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1年花2000元买下艺术家刘小东一张油画草图开始,李冰致力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已有10年。从打包收购东宇美术馆的全部藏品到斥资千万元兴建和静园美术馆,再到发起并组织首届“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年会”,李冰由一名热爱艺术的企业家逐渐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品收藏的领军人物之一,其藏品不仅包括油画、雕塑、装置、影像等,还系统梳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架上艺术史。
李冰身上散发着一种传统文人气息,从1996年起,李冰开始涉足茶生意,先后在沈阳、北京创立了和静园茶人俱乐部与和静园茶人会馆,如今,“和静园”已是国内十大茶艺知名品牌。
在李冰的当代艺术收藏历程中最传奇的故事,要属2005年他以600万元打包买下原属沈阳东宇美术馆的79件当代艺术精品,其中包括张晓刚、方力钧、王广义、岳敏君、曾梵志等众多一线艺术家上世纪90年代的重要作品。他介绍,上世纪90年代末,沈阳东宇美术馆、成都上河美术馆和天津泰达艺术馆并称为中国三大民营美术馆,是国内最早出现的致力于当代艺术的收藏与展览的民营美术馆,当时恰是中国当代艺术“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时候,在国际艺术界走红,但国内官办美术馆尚未对当代艺术敞开大门,所以重要的当代艺术作品才得以进入民营美术馆。可是好景不长,虽然大家一腔热血,但终因大趋势没有形成气候,支撑美术馆运作的企业在经营上又出现各种问题,民营美术馆进入了一个调整时期。在这样的形势下,李冰接手了东宇美术馆的全部藏品。他说,这批优秀的当代艺术作品是他收藏体系的基础,也正是这次收购,使他萌发了建立美术馆的想法。
2007年,一座设计精致、大气沉稳的两层清水混凝土建筑在北京宋庄艺术园区拔地而起,取名为和静园美术馆。其总建筑面积达3180平方米,展厅面积2000平方米,可举办各类展览以及沙龙、讲座、论坛等活动。李冰介绍说,和静园美术馆的定位是要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整体发展,梳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脉络,建立当代艺术重要作品的收藏系统,致力于在全球化语境中谋求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演进的最大可能,尽可能将当代艺术重要作品留存在国内。同时关注年轻艺术家的成长,积极发现并培养有潜力的年轻艺术家。
作为和静园美术馆开馆的首个展览,李冰精心策划了《十年一“觉”1997—2007比较展》,展出了50多位中国当代艺术代表人物的油画作品,是国内民间艺术机构对中国当代艺术最大规模的一次回顾与梳理,还把艺术家的成名作与其新作进行对比同时展出,以此体现近10年中国当代艺术的变化历程。李冰表示,以后和静园美术馆会不定期地更换展示的馆藏艺术作品。
李冰说,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历史并不长,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是与中国30年改革开放同步前进的,它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大变革,站在中国大的文化脉络上来反思、批判现代人的生活、生存状态,未来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遗憾的是,由于国内对当代艺术的关注和认识不够,当代艺术作品艺术价值的标准不够清晰,使得大量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作品流失国外,被国外美术机构和藏家收藏,我们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再换回。
针对中国当代艺术面临的各种问题,李冰于2009年参与发起了“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年会”,试图通过举办收藏家年会建立起中国自己的当代艺术市场规范,集艺术家、收藏家、艺术批评家、媒体等多方之力,探讨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的价值标准与发展方向。当代艺术收藏家年会的发起,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如今已成功举办了两届。李冰说,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当代艺术,有越来越多的藏家参与到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中来了,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且具备相当的艺术欣赏能力和美术理论知识,这让他备感欣慰。
对于未来的收藏计划,李冰表示,他将会不断挖掘艺术价值被市场低估的当代艺术家,更加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国当代架上艺术史,并把当代文化传承下去。同时,不遗余力地关注年轻艺术家的成长。李冰说他喜欢内心干净、纯粹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例如无青、赵银鸥的作品等。
李冰相信,通过各方持续的努力和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会越来越成熟,中国当代艺术的“亿元时代”就在不远的将来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