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古籍收藏(一)之价值篇
编者按:古籍收藏一般而言很重要但也很小众,拍卖价格和收藏人数等方面都暂时无法和书画类匹敌,但最近几年古籍市场持续火爆,拍价也在不断走高,加之大市场的繁荣、资金流动的频繁以及古籍自身文化、历史价值陆续被愈多的人士认识到,其各方面的价值必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故编者从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基本性整理,以求触摸其中。
清光绪年间,王国维先生曾经以书籍为例来说明何为形式之美(参见王先生之《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可见关于书之美先哲早有定论,加之兼有的文献价值、文物价值,书之美,便不能简单将其归于形式。古籍之收藏,不仅是收藏艺术品,也是对文化的传承。
艺术价值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艺术发展模式和类型极具特色,古籍艺术便是中国文化中独树一帜的奇葩。当代人见书只为读,古时文人则多为赏玩,这种精致而微观的生活方式很难为今人体会。书在当时,已脱离单纯的“传递信息之工具”而变成文人生存品位的价值图示,从而具备一种象征意义,当仁不让地成为文人世界的代言者。古籍的艺术价值,既在其纸、其墨,又在其字、其版。书页一展,香味扑鼻,吾心可静。
众美书中自然以宋版为最佳,刻版、上印、墨色、纸张等皆具上乘,后代藏家多以收得宋版为傲,坊间也有“一页一黄金”之说。明高濂《燕闲清赏》笺论藏书云:“藏书以宋刻为善。宋人之书,纸坚刻软,字画如写,格用单边,间多讳字,用墨稀薄,虽着水湿燥无烟迹。开卷一种书香,自生异味。”不过流传至今,真正的宋版书越来越少,即使偶尔露面,也会很快被识货之人买走,从此便深藏闺中,再难出世。
除宋版外,其他朝代的书籍能够流传下来也是不易。中国传统文化向来重文,对书籍的保护和收藏自是历史悠久,清代著名藏书家叶德辉曾说过:积德积书二者当并重。宋版后,金、元、明、清,加之民国,各个时期都有值得关照的重要书籍,其之美,判断标准不只是时代,名家参与(刻、校、题跋等)、与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有关联等等因素,都是决定古籍价值的重要因素。
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看古籍都具备深刻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极具文人气质和书斋文化特色。
文献价值
中国历史的传承,依靠者不过二种:书籍和实物。因为我国历史实在漫长,出土之物和流传之物却是不多,故历代都很清醒地认识到古籍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言,古籍记载了历史事件,记录了过去发生的事情,是我们了解历史上人们的思想、言论、行为等的最直接参照物。自然,科技的发展使当代的我们记录历史的方式多种多样,然而须知中国几千年历史,影像技术的诞生不过区区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