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彭年)昨日,记者在江汉区青年社区张跃华家见到了整箱整箱的股票。老张告诉记者,他收藏股票18年了,股票、股证及清朝、民国的股票最高峰时达550多种。
为了收藏,他跑遍全国。1995年的某天,张跃华外地出差前,把低价搜集来的股票放置于家中暗楼。因为太重,暗楼被压垮,母亲知道他买的时候没花多少钱,便把成箱成箱的股票当废纸“论斤”卖掉。张跃华回忆说:“当时略感惋惜,但随着时间推移,那些股票放现在少说也值几十万了。”
在张跃华的藏品中,一些图案各异、镌刻精湛、印刷精美的民国乃至清代的股票耐人寻味,其中不乏杜月笙等海上闻人的署名。老股票蕴含着各个时期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很多是存世稀品。长期和股票的历史打交道,张跃华与他在全国各地的许多藏友都成了鉴赏股票的专家,虽然他们有些人学历并不高,但经常是名牌大学金融专业的座上客,受邀为教授与高材生们“谈股论道”。“发行年代、公司状况、稀缺程度、品相好坏,都是决定实物股票价值的因素。”张跃华表示,实物股票收藏要注重发掘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股票上的各种印花税票、钢印、戳记、水印、名称等,都反映了不同时期股票的特征,也是判断收藏价值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