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4年改扩建后,中国国家博物馆3月1日起陆续向观众全面开放,其推出的首个基本陈列便是《复兴之路》。昨日,成都晚报记者探秘国博,看到从锦江整治工程获得的国际大奖奖杯、成都市委颁布的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文件,到邛崃市羊安镇村民议事会记事本、油榨乡马岩村民主理财“五瓣章”等等,《复兴之路》包含了24个成都元素!
成都元素 子弹装配机打头
《复兴之路》作为目前唯一全面展示中华民族170年复兴之路宏大主题的陈列展览,共分为五个部分,陈列了1280多件套珍贵文物和870多张历史照片。
在前面四个部分中,成都元素都有零星出现,第一件是四川机器局使用的子弹装配机,陈列在半人多高的玻璃展柜中,能清晰地看见机器的部件和油漆斑驳的绿色机身。1877年5月初,丁宝桢入川接任四川总督,着手组建四川机器局,厂址便选在成都城东南的下莲池,对推进我国西南地区的近代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此外,1933年四川灌县征收局向农民预征粮税的收据以及大邑县地主刘文彩1934年的账本也作为文物展出。
第五部分集中出现成都元素
成都元素最集中的陈列,是在《复兴之路》的第五部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共出现了20件。
其中,有12件来自成都的实物连续占了整整两列展柜,记者听到有参观者感叹:“哟,全是成都的!”其中,在成都市委下发的4个文件下面,展览说明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成都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之一,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最“原生态”的陈列当属盖满鲜红手印的《双流县瓦窑村一组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的户主大会决议》,以及邛崃油榨乡马岩村新村发展议事会五人“民主理财监督章”,俗称“五瓣章”。
第五部分名为“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展柜中集中出现了诸如成都市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卡,金堂县农民唐朝光、都江堰农民潘登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等普通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实物展品。
专柜展出“5·12”地震物品
来自“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历程中的代表性物品,被专门陈列在一个高大的展柜中,共8件,包括北川中医院宿舍墙壁上悬挂的指针停在地震时刻的时钟,邱光华烈士的军装和飞行胸章,冒死空降茂县的15名空降兵的请战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