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候云端(布面油画)马 丹
幸运满地(布面油画) 马 丹
本报记者 鲁娜
3月5日至4月3日,来自云南的“80后”艺术家马丹的首次个展“幸运满地”在北京对画空间画廊举办。画展开幕当天,马丹的10余件架上作品几乎被藏家抢购一空。在这次画展上,对画空间还首次推出了每人限购一张作品的措施,这才得以让更多的藏家购买到作品。
继国内“70后”艺术家多方位喷发、百万军团崛起后,“80后”艺术家也已陆续在市场上抬头。在画廊业方面,包括北京林大艺术中心去年举办的“现实的弧度——臧坤坤个展”等展览,“80后”艺术家的作品均在开幕当天就基本售罄。“80后”艺术家的作品市场价值如何?购买他们作品的藏家都是哪些人?记者对此专访了对画空间画廊总监李颖。
作品定价不高 买家觉得很值
马丹的此次个展“幸运满地”,并不是对画空间关注“80后”艺术家的首次尝试。记者了解到,去年9月,由当代艺术家毛旭辉和李颖共同策展的“过桥米线:云南年轻艺术家作品展”上,就集中了毛旭辉所执教的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8位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其中6位是“80后”。
据悉,“过桥米线”展开幕不到20分钟,其中的9件参展作品已被有成交意向的买家看中并贴上红点,最终,画展开幕当天,2/3的作品已成交。在北京林大艺术中心去年12月底开幕的“现实的弧度——臧坤坤个展”上,臧坤坤的18件架上新作在画展开幕首日就被订购一空。
“画廊有时候就像一个品牌,也要每年推出‘新款’。”李颖认为,画廊在不断寻找新的艺术家的过程中,自然会少不了关注“80后”艺术家。对于“80后”艺术家作品的热卖,李颖表示:“以马丹的作品为例,画廊对马丹作品的定价并不高,其价格在1万元至6万元之间,其中最贵的一件作品,主要因为其尺寸较大;因此,看到作品、得知定价后,许多买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很值。‘80后’艺术家毕竟还都比较年轻,在画廊市场上很难一下子就到达一个很高的价位。”
80后艺术家作品 国内外艺博会也热销
“对于很多运作时间较短的画廊来说,做老一辈艺术家的作品,画廊往往缺乏资源。所以,关注年轻的艺术家,是其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但这并不表示画廊是被动地关注年轻艺术家,李颖认为,“画廊应该有自己的市场定位。例如,简单来说,对画空间画廊的定位就是把国内的优秀艺术家往外带,把国际上好的艺术家带进来。”为此,对话空间也积极在国内外艺博会上进行推介。
“在迈阿密亚洲当代艺术博览会(2010年)上,我们带去了两张马丹的作品,结果两张作品很快就售出,还有10位买家排队等着买她的作品。马丹的作品在艺术北京和台北等地的博览会上也十分畅销。今年年底的迈阿密艺博会上,我们还会带着马丹的作品参展。但是,就算去年已经预订的10位买家的订单,我们也不一定能够完全满足。”李颖说。
上升空间多大 还需时间来证明
在日前发布的由中央美术学院国家艺术与文化政策研究所承担的“‘80后’青年美术家创作与生存现状”调研项目报告中也提到,从市场反应来看,“80后”艺术家更多地被视为新兴资源、潜力军的角色,市场上仍多采取到处撒网与重点培养结合的模式,以期选中那些创作方向相对明确、创作持久力强、有发展前途的艺术家。
“购买‘80后’艺术家作品的藏家,既有新兴的藏家,也有大家熟知的收藏者。中国香港地区、国外的藏家也是收藏年轻艺术家作品的主要人群。像这次展览就有3位国外藏家订购了马丹的作品。”李颖说。
“80后”艺术作品市场的热度能够持续多久?该调研报告认为,“80后”艺术家的创作水平是否与市场售价相符合,以及“80后”艺术作品究竟有多大的上升空间,一方面有待更多的时间来证明,另一方面还要看是否有合适的外部环境来帮助这一代艺术家走得更远,找到更为成熟的艺术创作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