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里的两幅《开国大典》背后隐藏的故事(图)
http://www.socang.com   2011-08-12 16: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开国大典》复制品。毛泽东身后第一排从左至右依次为: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

  1953年9月27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油画《开国大典》,这幅画被大批出版后又被印制为年画发售,并进入中小学课本。

  然而,二十多年时间里,画布上的人物几经删除和添加,油画也被复制。 《开国大典》的变化折射出共和国的历史风云。

  2011年7月,改扩建后的国家博物馆中厅出现了两幅《开国大典》油画,其中一幅是“文革”后首次在公众面前亮相。细心的人们发现,两幅画上的人物是不同的,名画背后隐藏的故事让人久久回味。

  “拿到国际上去,别人是比不了我们的”

  1951年初,为纪念建党30周年,中国革命博物馆开始筹备建党30周年绘画展览。几个月征集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当时博物馆的负责人说:“作为国家级博物馆所收藏的有关党史的绘画作品,没有一件展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力作显然是不合适的。 ”

  1952年,“革博”决定委托中央美术学院组织完成一批表现新中国的油画,其中巨幅油画《开国大典》的创作任务交给了37岁的青年画家、知名教授董希文。

  当时,董希文正带着学生们在京郊石景山发电厂深入生活,他受召回京,立刻投入创作。用了不到三个月时间,长4米、宽2.3米的巨型油画《开国大典》便创作完成了。画面上,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的中央,正在麦克风前庄严地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背后站着各界代表,画面中第一排领导人全是国家副主席,从左至右依次是: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

  《开国大典》大胆地运用碧蓝、大红、金黄组成基调,用蓝、棕、绿调和,天空画得干净利落,偌大一片面积都是一次涂好的。开国大典当日是个阴天,上午还下过雨,但董希文采用了“风和日丽”、“富丽堂皇”的效果来处理,从而传达“庄严而热烈的场面”。

  1953年4月,中南海怀仁堂里布置了一场特殊的展览,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第一次观看董希文的这幅《开国大典》。几位国家领导人看到这幅画时都很兴奋。毛泽东还两次返回休息厅,仔细观看画展,并且称赞:“是大国,是中国。 ”他自豪地说:“我们的画拿到国际上去,别人是比不了我们的,因为我们有独特的民族形式。 ”

  病痛难捱,但心灵的痛楚更为剧烈

  这幅《开国大典》被陈列在中国革命博物馆,然而仅仅三年后,就发生了“高饶事件”。作为国家副主席、政治局委员的高岗于1954年初被撤销职务,8月自杀身亡,1955年3月被开除党籍。 “革博”随即要求董希文修改《开国大典》,将位于画面上第一排边上的高岗抹掉。为了不使画面损坏,董希文在其他油画上做了多次实验后才动笔,删掉了高岗的画像。

  这次改动对于整个画面来说并没有太大损害。董希文后来曾说:“这幅画在构图时,高岗就有挤在边上的局促之感,去掉他对构图倒有好处。 ”这一版的《开国大典》,在1959年建国10周年之际,不仅被陈列在新建成的中国革命博物馆里,而且被雕刻成纪念邮票,广为流传。

  《开国大典》中人物众多,并不能一一完全展现,画面上的董必武只有小半张脸。早在1953年怀仁堂画展上,领袖们就曾开玩笑说,董老,画家只要一笔,就可以把您勾掉。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时隔19年后,董必武的形象不仅没有被抹掉,反而被描绘完整。这与刘少奇有关。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刘少奇成了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被打倒。董希文也遭到打击,并被下放干校。

  1972年,当时中央“文革”小组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而筹办纪念美术展。革命博物馆把董希文从干校调回北京,通知他在《开国大典》上去掉刘少奇。有人对董希文说,如果你这幅画想挂在革命历史博物馆,就得把刘少奇改掉,否则就永远挂不上了。

  此时董希文已经身患癌症晚期,手术后虽然情况尚好,但体力衰弱,而这个修改工程很复杂。女儿董一沙回忆当时的情形时说:“当时父亲病痛难捱,但他心灵的痛楚更为剧烈。 ”

  董希文在儿子的陪伴下抱病来到博物馆,让儿子当“拐杖”撑着他作画。他首先将一块与刘少奇形象一样大小的布覆盖在画布上,然后涂上稀料,这样可以控制稀料外渗,尽量不去溶解破坏周边的画面,然后将刘少奇从画布上刮去,重新做过底子后,在刘少奇的位置画上了原本只有半张脸的董必武。

  二十多年后终于恢复原貌

  董希文满心期望《开国大典》还能挂在革命历史博物馆,但结果这幅画还是被取了下来放入库房。

  不久,中央“文革”小组将下放在河北磁县农村劳动的一些中央美院教授调回北京,任务是对一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影响的革命历史画进行“刷新备用”。

  据董希文的学生、著名油画家靳尚谊回忆,“刷新”《开国大典》的目的,是要改去立在周恩来身边的林伯渠,原因主管部门没有道明。后来人们推测,这件事的幕后推手是江青。

  而这时的董希文病情已相当严重,于是靳尚谊被请出来,在董希文的原作上改掉林伯渠。靳尚谊陷入了为难,为了尊重历史,他灵活地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即由他和画家赵域按原图复制一幅《开国大典》。

  1973年1月8日,58岁的董希文带着遗憾离世。

  而这幅复制的 《开国大典》没来得及和观众见面,“四人帮”就倒台了。

  1978年,中国革命博物馆举办党史展览,《开国大典》必须展出,而刘少奇此时已平反昭雪。本着实事求是、还历史本来面目的原则,“革博”征得上级同意,决定将《开国大典》恢复原貌。但董希文的原作几经改动,难以恢复原貌,家属也不同意在原作上再改动。博物馆只好委托靳尚谊。当时靳尚谊忙于公务,便推荐了青年画家阎振铎、叶武林,他们在《开国大典》的复制品上画上了刘少奇和高岗。

  至此,《开国大典》终于恢复原貌,如今在国家博物馆展览厅里所展出的《开国大典》便是临摹品,另一幅则是画面上没有刘少奇的《开国大典》。

  (摘自《文史参考》2011年第15期)来源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故事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2011上海艺术博览会将在世贸商城推出贺友直的“城市边角”(图) 2011上海艺术博览会将在世贸商城推出贺友直的“城市边角”(图) 【专文】复制的意义—版画的艺术价值 【专文】复制的意义—版画的艺术价值 2011首届牡丹江镜泊湖国际公共艺术节征稿启事(图) 2011首届牡丹江镜泊湖国际公共艺术节征稿启事(图) 一洗万古凡马空——记徐悲鸿《双马长驱》(图) 一洗万古凡马空——记徐悲鸿《双马长驱》(图) 中翰清花秋拍 中翰清花秋拍 中华名酒荟萃(图) 中国独家专访:苏富比中国陶瓷及艺术品部国际主管仇国仕(图) 中国独家专访:苏富比中国陶瓷及艺术品部国际主管仇国仕(图) 雄鸡海棠图(图) 雄鸡海棠图(图) 雨余山色润 雨余山色润 树静瀑声喧(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