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98艺术区里“艺术商店”的招牌加起来,都可以办个展览了。小摊上卖点彩绘的杯子,门脸房里卖点义乌小商品市场里批发来的本子和包,盖上个简陋的LOGO,就都管自己叫艺术商店。反正扎根艺术圈,盘下个小店面,不做艺术做什么?
事实上,真正的艺术商店一点也不好做。把艺术品的复制版变成量产的商品,本身就是一件有风险的事,做好了可以是“日常美学”的最佳示范,做不好就是两头不是人,商业艺术两不靠,两拨人都不待见你。
UCCASTORE称得上中国大陆最好的艺术商店,从2008年起至今作为大陆艺术商店表率去到迈阿密艺术亚洲博览会、艺术登陆新加坡、香港国际艺术展等国际性的博览会,商店在艺博会上的销售业绩和口碑都维持在很高的水准。
以UCCASTORE为例,一个好的、成熟的艺术商店至少需要具备以下几点。
第一,拥有重要的艺术家。
UCCASTORE的第一批版画和限量版合作的艺术家是张晓刚、刘小东、黄永砯等30多位国际级别的中国当代艺术家。
商店总监薛梅之前是做奢侈品行业的,她认为作为一个商店,艺术品的丰富性也非常重要。于是一批在国际上名气不大、作品却有独到意味的女性艺术家进入了薛梅的名单。崔岫闻的《三界》,是薛梅做的第一个限量版照片,“长画幅,低限量,适合价位。在上市不到两个月全部售罄。”
2010年刘小东的个展《金城小子》里,展出了《金城记忆》系列铜版版画,这个系列采用了三种媒介,后来有10套作品中有一部分被美术馆收藏了,证明了作品本身极高的学术和研究价值。
第二,版数不能多。
当限量版艺术品成为摆上货架出售的商品,那么它的数量直接与价格挂钩。
先前有零售业经验的薛梅在到任之后,除了对商店基础硬件和软件都进行了规范化改造,在库房、前台销售、内部数据管理等方面都重新建立了严格的规范体系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对限量版艺术品有了版数上的首次控制。
第一批版画是在法国为毕加索制作版画的 Id-iom工作室制作的,单品成本非常昂贵,但限量版数比较高。为了确保作品的稀有性和提升收藏者的尊崇感,薛梅顶着很大的压力撕毁了一批版画,把作品的限量数从几百降到了几十。
第三,定合适的价格。
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些艺术家对价格有明确的要求,还算好办,比如杨诘苍的青花瓷腿骨,每一根腿骨售价190元人民币。
大部分价格需要根据三个要素来确定:艺术家的知名度、业内地位和拍卖市场上的价格;作品的制作成本;限量版艺术品入市后的销售状况。其实实际情况远没有太多硬性的指标去参考,艺术商店需要对受众进行分析和调查,了解购买者心里的那个合适价钱,还需要和艺术家沟通。
最难的是,商店的经营者自己要对这些限量版艺术品、艺术家和整个市场有一个准确的认知,用薛梅的话说,“价格与价值的匹配度是很重要的。”
UCCASTORE里的商品价格会上下浮动,大部分都会持续的、小幅度上涨,比如标志性的那件隋建国的雕塑恐龙,去年是3.8万,今年是4.2万。
刘小东的《金城记忆》系列铜版画最初定价是22万,因为艺术家知名度、学术价值、作品本身的唯一性和特殊性,再加上《金城小子》展览中油画不销售的因素,这套限量作品最后一套售价为60万。
第四,不能一直简单复制。
薛梅试图打破艺术商店就是贩卖“限量的复制版”的规则,就算是艺术家作品的复刻,也想加些创作的元素进去。“例如跟钟飙合作的《两个人的车站》版画作品,在不断修改中,我想到是否可以在限量版画基础上再创作。带着版画去了钟飙的工作室,想法一出他也很兴奋,激发了钟飙的创作欲望。画笔下随性留出的色彩和笔触,好似两种能量世界的再次冲击,10年前的作品和当下的他时间跨越。这系列作品只有3幅,而且是原作,在香港展会上一售而罄。”
第五,设计界的新品不放过。
“来买限量版艺术品的多在30岁到50岁之间,都是高收入人群,如果是国外购买者,职业身份有老师、律师、室内设计师,他们有认知的基础,不需要再教育。”这显然不能够让一个商店充满人气,798日渐成为一个旅游景点,游客是另一大客源,而学生和年轻的设计爱好者对动辄上万的艺术品消费不起,UCCASTORE里还有许多有趣的设计新品,比如三宅一生手表,NATOOKE死飞自行车,RUBY的海绵宝宝自行车头盔等。
设计品的选择比艺术品要多很多。最好的结果是那些好牌子都想与你合作。薛梅做到这一步只用了两年时间,RUBY头盔在全球有几百家合作伙伴,但在中国只选择尤伦斯艺术商店,而许多设计师都是用的LAMY钢笔也主动找到UC-CASTORE谈入店的合作,正式进驻时商店内相应有设计师的钢笔绘画展示。依托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艺术商店,比单打独斗确实方便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