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专家全力抢救马王堆的辛追夫人
http://www.socang.com 2011-06-16 13:59 来源:盛世收藏
沉睡黄泉两千年,一朝掘墓曝红颜。当年若效凤涅磐,何必今朝不得安。一首《辛追怨》,道出了古今两千年多少人和事。如今,这位长沙国丞相夫人仍安静地睡在省博物馆内,每日吸引数以万计的游人前来参观。
在与辛追相知相识的众多现代人中,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教授罗学港是很特别的一位。从1972年马王堆汉墓的发掘至今,他一直“陪伴”在辛追身边,成为她的私人“保健医生”。最近还有效缓解了她骨组织脱钙和蛋白质降解等问题,而取得这一成绩的关键,就是获得国家科技创新二等奖的“整体-细胞-分子”三级保护模式。但在罗学港看来,这仅仅是为辛追的长久保存提供了可能。不过,要真正实现这一点,仍任重道远。
辛追体检骨组织出现了脱钙
在今年的文化遗产日专题报告中,罗学港回忆,在古尸出土之后,相关专家采用现代防腐技术(以福尔马林为主的固定防腐液)对古尸做了防腐处理,即动脉内注射、局部注射和全身浸泡化学保存液。随后古尸被浸泡在保存液里,在4℃环境下保存于省博物馆内,这期间由当时的湖南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定期监测并更换保存液。
2001年,省博物馆新陈列楼即将落成,马王堆古尸能否搬迁至新陈列馆成了文博专家的棘手问题。“当时大家都想知道,历经30年的保护,古尸内部组织是否发生变化?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能否承受搬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古尸还能保存多久?”
围绕这一系列问题,2002年,经湖南省政府批示,省文物局组织评估专家组对古尸出土30年保存状况进行综合评估,专家们运用形态学、放射学、微生物学和分析化学等技术和方法对古尸整体外观、组织样本和棺内保存液样本进行了检测和分析。
“古尸整体外观保存良好,其外形、肤色无明显变化,皮肤仍具有弹性。但古尸同样出现了骨组织脱钙、蛋白质的降解等现象。”该检测结果一出,所有专家都紧张起来。也就是说,经过30年的保护,古尸发生了渐变,其改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治疗方案模拟出土前的保存环境
古尸蛋白质降解和骨组织脱钙的问题如何解决?这成了实现古尸相对长久保存目标的关键问题。
罗学港说,古尸出土前深埋于地下,五层棺椁周围由木炭、白膏泥等形成密封层,且浸泡于茶色棺液中,处于一个恒温、恒湿、空气流动极为缓慢、氧含量相对匮乏、无光源、微生物生长代谢极为缓慢的深层地下环境中,这些因素有效地消除了长沙梅雨季节长、湿度大、四季气候变化恶劣的潜在威胁,使古尸得以在地下完整保存两千余年。
为此,罗学港等专家建议模拟古尸出土前的保存环境,将古尸保存于地下模拟墓室中,“具体的操作就是采用制冷系统维持古尸保存环境的相对稳定,室内恒温4-6℃、恒湿45%-55%、1个大气压以及≤45分贝的低噪声,同时用冷光源来消除热光源导致的温度变化;采用液体浸泡的湿保存方法将古尸浸泡在有效保存液中,防止古尸整体腐败。
任重道远想要长久保存还得继续努力
鉴于长沙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专家们特别开发了无菌层流净化技术,通过空气净化装置的多级过滤,控制进入目标区的空气中微生物与颗粒物的含量,使室内空气达到设计的洁净度,从而有效控制和稳定手术室内环境。而在古尸保存微环境的改良方面,专家对保存液进行调整,改良后的保存液对蛋白质有较好的保存作用,清亮透明,不产生沉淀,有较强的酸碱平衡能力。
“在上述保护技术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发展和健全监测技术和手段,建立多指标调控和动态监控体系,实现古尸保存微环境的动态平衡及无损监测是至关重要的。”罗学港说,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已实现了主要针对古尸棺外环境监测。
罗学港表示,目前“整体-细胞-分子”三级保护模式已经成功缓解了马王堆古尸骨组织脱钙和蛋白质降解,“但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要实现古尸真正意义的长久保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发展和健全分子监测和调控技术,实现真正意义的分子水平的保护与研究。”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文物专家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