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波兰电影人马辛•戈耶斯基(Marcin Gajewski)不断漂泊,他的生活却从未潦草过。经常往返于几个国家间的经历使他精通英语、荷兰语、波兰语、意大利语、法语和德语。他精心规划自己的学业,在鹿特丹读完艺术传媒专业后,又去伦敦读了MFA,同时他上过4年的戏剧学校,在音乐学校学过8年钢琴,具备了很深的艺术涵养。
学业修成后,他开始在欧洲的画廊和博物馆开个展,展出自己的影像作品,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在完成了各方面的积累后,他最近终于开始从事他理想的电影制片事业。他于2005年和2008年两次获得荷兰视觉艺术、设计和建筑基金,他制作的几部电影也获得了不小的成功。他拍摄于2010年的《Bigos 06》在2010年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上首映,并成为2011年华沙纪录片星球电影节的开幕影片。来到上海后,他又在2010年开了自己的个展The nut。
作为一个极具艺术气质的电影人,他在上海的生活经历了从极不适应到反客为主的逆转。现在,他住在上海市中心令人羡慕的公寓中,和妻子一起忙事业,定时组织晚餐会和以看电影为主题的派对,接待初到上海的菜鸟老外,还忙里偷闲玩转了上海家具市场,自己种菜吃,过着知足常乐的生活。
B=《外滩画报》
G=马辛•戈耶斯基(Marcin Gajewski)
关于成长和电影
B:你对中国读者来说尚显陌生,介绍一下自己吧?
G:我是美术专业出身,曾在欧洲的许多画廊和博物馆开过个展。我展出的作品主要是影视作品和相片作品。感情往往是我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我首先试图在情感层面上打动我的读者,而不是先从思想层面上。最近我的工作终于转向电影尤其是纪录片的拍摄——我说“终于”,是因为我一直都很清楚我终有一天会成为电影导演。
B:请谈谈对华沙和阿姆斯特丹这两座城市的印象?
G:我出生在华沙,在阿姆斯特丹长大。作为一个移民子女意味着我在别人眼中始终是一个外国人。在波兰我被看作是荷兰小孩;而到了荷兰我又被当成波兰人。我就是在这种艰辛的氛围中长大的,但是我现在反而觉得,正是这样才造就了我的坚强,我甚至很庆幸曾有过这种成长的机会。
在华沙的日子我印象已经不深了,脑海里只有一些模糊的画面。我更重要的早期记忆是在阿姆斯特丹关于我的朋友们以及一些最初的生命探险经历,哈哈!阿姆斯特丹充满了各种诱惑,对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是个危险的地方。它是个规模不大却很国际化的地方。我们过去叫它地球村,因为那里只有90万人口,却居住生活着很多外国人。这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市中心有着非常多的古老建筑,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使它成为欧洲著名的观光胜地之一。
华沙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和上海很像:它也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每次我回华沙探亲访友,我都会惊奇于华沙城里出现的新事物,我相信5年后它会成为一个非常有趣的城市。
B:你如何将自己作为欧洲电影导演的背景和你在中国的经历融入自己的电影作品中?
G: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在作品中直接反映我在上海的经历。我已经利用在中国旅行时拍摄到的素材制作了一些短片。我和妻子都非常喜欢在中国到处旅游。我们已经去过很多名胜古迹,比如桂林、丽江等,今年我们计划继续旅行,尽量少走大众旅游路线。
B:你在中国拍电影时遇到过什么困难吗?对于很多艺术家来说都会遇到追求经济效益和审美效益之间的矛盾,你是如何平衡这二者的?
G:我们需要财富以维持生计,但问题是很多人只是以单纯追求更多财富而不是以拥有好朋友或美食这种事情作为生活目标。对我来说“更多”是个危险的字眼,因为你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我相信认清自己真正需要多少才会快乐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就可以更清晰地规划自己的人生。那些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4个小时的人常常忘记幸福的含义,当他们赚到足够的钱开始准备享受人生的时候,可能已经失去幸福的机会了。
B:你最喜欢的电影导演有哪些?你喜欢港片吗?
G:真的很难讲我最喜欢哪些电影导演,因为我最喜欢的那些导演恰恰也拍过一些我最不敢恭维的作品,哈哈!但是,我最敬仰的两位电影导演是奥地利导演迈克尔•哈内克和德国导演维尔纳•赫佐格。哈内克的电影着眼于一些我很关心的问题,他很善于启发演员的表演潜力。赫佐格也是我的偶像,因为他将纪实和虚构手法糅合在一起,不会做作煽情。他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导演之一,他拍过60多部影片,是真正清楚自己在做什么的电影人。
有几部电影真的改变了我看待和制作电影的方式。戈达尔的《周末》、吕美特的《电视台风云》、雷吉奥的《失衡生活》、苏德珀斯的《变态城》以及安德森的《二楼的歌声》。这些电影都是经典之作,因为它们提出了新问题,在各自所属的时代都具有进步性。我也非常喜欢看香港电影。我喜欢大导演杜琪峰,小时候我喜欢看香港传统警匪片和功夫片,尤其是他的《警察机动部队》。我也很迷周星驰的喜剧片,《唐伯虎点秋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第一次看的时候我真的是笑翻了。
关于上海生活
B:你在上海获得了什么新灵感吗?可以谈谈你在上海的生活方式吗?
