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美术馆北岸当代馆
肩负重任的罗一平
广东美术馆打造珠江北岸文化长龙示意图
广东美术馆即将改扩建
让人感到快乐和互动的体感测展
克鲁兹·迭斯互动体验空间,人们在色彩中找到快乐
广东美术馆本馆长达两年的改扩建,广东美术馆将何去何从?员村热电厂改建的广东美术馆北岸当代馆又将担任怎样的角色?
继“台前幕后—————广东戏曲舞台艺术展”推出了跨界艺术展览的大戏后,“启点·动象空间———广东美术馆与广州大剧院的首度合作,拉开了由单一空间走向多元开放空间的“大空间”帷幕。去年广东美术馆的几次大动作让我们看到广东美术馆新掌舵人罗一平上任以来,对大艺术、大空间、大跨界不断的摸索与实践。
而备受瞩目的广东美术馆三大动作:成立广东美术馆广州大剧院当代馆,成立广东美术馆北岸当代馆,以及即将进行的广东美术馆本馆的改、扩建项目,这三大动作的连贯性让国内外行家的目光聚焦在罗一平身上。
面对广东美术馆本馆长达两年的改扩建,广东美术馆将何去何从?而在罗一平的规划蓝图中,员村热电厂改建的广东美术馆北岸当代馆又将担任怎样的角色?为此《创意周刊》专访了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艺术是个趋势,也是一个现实。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艺术的边界正在模糊,艺术品的概念本身也在模糊。在罗一平看来,广东美术馆展出的作品,不应该恪守“什么是艺术品”的传统定义,而应该以一种更开放,更跨界的眼光或者策展方案,把广东美术馆认为值得在美术馆展出而且形成文化影响力的作品,用广东美术馆独特的展示理念和展示方式将之展示出来。在这个前提下,罗一平认为,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里,可以剥离出属于中国民间精粹的元素,并通过艺术展示,将之放大。
记者:广东美术馆一直以来,都在努力开拓当代艺术领域,您认为我们当代艺术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罗一平:这些年有一 个趋势:不管我们的当代艺术怎么做,能够得到海外认同,能够得到关注的,都是中国元素,是中国符号运用好的。这就说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里面,有很博大精深的东西,有很当代的东西,甚至有跨越当代很未来的东西。
记者:是否代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会用艺术的形式,走到更加深远?
罗一平:会,真正能代表中国精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传承。它所表现出来的形式,除了保持它的独特性之外,有些东西放在现在的语境中,也很当代。我们在国际上看当代展,看亚洲双年展,或国内的三年展等,你会发现很多文化元素是相通的,是以一种民族符号化的东西去体现,当符号固定化的时候,它的本质,鲜活性就在逐渐削弱,变得表面起来。
记者:大艺术、大空间,大跨界是您上任以来非常显著的模式。在与广州大剧院的合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大空间”的实践,那么大跨界、大艺术又是怎么呈现的呢?
罗一平:启点·印象展对广东美术馆提出了挑战:广东美术馆如何选好跨界作品,以一个什么主题将之凝聚在一起,而且这个凝聚的主题一定能够反映社会文化核心。当主题跟文化核心吻合的时候,这些作品就有了力度,有了深度。另外,除了文化性还要有社会性和审美性,而它的思想性也就体现出来,真正的艺术性也就呈现出来。这非常考量广东美术馆的策展人和决策者,如何在这样一个艺术边界已经模糊的情况下,怎样调动各种资源,把跨界艺术、跨界学科有机地糅合在一起。
关键词:广州三年展
广东美术馆将通过三大动作实现华丽转身:成立广东美术馆广州大剧院当代馆,成立广东美术馆北岸当代馆,进行广东美术馆本馆的改、扩建。而后两者更是被写入了广东省“十二五”计划中。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面对广东美术馆本馆因改、扩建而停馆的现实,广东美术馆那又将怎样应对?
记者:广东美术馆三箭齐发,如此大规模的“扩张”,预计将带来怎么样的影响?
罗一平:广东美术馆本馆预计将从2.1万平方米扩建到4万平方米。但装修成这样的规模,需要停馆近2年。这对美术馆来讲,是很可怕的事情,足以造成在美术馆界就要慢慢淡出的局面。所以我们要运用另外两项扩展项目来做展览,其中,大剧院是借助场地,成立广东美术馆广州大剧院当代馆。
而在广东美术馆本馆的改、扩建期间,我们会在员村热电厂的广东美术馆北岸当代馆进行展览。会依据那里现成的厂房特殊文化气场,特殊的空间来做当代展。希望当代馆的进入,使北岸文化码头形成大的气场,整合很多其他元素,使北岸在当代艺术这块在国内、国际做出影响。
记者:那么这个未来2年担负重任的广东美术馆北岸当代馆将会有什么新动作?
