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拉·德·拉·克鲁斯(Angela de la Cruz)5年前因中风瘫痪,但这并未影响她获得2010年特纳奖提名。
纽约州奥尔布赖特-诺克斯美术馆展出的巨幅“涂鸦”始创于作者索尔·李维特(Sol LeWitt)逝世三年后。
近年崭露头角的亚历山大·格里茨基(Alexander Gorlizki)坦承,就技法而言,自己还要过20年才能赶上其印度助手的水准。
拥有150位客户的马克·摩尔(Mark Moore)称自己“从未亲自动过笔”……
署名的艺术家与真正的创作者很可能不是同一个人——对于此类咄咄怪事,当代艺术圈早已见怪不怪。部分知名艺术家如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杰夫·昆斯(Jeff Koons)甚至公开招募“影子画手”。据内部人士透露,逐渐回暖的当代艺术市场、与日俱增的创作压力以及舆论导向的逆转,是造就这一怪相的主要原因。
两全其美的创意实践?
“艺术家必须作出抉择。”马克·摩尔称,在这个善变而敏感的艺术市场,要么雇用助手事半功倍,要么承担无法履行合同的风险。这便是他同时拥有150位金主,却很少亲自执笔的原因所在。“否则,我甚至没法在一年内完成一幅作品。”过去四年中,马克·摩尔名下的画廊平均每年向经销商提供10幅油画和10座雕塑,其中6幅以1100万到250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
“雇用助手已越来越普遍,一方面是因为艺术家希望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们的接受度亦有所提高。”纽约Cheim & Read画廊的合伙人亚当·谢费尔(Adam Sheffer)称,由Cheim & Read代理的30位艺术家中,六分之一雇用工作室助手,通常画廊会向收藏者如实披露这一事实,然而“这完全没有影响作品的市场价值”。
究其原因,大众对助手或学徒在创作中所扮演角色的认知亦在不断变化。《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斯坦·赛瑟(Stan Sesser)说,这项始于米开朗琪罗时代的古老传统曾一度沦为印象派画家压榨学徒、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工具,因而招致大众反感。20世纪中期,波普艺术风行一时,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在工人协助下完成的丝印版画开始令舆论逆转。“艺术作品的价值并非来自创作者的双手,而在于创作意图及理念。”耶鲁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罗伯特·斯托(Robert Storr)的说法无疑颇具代表性。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去年索尔·李维特的“涂鸦”展出时,鲜有人表示大惊小怪。这幅面积达2200平方英尺的巨幅油画在索尔去世三年后方才动工,其创作者包括索尔工作室的五位助手及美术馆雇用的11名艺术家。“关键并不在于谁拿起了画笔,而在于作品背后的创作理念。”工作室前助手约翰·霍根(John Hogan)介绍,索尔在2007年便勾画了极其详尽的全尺寸蓝图,就连每根线条的位置都标示得一清二楚,如同建筑师的施工图纸一般。
去年获特纳奖提名的安吉拉·德·拉·克鲁斯卧床五年,早已丧失创作能力,甚至无法与人正常沟通。然而,这并不妨碍她在那些色彩鲜艳、线条扭曲的作品下方署上自己的名字:“我通过电邮或面对面地交谈给出指示,助手将其诉诸笔端,他们代替了我的双手。”
现居纽约市的亚历山大·格里茨基更是开诚布公地宣称:“我倾向于不直接参与绘画。”其作品通常由七位居住在印度斋浦尔的助手完成,“这种做法将我从技巧的局限中解放出来”,因为他承认,至少要过20年才能赶上其首席助手利亚兹·乌丁(Riyaz Uddin)的水准。这位画坛新星喜欢将奇异的形象与印度传统设计糅合在一起,其作品曾在伦敦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丹佛艺术博物馆等展出。
流水线生产欺骗观众?
然而,并非每个人都愿意为“名不副实”的艺术作品埋单。今年早些时候,纽约Pace画廊将约翰·张伯伦(John Chamberlain)的若干雕塑作品拒之门外,因为某位不知名的比利时加工技师才是它们的实际创作者,这位83岁高龄的雕塑大师仅仅扮演了“监督者”的角色。
“我们代理的大部分画家都凭借一己之力完成从头到尾的所有步骤。譬如帕特·斯代尔(Pat Steir)、乔纳森·拉斯克(Jonathan Lasker)。”亚当承认,对特定的收藏者来说,艺术家亲力亲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来自纽约州的收藏家霍尔特(Hort)夫妇则将助手的参与视为带有欺骗性质的“违约之举”。在他们看来,笔触间的细微瑕疵令作品更显珍贵,若一切都很完美,画家便有请人捉刀之嫌。霍尔特回忆道,某位画家曾邀夫妇俩赴宴,当他们无意间看到一众助手在工作室忙碌时,立即将此人拉进收藏黑名单。
至于“捉刀”能否为那些默默无闻的年轻艺术家提供晋身之阶,则视个人运气而定。至少,在杰夫·昆斯的工作室,我们看到的是一幅与想象中不甚相同的画面。这里分工明确,寂然无声,每一个形象、每一段线条、每一种色调都按照详尽的介绍图“依样画葫芦”,从普通画工到监管员、经理助理再到工作室经理,等级森严,秩序井然,更像工厂的流水线生产或是一台庞大而冰冷的机器。
耐人寻味的是,尽管工作室出身的艺术家对这段经历不无感激之情,对“多年媳妇熬成婆”的说法却往往表现得相当抗拒。“没有比雇用助手更糟的事儿了。”曾为达明安·赫斯特担任助手长达四年的瑞切尔·霍华德(Rachel Howard)表示,(艺术创作)“是一件非常个人化的事,我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