G:上海让人灵感不断!当然这部分是因为我是一个外国人的关系,周遭的一切对我而言都是那么不同。但是更重要的启发来自上海自身存在的落差感、巨大的贫富悬殊、新旧文化的碰撞,等等。在这种对比中蕴含着叙述艺术和灵感的源泉,只要有了这种比较感,其他的都会水到渠成。生活方式而言我喜欢过有条理的生活。在家里我们会常规组织电影之夜,通常邀请25到30个朋友和我们一起吃着家常爆米花看电影,那非常有趣。我们会点20份披萨在电影间隙时吃,然后很放松地聊天。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只有在和你所关心的人一起分享时才显得美好。我只消一晚的时间就能让一群朋友们感受到我对电影的热爱。
B:为什么会选择居住在上海?
G:我来上海的原因起初是因为我妻子弗兰茜斯卡。我们本来已经在伦敦居住了3年,她的公司派她来上海工作居住一段时间。我之前就来过中国,当时的反应是还想来中国再住一段时间。同时,在欧洲住了28年,我也感到是时候换个地方并找个在距离和文化上相差较远的地方去学习的时候了,因为我想以新的方式看待生活和世界。
我必须承认,搬来之前我从来没来过上海,刚来时我非常兴奋,因为我对上海完全没概念。我妻子已经来过上海,对上海的氛围大致有了初体验,但是对我而言一切陌生到有点吓人。刚来的几周我过得比较艰难,弗兰茜斯卡整天在公司,我成天坐在宾馆里,在这个全新的世界里来回踱步,完全搞不清状况。但后来我幸运地认识了一群已经在中国居住了几年的外国人。他们把我们拉进他们的圈子,开始让我们在上海有了一种归属感。现在,当我们遇到刚来上海的菜鸟外国人时,总会帮助他们,给他们介绍本地同行的外国人,给他们提供美食娱乐地图,因为我们知道初来乍到是多么需要帮助。
B:同阿姆斯特丹相比,上海人口众多,更加喧嚣,环境污染也比较严重。上海和你所居住过的城市相比有什么特点?
G:的确相比而言上海人口密集,因为它是一座更大的城市!但是在上下班时间阿姆斯特丹、伦敦或华沙的地铁里也会挤得不可开交,这一点倒没什么大不同。上海更吵一些是因为施工项目多,人们每天开始工作的时间也比欧洲早许多,这对我也没太大影响,除了周日早上7点钟临街就有店铺开张做生意,那实在是太吵了。
污染确实是一个问题,我很担心上海的空气状况。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很多在建的新高建筑。严格来讲我不觉得摩天大楼无趣或者不人性化,但是很不幸的是上海的摩天大楼的确是这样。因为存在市场需求,开发商们并不把心思放在楼房设计上。同时,大楼老化过快,几年时间就没了初建时的光鲜,对上海这么重要的城市来讲这真的是大不幸。我很清楚这样讲很“老外”,我们喜欢石库门和弄堂里的老建筑,但是很多真正住在那里的人也许更向往现代化高层。
B:除了你住处附近,你熟悉上海其他的地方吗?出门你最喜欢去哪里?
G:对我们来说位于浦西的市中心是最佳的居住场所。我喜欢那些老房子和绿色的小路。我觉得像浦东这种地方就没有灵魂。空空荡荡的大马路,缺乏人性的高楼大厦,必须借力车辆才能到处走动。当然浦东也有其优势,那就是比较容易找到大房子住,而在浦西相对比较困难。好在对我来说房子大并不一定就好,我很享受周围匆忙的街道氛围。所以我出没的地方总是在苏州河、黄浦江附近和内环高架西侧。虹口区也非常不错,有很多优美的古老建筑。
关于房子与家具
B:新乐路一带给人感觉很不错,我想你在那附近找房子是花了一番工夫吧?住在那附近感觉如何?
G:我们是在看了42套房子后才决定要我们现在住的这一套。虽然花了很多工夫,但真的很值。弗兰茜斯卡的公司就在路拐角,我的办公室也离得很近。我们对周围的环境很满意。我的房东是个很好的人,我们常常一起愉快地吃午饭。我一直觉得能在市中心找到住处很幸运,我们总是组织晚餐派对电影之夜的一大原因也在于想和朋友们一起享受这美妙的空间,毕竟独乐不如众乐。
B:你住的房子建了有多久?如果它是栋老房子(我猜想是这样),你对她的历史了解多少?为什么会选择住在一栋老房子里?
G:据说这栋房子有100多年的历史,但我没有去特别确认过。更有趣的是,据说1910年代俄罗斯传奇修道士格雷戈里-拉斯普京曾在造访上海时住在这栋房子里。我知道是在这栋房子里,但不知道是不是在我们这间公寓里。这事可能发生在1914年,很遗憾现在已经无从确认,毕竟过去那么久了。
B:根据你的个人经验,你觉得中国风格的家具和西方现代家具有什么区别?你是在哪里淘到中国传统家具的?能和我们分享下你的淘宝经吗?
