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开展加强文物保护普查行动
http://www.socang.com 2011-06-28 09:53 来源:大洋网
全区300多人参与文物普查,收集文物线索1300多条,新发现文物714处。日前,我区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会议,对文物普查工作进行了总结。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区文物普查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发现了一大批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同时也极大增强了全区群众文物保护意识。
714新发现冠盖羊城
凌边会堂建于1961年,会堂内部正前方设主席台,横额上书“为人民服务”,再上有五角星,墙面上写有毛泽东诗词、语录,反映了当时的建筑风格和历史史实。当普查人员发现这个被遗忘的“珍宝”时,不禁惊喜万分。凌边会堂也“不负众望”的入选了首批区文物保护单位。像这样的惊喜在我区文物普查中还有很多。
在“三普”工作中,区普查办通过走街串巷,收集到各镇街、村居,以及群众提供的文物线索达1300多条,并对此进行逐一甄别和筛选。截至今年3月底,复查文物126处,新发现714处。加上原有文物,我区已成为广州市文物点最多的区(县级市),进入全国文物大区的行列。
在这些文物中,有不少具有轰动效应的新发现。如沙湾紫坭糖厂,2009年入选全国“三普”重要新发现,今年2月又入选广东省“三普”百大新发现,同时入选的还有作为广东音乐发源地的沙湾三稔厅。这两处正向国家申报全国“百大”新发现。
300多人参与普查
文物普查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为此,区政府先后拨出了50万元作为普查专项经费,并组建了区、镇街、村居三级普查网络,为普查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国务院下发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后,我区专门抽调了由区文物办、博物馆8名专业人士组成的普查队,并在各个镇街和村居设立了1~2名普查联络员,镇街普查员负责安排全镇街普查工作,村居联络员负责道路指引,上报相关资料,协助普查队开展实地普查工作。经统计,全区参与普查的人员达300多人,确保了在全区开展“地毯式”普查。
在普查中,我区普查队员克服前所未有的困难,经常走访人烟罕至的地方,有时一个工作日要跑十几个文物点,风吹日晒也毫无怨言,为普查工作的按时完成立下了汗马功劳。据统计,普查队共拍摄文物照片2万多张,所有文物点都拍摄了录像,编制文物资料100多套,填写手稿资料1000多份,绘制文物点平面图1000多份,为文物点准备了详实的资料。
为所有文物点挂上标志
为保护好普查成果,我区相继公布了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和第一批区级登记文物保护单位669处。区文物部门将对所有文物点挂上文物标志,对这批珍贵遗产进行保护。凡是列为我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以上(含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区文物保护单位、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市级、省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都受到法律保护。
通过“三普”,我区不仅发现了大批新文物点,同时也提高了广大市民的文物保护意识。普查工作得到了许多市民的大力支持,一些群众主动配合并参与普查,挖掘出大量文物点的史实和传说故事,涌现了如“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孔耀昌等杰出的民间保护文物积极分子。但同时也有极个别的群众担心旧宅物业确定为文物点后,要承担更多责任,而婉拒登记入册,给文物普查和保护工作带来一定难度。文物保护功在千秋,利在当代,需每一位市民积极参与。(何洋)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文物保护”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