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现实波普:当代艺术的一种新样式
http://www.socang.com 2011-08-04 16:38 来源:中国艺术批评家网
当代艺术是一个充满争议的概念。佛斯特(Hal Foster)曾经就当代艺术的定义给世界各地著名美术馆馆长和批评家发去调查问卷,收到答案全然不同。我们可以套用某些经典的说法,来界定不可界定的当代艺术:“关于当代艺术,唯一确定的就是,它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Richard Shusterman)。“不可定义不是当代艺术的缺陷,而是它的优势。当代艺术只有在不可定义中才有可能”(Ales Erjavic)。“当代艺术总是让人既满怀兴趣又深感失望,既清楚明白又混乱不堪,既煞有介事又若无其事”(James Elkins)。
尽管当代艺术无法定义,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从艺术大家庭中识别出当代艺术。在艺术大家庭中,我们已经拥有超现实主义和波普艺术这样的成员。如果今天有人再画马格利特(René Magritte)式的超现实绘画或者沃霍尔(Andy Worhol)式的波普绘画,他的艺术就不是当代艺术,充其量只是风格化了的后现代主义。但是,如果有人将这两种风格结合起来,形成超现实主义波普(Surrealist Pop)或者波普超现实主义(Pop Surrealism),它就有可能成为当代艺术。当代艺术不是后现代主义式的“新瓶旧酒”,而是具有当代技术特征的“杂交优势”。
从西方艺术史的角度来看,超现实波普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九十年代美国西海岸的“低俗艺术”(Lowbrow)。“低俗”与“高雅”(Highbrow)形成对照。低俗艺术不仅在技法、风格、题材等方面与高雅艺术全然不同,而且在社会地位上与高雅艺术有天壤之别。低俗艺术最初是由没有经过学院训练的涂鸦、卡通、广告等艺术家组成的地下艺术运动,到了九十年代末期开始为艺术体制所接受,进入21世纪之后成为一种流行的艺术风格。这种情形与说唱音乐(Rap)十分类似。说唱音乐最初是受到官方禁止的黑人地下音乐,现在已经演化成为世界范围的流行音乐。随着低俗艺术逐渐被艺术机构接受,一些在高雅艺术领域中工作的艺术家纷纷加入低俗艺术运动。在低俗艺术由地下运动成为受到广泛追捧的艺术风格之后,一些艺术家开始不满低俗艺术的称呼,而采取中性的“超现实主义波普”或者“波普超现实主义”的说法。2004年,安德森(Kirsten Anderson)主编的《波普超现实主义:一个地下艺术的兴起》(Pop Surrealism: The Rise of Underground Art)出版,超现实波普在艺术界中的位置得以确立。当低俗艺术转变为超现实波普之后,其风格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尽管多数批评家将它们视为一回事,或者一种风格的前后两个阶段,但是一些敏锐的批评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质的区别。低俗艺术中的愤青情绪,转变成了超现实波普中的唯美主义,从而与希基(Dave Hichey)在1993年预言的“美的回归”(The Return of Beauty)不谋而合。
在我看来,在21世纪之所以盛行超现实波普,除了风格学上的原因之外,还有社会学上的原因。随着全球化、审美化的深入,精英与大众之间的区别变得越来越模糊。超现实波普的出现,体现了精英与大众之间由势不两立走向和解的趋势,反映了人们对精英与大众之间的二分的厌倦。
有人说中国当代艺术家背后都有一个西方艺术家的影子,中国当代艺术家因此而受到缺乏创造性的指责。按照丹托的当代艺术观念,这种借鉴不仅可行而且必须,因为借鉴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艺术样式,已成为当代艺术的基本特征。艺术家不仅可以借鉴不同时代的艺术,也可以借鉴不同国家的艺术。我这里并不是为中国当代艺术家缺乏创造性进行辩护。事实上,中国当代艺术家通过挪用和创造性的误读,创造出了许多引人瞩目的作品。从历史上来看,西方艺术家借鉴别的国家和地区的艺术资源的例子也屡见不鲜。不过,我想强调的是,中国超现实波普基本上是独立发展起来的,并不是对美国西海岸流行的艺术风格的模仿的结果,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创造性工作越来越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所关注和借鉴。
超现实波普不仅符合21世纪的视觉经验,而且可以充分利用中国本土艺术资源。由于现实主义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并没有取得统治地位,中国历代艺术家凭借想象力创造出了许多超现实的形象。与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艺术相比较,中国传统艺术在整体上具有超现实的特征。发达的想象力和丰富的图像资源,成了中国艺术家创作超现实波普取之不尽的宝藏。正因为如此,在新兴的超现实波普中,中国艺术家由边缘走向了中心,由配角成长为主角。
超现实波普在中国的兴起,或者说中国艺术家在超现实波普中占据中心地位,说明中国当代艺术已经走向成熟。悦美术馆决定将超现实波普作为她的开馆首展,说明新的中国艺术机构从一开始就能占据当代艺术的前沿。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悦美术馆的名称和空间,与超现实波普最相匹配,尽管它们走到一起并不是源于我的设计。就像她的命名、空间设计和功能区分所喻示的那样,悦美术馆旨在以艺术引领生活,既让艺术生活化,又让生活审美化。这里既有时尚的展示空间,也有宜人的轻松咖啡、酒吧、餐厅,还有价廉物美的艺术品商店。随着艺术与生活的互动,二者之间的边界得以模糊而消失,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和生活方式应运而生。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艺术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