G:说到找家具,弗兰茜斯卡是这方面的天才。她极力要求在家里的家具风格要混搭传统和现代风格。我们从房东那里接手了一些比较重的中国传统木家具,比如咖啡桌、靠背椅和储物柜。其他的老家具是从一些不同的店里买的。浦东有家不错的家具店,有很多古家具存货。那里各种家具一应俱全,挑好后他们会修整好家具一周后送货上门。去那边比较费工夫,淘东西也累,成百上千的椅子堆在那里,你要自己去挑选,但是如果花心思去找,肯定能找到满意的家具。
陕西南路也有一家绝好的古董家具店,店主典藏了很多小橱柜和椅子,和市中心其他古董家具店相比,这家价格也很公道。也许当地人仍然会觉得我们花这种价钱买旧家具有点不可思议,但是我们觉得还好,因为我们喜欢古旧的东西。也许这是文化间的差异,我们喜欢50年前或者年代更久远的家具,但我知道很多当地人不喜欢。即使传统式样的家具,他们也去买新的,而不是用过的。
我们家里的现代家具是在小店和宜家买的。先从长宁路那家不错的小店说起,还有紧邻莫干山路一家大点的地方。我不喜欢买家具的一个原因是它太占时间,比如我原本计划去宜家买两样东西,但是因为来回坐公交加挑家具会花掉半天的时间,结果我通常就会买八九件东西回来以提高购物的性价比。
B:我们还注意到你家里有很多有趣的艺术收藏品,能挑几件给我们讲讲它们的故事吗?
G:这个问题很有难度!我想电影和书籍可能提不起读者的兴趣,那就单讲艺术品。我和我妻子都会收藏艺术品,我们都靠直觉挑选珍藏对象,我的意思是指我们不会去专门收藏某类艺术品,而是只要喜欢就会买。
我的个人最爱是一幅精美的胶版印刷品。这幅印着西班牙爱尔汗布拉宫清真寺(中古时代西班牙城市格拉纳达附近摩尔族诸王之宫殿)图案的作品是我在意大利安科纳的一家小店里买的,它展示了爱尔汗布拉宫以伊斯兰图案建筑的一面。爱尔汗布拉宫极具平衡感和审美价值。我们去参观了位于西安的中国最古老的清真寺,同样因为它的混合建筑风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一件作品是印有两个摔跤的女孩的丝织品,是我妻子在上海组织的一次慈善拍卖会上拍下的,拍卖会的善款后来捐给了位于喜马拉雅深山中的不丹白莲花学校——这所学校在去年的巴基斯坦-印度地区的大洪水中被冲毁。
还有一件很重要的收藏品被我称为神龛。它就放在我的办公桌旁边,神龛上放着我从小遇到的各种小物件。每一件都有自己的故事,而且我清晰地记得自己是怎样买到或者作为礼物收到它们的。它们多是产自世界各地的手工艺品、玩具以及工艺设计品。有些贵得出奇,而另一些只花了点零钱就买到了,这跟价钱无关,它们对我而言都很特别。
如果要挑一件最特别的,我想我会选我妻子从格陵兰岛带给我的图腾。她当时在格陵兰岛的北极圈里做一个艺术项目,刚好就遇见这位当地的雕刻家在刻鬼怪骨雕。除了制作精美,这件图腾更吸引我的是它的图案与世界其他地方传统恶魔形象的不同——我们倾向于将恶魔和火联系起来,格陵兰岛因为四处为冰川雪岭环绕,自然环境影响到了他们建构的神话人物形象,细细一想觉得很有趣。
最后我们要介绍给大家的是自己种的植物和树木。我们有一个很美的阳台,地上铺着传统的马赛克,这里是吃午餐或者晚餐很理想的场所。现在天气有些热了,春天或者秋天的时候我们经常在这里吃饭。在伦敦的时候我们也养过小植物,但总是没有空间多点植物或者树木。刚开始养花的时候,植物总是一盆接一盆地死掉,几个月后最大的一盆植物连叶子都掉光了。还好后来它又长出了叶子,现在已经长到刚买时的两倍大小了。我们最新养的一样植物是到秋天叶子会泛亮红的无名氏植物,还有茄子树和番茄树各一盆。
B:很高兴看到你的茄子树和番茄树长势喜人,平时是怎么伺弄它们的?
G:我和弗兰茜斯卡都很喜欢植物。上次去买植物的时候,我们发现陕西南路那家我们最喜欢的店里也有番茄树和茄子树。我们对视3秒后决定要在家里种番茄和茄子,就买了下来。我们还养了些草本植物,比如迷迭香、薄荷等,我们喜欢拿它们做菜吃。种蔬菜自给自足是件很温馨的事,当然种不了足够的东西填饱肚子,但这成了我们一个很美好的习惯,简直像魔法一样。给植物浇点水,然后它长出吃的来给你,这简直比哈利•波特还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