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刘俭:情有独钟爱红木
http://www.socang.com 2011-03-11 15:19 来源:
刘俭字廉斋,1972年出生于济南,自幼酷爱书画文玩。1993年经关天德引荐,拜其族兄——著名文物鉴定家、书画家关天相先生为师,得学金石、考古、书画、鉴赏之学。取法乎上受益良多。现为红木收藏、鉴赏家,省花卉盆景奇石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山东财政学院人文学院兼职教师。■本报特约记者 刘建华
上篇:痴迷红木收藏,四方见闻精品
作家海岩曾讲过一个故事,几年前约同在文学圈集作家、收藏家、观复博物馆馆长等一身的马未都,去海岩经营的北京昆仑饭店吃饭。路过杨波开的元亨利古典红木家具店,作家的好奇心鬼使神差让海岩中途下车去看看。马未都连忙劝说,千万别看,看了会中毒的!海岩不以为然,执意要去。马未都言中了,海岩被各式精美的海南黄花梨古典家具迷住了。此后,几年下来不少存世精品大器被他收入囊中,并于2010年在北京开办了以展出海南黄花梨古典家具为主题的私人古典红木家具博物馆。收藏过程中海岩的眼力不断提高,收藏的古典家具价格也翻跟头上涨,创造着他又一财富传奇。
当笔者把这个故事讲给济南的红木收藏、鉴赏大家刘俭听时,他对“中毒”一词深有同感。说起红木收藏之初的想法,他说正是被中毒似的,爱入骨髓的古典红木家具把他引诱进了这个行业。自2001年以来,他开始收藏老家具。毕竟济南不是北京、上海,收藏的渠道有限,老家具中柴木家具多,红木家具少,民间也少有精品出现。追溯刘俭的红木情愫要定格到2001年——有一天在恩师关天相先生家无意间看到的一本书,这是王世襄先生送给关老的《锦灰堆》,书中对明式家具的详尽介绍和精美的图片吸引住了他,从此他开始了明清家具如醉如痴的研究学习。此后,古斯塔夫·艾克的《中国花梨木考》、安思远的《中国家具》、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珍赏》、《明式家具研究》等书籍反复揣摩绘图,一有闲暇就去苏州、上海、福建、广州、河北大城等地参观学习。
古典家具会让人上瘾。那种瘾,像裹足诱饵的鱼钩,只要你走近绛紫色的宝座、翘头案、罗汉床,不消片刻,红木的隐隐清香,就会牢牢钩住心思;如果再逢了高人指点,于迷津中隐约有一丝光亮带路,那瘾,将一发不可收拾,会日思夜想,夜夜辗转。如其所述,红木是一块温润尊贵的木头?还是一位婷婷玉立的有情人?
下篇:红木引入济南 成功几经考验
日日沉浸其中,目睹着众多红木精品,忽一日刘俭着魔似的突发奇想:为何不在济南就地着手引进红木呢?干脆力邀身边有实力的朋友开办红木家具厂,自己呢,则担纲艺术总监、找能工巧匠,高仿传世精品家具!开始家人劝阻,说你只不过看过几本书,况且济南没有专业红木技术工人,都是南方在做,外行能领导内行?但他总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不就是领人打家具吗!”事在人为,就这样,由他和朋友筹办的大方堂古典红木家具厂在东郊牛旺庄悄悄启动了。
2008年是红木行业最低谷的一年——2005年以后红木家具受资源枯竭、人为炒作等影响,红木家具搭上了涨价快车,至2007年已经是疯狂的红木。以原料老挝大红酸枝为例,2005年之前不过每吨4万元,2007年已涨到每吨11万元,木材商每新购木材,车都不卸即被家具厂整车争相买走,许多家具厂不做家具或借或贷巨款做木材和家具倒卖经营,这一时期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粗制滥造的红木家具,那真是暴殄天物,也发生了许多一夜暴富的财富故事。2007年底红木原料价格急转直下,在买涨不买跌的驱使下,大家都开始抛售,至2008年底降至3万多元,很多人为此倾家荡产,绝不再碰红木。
刘俭是在这种背景下逆势进入的,他对红木前景满怀信心的理由——一是资源的或缺性。从长远来看,红木越来越稀缺,只会增值不会贬值。二是在济南当地生产。红木家具自古即有“红不过江”的服务半径之说,主要是当地空气中的含水率问题至今也解决不了,如济南的空气常年含水11.7%、上海16%、广州21%,这种南北地域差异性是不可能统一的,红木都有不同程度的开裂。如在当地,就能够有效地避免这个问题。三是“木分紫檀花梨”,前几年,多数人认为发红的木头就是红木。随着知识的普及,人们认识到红檀、亚花梨、非洲红酸枝不是红木,国家也规范了家具用材国标和深色硬木标准红木之分。更重要的,古典家具不应只是实用品,更是艺术品,只要有精品就会有市场!
多年的红木收藏眼光果然帮了刘俭大忙——2009年,红木家具市场开始复苏,价格回升。2010年底老挝大红酸枝大料已突破每吨15万元,区别于2008年的是价格理性回归,市场没有炒作,是资源的枯竭。目前海南黄花梨每吨850万-1000万元;越南黄花梨每吨300万-400万;作为明清三大贡木的老挝大红酸枝有非常高的升值空间,“一黑二黄三红”的价格空间将必然缩小。于是,红木收藏鉴赏家刘俭和大方堂,也随着红木的新发展态势而风生水起,他成功了!
今天的刘俭,每周都在山东财政学院人文学院做兼职教师,讲授他的多年经验之谈的《明清古典家具断代》讲座。俯仰之间,将红木收藏鉴赏的精髓,传播至更年轻的一代学子心目中,传承给下一代未来潜在的收藏家们……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