怀着一颗“读不懂”的心来阅读,踏上迢迢返乡路,可能更易于发现微妙的风景。

  据闻,晨光仍会将读书会坚持到底。这是一次极有意义的尝试。也愿更多朋友加入读书会的行列。身在何方并不要紧,重要的是,在行走中体验信仰的乐趣,在生活中经历阅读的积淀,人生也会因此收获相对完整的幸福体验。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书籍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茁壮成长的印尼当代艺术(图) 茁壮成长的印尼当代艺术(图) 【现场】鲁迅的面容-中国新兴木刻运动80周年暨鲁迅诞辰130周年纪念特展今日开幕(图) 【现场】鲁迅的面容-中国新兴木刻运动80周年暨鲁迅诞辰130周年纪念特展今日开幕(图) 故宫以炫耀口气谈论文物被盗案(图) 故宫以炫耀口气谈论文物被盗案(图) 中翰清花:金秋大拍9月10日举槌(图) 中翰清花:金秋大拍9月10日举槌(图) 官窑中的官窑—— 官窑中的官窑—— 记中翰清花秋拍两件珐琅彩瓷器(图) 2011上海艺术博览会将在世贸商城推出贺友直的“城市边角”(图) 2011上海艺术博览会将在世贸商城推出贺友直的“城市边角”(图) 【专文】复制的意义—版画的艺术价值 【专文】复制的意义—版画的艺术价值 一洗万古凡马空——记徐悲鸿《双马长驱》(图) 一洗万古凡马空——记徐悲鸿《双马长驱》(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