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商从艺的诸暨籍画家王伟平回家乡开个展
大雪过后,室外银装素裹、冰天雪地,而诸暨博物馆里却因为一个人的画作春意盎然。
昨天,王伟平“无痕2010花鸟画作品展”在诸暨博物馆开幕,不大的会馆里挤了300多人,许多人都感叹,即使在杭州的众多美术馆里举办画展都很难有这样的人气,而王伟平却因为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特殊的人生经历,吸引来了许多远道而来的观众。
王伟平现在是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副教授,他是土生土长的诸暨人,当天展出的作品170余件,都是他在诸暨写生采风的作品。王伟平用绘画的方式反映了诸暨的一草一木和风土人情,他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回馈家乡。“我想把家乡的一草一木都用我的画笔记录下来,把这里的独特文化向全世界传播。”王伟平在开幕式上深情地说。
王伟平的艺术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其背后一波三折。英语专业出生的他,曾执教三尺讲台,后历尽商海沉浮,却又毅然“弃商从艺”,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硕士研究生,并留校任教。
在而立之年选择从艺,对王伟平而言绝非偶然,“我对书画的痴迷,或许与我在学生时代遇上了几位爱好书画的老师不无关系,初中数学老师喜欢画老虎,上课时常情不自禁抛开数学大谈绘画,高中语文老师喜欢书法,那龙飞凤舞的挥写我神往不已。”
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重新唤醒了他沉睡心底的绘画梦想。1995年首届浦江书画节上,在看了张振铎、张世简、方增先等人的画作后,王伟平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决定重拾画笔,到中国美术学院插班进修。
当年和他一起开建材公司的同伴如今已经身价过亿,谈及这些往事,他只付之一笑:“幸亏当初我没有赚那么多钱,否则很可能和绘画艺术道路失之交臂了。”
王伟平的作品,闲适淡定,从容中透着古意和诗意,既师自然,又师古典。把这次画展定为“无痕”正反应了他一直坚持的艺术理念,“‘无痕’取自老庄的‘大音稀声,大象无形’,我的画作中很多意境都是隐藏起来的,就是这种似有似无的感觉让我很着迷。一个人的一生很难留下什么,但是这次画展一定能在诸暨的艺术史上留下永恒的痕迹。”王伟平说。
当天来参观画展的还有许多中国美院的师生,他们早上7点从美院过来,坐满了两个大巴车,可见王伟平在师生中的人气。“王老师的花鸟山水画笔墨、用色、线条都达到了一定境界,还把传统和现代结合地十分完美,所以我来观摩画展并不仅仅因为他是我的老师。”中国美院国画系学生吴秋明说。