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出土的十余个鼓式或覆盆式石柱础。
图二:考古人员在出土的清代石赑屃背部制作拓片。 (记者 崔健 摄)
本报3月9日讯(记者 赵晓林)继上周舜井街北部西侧工地发现宋代柱础后,济南市市区再次发现古代文物,记者今天在县西巷武岳庙历史建筑保护项目工程工地看到10多件古代建筑构件和两个赑屃。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称,这些文物对于摸清这一地区古建筑的历史沿革有一定作用。
在县西巷武岳庙修缮重建工程工地已经发掘了多个探方,在探方北侧,两个巨大的石刻赑屃和10余个鼓式或覆盆式石柱础等被简单排列在一起。两名考古人员正在对一个赑屃的背部花纹进行捶拓。考古人员介绍,这些文物是从3月3日正式考古发掘后,在清理上层的现代渣土层时发现的。两个赑屃背部雕刻有龟背纹,两侧雕刻有爪纹和如意云头纹,比较奇特的是在背部的龟背纹中均匀雕有八卦纹,这种纹饰在以往发现的同类赑屃中较为少见。但对于八卦纹的排列方式以及其中所蕴涵的意思,还需要在做出清晰的拓片后再请专家进行解读。其他的鼓式或覆盆式石柱础基本都是明清建筑中的构件,体量都不大。另外还有一条大型过门石和一件六棱形石构件。六棱形石构件并不是很规则的六棱形,每面的下端都雕刻有简单的纹饰,其具体用途还不清楚。
记者看到,发掘的探方位于福慧禅林大殿的正南侧,其中有多面墙壁遗迹。考古人员说,这是刚清理出的5座房基,大多属于明清到民国时期。其中比较独特的是一座建筑的西山墙厚度达到了95厘米,据此推测,这里应该曾建有一座大型建筑。在这西山墙的遗迹西侧发掘出一个灶的遗迹,有两个灶眼,其南侧有不少黑色的燃烧过的煤渣痕迹。目前发掘出土的文物大都是在探方上面的现代渣土中发现的,还不能断定究竟是福慧禅林还是武岳庙原存的建筑构件或附属物。
考古人员告诉记者,此次考古发掘是为配合武岳庙历史建筑保护项目而实施的,有两个目的,一是对拟建的地下停车场范围进行全面抢救性发掘,再就是对拟保留修缮的古建筑周围进行必要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力求搞清楚埋藏于地下的古建筑遗址的布局和结构,以便为科学合理的修复改组古建筑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