罗一平:广东美术馆北岸当代馆大概有21万平方米,这个对我们来讲有一个极大空间,可以把当代艺术馆做得非常多元,做不同层面,做与公众更具有互动性的展览。我们会实行策展人项目制。就是我向国内国际重要策展人发出邀请,他们根据自身的策展理念、资源提出展览项目。同时,我们也会向艺术家发出邀请。
目前初步的设想是第四届广州三年展就在广东美术馆北岸当代馆做,今年最重要的事情是提升美术馆,扩大美术馆的功能,使美术馆成为传播媒体,传播机构,传播中介的一员,使广东美术馆在这个传播时代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记者:这届三年展会借助新空间,以怎样的新方式展开?
罗一平:这届广州三年展,会以美术馆的新定位,美术馆的提升,改造为主题来做。我们的设想是:广东美术馆北岸当代馆的启动和广东美术馆的本馆改造,从新闻发布会开始,从改、扩建工程敲下的第一块砖头开始,广州三年展就开始了。敲下来的东西,不会成为废品,而是让艺术家把这些“废品”重新组合,重新创作,构成一个把美术馆建筑元素重新应用的艺术品。我们邀请各个国家、各种类型的艺术家在这里拆机器、装机器,拆空间、变化空间,通过这样来演绎他们对美术馆,对艺术品的认识。如果这个改、扩建工程持续2年,那么我们的三年展也持续2年。当所有改造工程完了以后,我们将在改造后的广东美术馆做主题展。
整个改、扩建过程是个行为艺术,是个装置艺术。我们也可以让它成为把所有当代艺术的元素综合在一起的展览。不仅仅策展人在做,也会让一些国内的民营美术馆参与进来,一起来做广州三年展,它会成为一个很多美术馆,很多策展人共同做成的展览。
关键词:快乐原则
严肃地做展览,快乐地看展览。罗一平在对艺术馆拓展公共性方面,提出了“快乐原则”。在保证艺术性的前提下推动互动性,让市民参与当中感觉到快乐,感到愉悦,在愉悦中提升他的审美品位。而对美术馆挑战是:展览做到既能满足广大市民的参与感,能够做到提升他们审美品位的作用,同时,展览要做的有学术品位。
记者:当代艺术目前大家都在谈当代艺术,同质化也很严重,而且当代艺术强调独立性,但是同时要有高贵型,您如何定位当代艺术?
罗一平:中国目前的当代艺术还是很强调它的文化批判性、社会批判性。一谈就是对这个时代,这个社会一些现象的批判性在哪里,强调形而上的东西。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现在当代艺术很大的一个走向,是跟高科技结合跟公众的互动性。
弗洛伊德曾经提出来两个原则,一个是现实原则,一个是快乐原则。所谓现实原则就是社会性。在19世纪之前,我们在理性哲学的引导下一直根据现实原则。而有了社会对人的制约,人的快乐原则就受到了损伤,但是人对快乐原则也就是身体的愉悦感,身体的参与感,身体的行动感都是人的本能。制约了这么多年后,要释放出来就发生了许多社会问题,现实原则与快乐原则在20世纪碰撞特别大,20世纪是慢慢由现实原则向快乐原则的一个重新转移,重新换位。我们越来越强调的是快乐原则,也就是人本主义,以人为本。
我想,在当代艺术中,我们在保留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艺术家的社会批判性之外,我们会越来越注重快乐原则,注重让市民的参与性,注重当代艺术和文化产业的关系,注重当代艺术和市民的日常生活的关系。
记者:艺术展览遵循“快乐原则”会为社会带来什么?
罗一平:当艺术不再高高在上,比如一些当代艺术可以让大人和小孩参与,从而使他们一到礼拜天就想到美术馆来。通过这种游戏的参与,再进入到一种更高级的,更复杂的当代文化的互动中,最终使他们愿意把他的成长与美术馆联系在一起。有了美术馆这种公众的教育,互动性,就能吸引大量的公众的参与性,广东的市民也就在参与的过程中,提升了审美的品味,获得了对艺术更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